来源DT财经(ID: dtcaijing)文怡罗玉静
日前,《人人反对蜂巢盒子》一书发布。真的是5毛钱的差别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菜鸟驿站的运维成本相对更低,读者很好奇它是什么,希望能谈谈。
DT君今天就来详细回答这个问题,也顺便探讨一下物流配送终端背后的商业模式,作为我们“随心所欲”专栏的第一篇文章。
1
菜鸟客栈和丰巢
模式不同
先回答你的问题。菜鸟驿站和丰巢驿站的运维成本不一样,主要是快递柜和驿站的业务模式不一样。
你最近应该见过很多蜂巢盒的图案。这里有一个简短的总结:
蜂巢盒子向物业缴纳一定的场地费,在小区铺设快递柜。柜体正式投入运营后,快递员每单支付3-4毛钱,在柜体内投递包裹,消费者凭取件码取包裹。也可以从柜口送快递,从这个蜂巢箱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在这种模式下,蜂巢盒子要支付的成本包括场地费、快递柜成本、施工成本、电费、运维人员成本等。收入主要来自快递押金费、派送费分成和部分广告收入。如果超时收费继续推广,那么收入会增加一些来自收件人的费用。
接下来,菜鸟驿站。
我们说菜鸟驿站的运维成本低。其实我们的意思是菜鸟驿站支付的运维成本比较低。蜂巢盒快递柜是自营的,扩容费用主要自己承担。菜鸟驿站现在采用加盟制。除了自身的技术投入,站的建立和后期维护费用由加盟商而非菜鸟承担。
具体来说就是自带门面的加盟商向菜鸟申请入驻。审批通过后,菜鸟们将进行标准化装修,提供数字化工作台等设备并接入系统网络,一个菜鸟驿站就形成了。
之后,资深消费者应该熟悉流程。下单时,他们可以选择是否送到菜鸟驿站。快递到站后,他们会收到取件码,然后去车站取件。
简单总结一下蜂巢盒子和菜鸟驿站的不同模式。蜂巢盒子是自营快递柜,菜鸟驿站是加盟店。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背后其实是菜鸟和丰巢(SF)对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不同理解和定位。
2
不同的模式是什么意思?
先说说自主创业和加盟的区别。
加盟制只需要品牌、模式、技术的投入,很多加盟商就能枝繁叶茂。他们不需要庞大的资金池支持,更适合轻装上阵,快速铺开规模。缺点是不好做品控。
自营扩张需要自己的真实投入,所以扩张的速度往往和烧钱的速度成正比。但是优势很明显,一切都在自己手里,进行统一的品控和模式调整相对更容易。
与我们日常接触的鲜饮市场相比,你可能更容易理解这种差异。
一个是加盟制,喜茶和瑞幸是个体户。当市场开始升温的时候,一点点奶茶很快就火遍了全城,而每一家奶茶店开张的时候,扩张速度就慢了很多——当然还有瑞幸的互联网玩法,自营快,靠的是持续烧钱。
蜂巢盒子的玩法和瑞幸有些类似,自营,传播快,持续烧钱。所以前段时间在《上海中环花园小区致蜂巢盒公司的公开信》中,估计蜂巢盒单柜可以自给自足,良性循环。“如果公司目前不盈利,无非是扩大新‘店’的硬件投入”。
目前要做到自给自足显然是不够的。理想情况下,现有快递柜的利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公司新的扩张,否则只会继续烧钱。但烧钱不是长久之计。要知道,仅2019年,蜂巢盒子就净亏损7.81亿元,负债总额71.51亿元。
这意味着仓储终端是快递柜和门店的区别,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单柜/单店盈利模式,或者说盈利模式imagination 空。
快递柜的模式曾经承载了很高的期望。也是快递柜的“快递”。其前母公司三泰控股在2013年年报中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商业故事。
“快递柜作为物流配送终端和高效的线下入口,是典型的网络化运营服务,需要通过快速扩张达到规模效应。形成规模优势后,网络扩张难度将大幅降低,扩张速度将快速提升,议价能力将显著提升,运营成本将快速摊销,从而形成O2O线下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满足社区居民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需求,也将成为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但目前看来,这个商业故事还没走通。柜体扩建已经完成,但离020线下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的目标还很远。
2018年,《社区新零售》作者王立阳总结了无人货柜需要缴纳的一系列学费:争夺市场积分的能力、区域范围内的积分分配能力、不断上涨的积分费用、与物业的合作关系、帮助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技术的研发能力、无人交互的可靠性、终端设备的耐久性、商品的供应链和运营、资本涌入的催化竞争、用户的线上转化效果...
这也是无人快递柜想要拓宽变现渠道可能面临的问题。毕竟柜子受限于空,很难承载太多其他功能。而且每次接触快递柜都有明确的目的拿快递,然后你就走了。目前看来粘性真的不高。
相比较而言,以门店为载体的驿站为加盟商提供了更多赚钱空的空间。每天的取送服务把人带到店里,驿站可以承载百货、洗衣、修理、广告等各种传统的门店服务。,而且还有更多赚钱的方法。
3
物流配送终端的本质是什么?
详细对比两种模式的区别,结合蜂巢盒子和菜鸟的业务布局,最后来说说他们分别是如何定位这种物流运输终端业务的。
总的来说,越来越密集的快递柜和驿站,提高了快递公司的运营效率,满足了一些不方便在家收货的消费者的需求,但也降低了很多消费者的收货体验。从供需对应的简单商业逻辑来看,这个服务/产品的主要对象是快递公司或者整个物流系统,再加上一部分消费者。
HIVE BOX曾经将此作为一项性感的业务。
我们来看看HIVE BOX的操作。我们使用互联网上常用的激进策略进行大量投资。首先我们获得坚定的立场,然后我们开始在各种终端柜中尝试不同的商业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广告、电子商务等等。我们都熟悉占山头→获取流量→培养习惯→实现商业的套路。
不过之前也有人分析过,以橱柜为载体的更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式还没起作用,快递终端这种对所有消费者都不太方便的产品和服务,按照目前的市场反应,应该暂时收不到消费者太多的钱。
蜂巢盒子的烧钱之旅可能还没有结束。
目前来看,菜鸟似乎还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在贴吧模式下赚钱的野心,动作主要集中在优化消费体验上,比如尝试通过智能设备打造“无感取件”等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解为阿里巴巴物流生态布局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完善最后一公里,可以提高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电商系统的效率。
借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这也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要说更有想象力空,大概率也是基于阿里巴巴生态下更多的资源整合。比如基于驿站的社区站,与本地生活系统对接,在社区团购等各种社区服务上发力。相比无人柜,有人的出现可能更能起到社区生活服务平台的作用。
基于目前的判断,我们倾向于认为,以基础设施为初心建设物流终端的菜鸟,生存能力更强——不需要烧太多钱,暂时不指望靠它赚钱,在阿里的支持下,可以把订单打通,有潜力满足消费者更个性化的快递需求...
来自快递公司的资本动向,这几年一直在两者之间来回徘徊。现阶段,快递公司也站在了菜鸟驿站的末端。
简单回顾一下各大快递公司的投资变化。2013年,阿里巴巴、顺丰、三通一达(申通、童渊、中通、大云)等共同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后,顺丰、申通、中通、大云与普洛斯合资成立蜂巢盒。
2018年,蜂巢盒子成立的第三年,大云、申通等投资人相继撤资。到2018年6月14日,通达系快递公司已全部退出蜂巢盒子股东名单。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三通一达和百世快递共同投资菜鸟旗下的浙江邮政,用脚投票。
即便如此,从长远来看,我们其实也不敢判断哪种模式会赢得最后的胜利。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发展往往会突破人们的想象。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现在功能相对简单的快递柜可能会迎来更好的商业故事,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
当然,蜂箱必须坚持到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