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在最新发布的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近期七项任务中,“大数据驱动的综合评价改革”赫然在列。
今天(7月10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学生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上海吴淞中学举行。
长期以来,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规模化、标准化与信息时代日益强调个性化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表现为大班授课制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生差异化发展与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唯分数论”之间的矛盾。
综合素质评价(以下简称“综合评价”)一直被认为是撬动中国教育整体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因材施教是引领教育的核心。新高考改革以来,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在上海投入使用,客观记录了学生的成长信息,使综合评价成为高校招生的参考,实现了“综合评价”的突破。
面对新时代,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如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2.0一直是上海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上海市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志表示,目前,综合评价实践中还存在数据收集维度不足、过程数据缺乏、学生参与研究型课程不够、信息整合程度低、数据分析模型简单、影响数据客观性等诸多问题。
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给教育评价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使得多源多维度、多模态的过程数据采集成为可能。自动化评价、智能识别与感知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完善教育评价工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从而构建基于学生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路径,选择实践基地学校,收集学生成长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聚合和建模分析。
基于全方位的学生画像,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评价结果在学生自身发展、教师教学、家校互动、区域教育治理等关键环节发挥有效作用。张志说,如何系统地建立数据目录和数据标准,形成数据融合集成体系,保证高质量数据的生产,从而促进更广泛、更深入的数据汇聚和融合。未来,学生个人数码画像和群体数码画像在多元综合评价中将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志表示,数字教育始终以数据为核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肯定了学生数字画像研究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学生数字画像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特别是在解决综合素质评价在实际操作和效果上的问题上,发挥了先锋作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敏静说。
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多年来,上海电教中心承担并运营了上海市教委的重大信息化项目,吸收了海量的教育数据。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数据驱动、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引擎。
据悉,未来数字画像研究将与上海基础教育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合作推进。实验室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以数字画像为纽带,共同构建上海基础教育数据治理体系,加强教育领域多源多模态数据的汇聚、融合和开放共享,打造以数字画像为代表的教育大数据示范应用场景,开放数据智慧,为教育注入内生变革的力量,探索推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上海市电化教育中心和宝山区教育局共同主办。
作者:张鹏
编辑: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