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最初是一个金融圈的术语,通常指金融圈的草根人群,也是短记性的代名词。
通常这类人会被所谓的专家忽悠去购买股票、理财等金融产品,最终亏损。这种忽悠投资者的行为叫做“割韭菜”。只要不把根挖出来,一批韭菜被掐断后又会长出来,如此循环,永无止境。
其实不光是股市,楼市,贵金属,期货,P2P,集资,收藏品,虚拟币,还有各种企业,加盟商,割韭菜的镰刀,形式和速度都不确定,让人防不胜防。
那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呢?一个很准的测试题就能看出你是不是青韭菜。
题目很简单。请听问题!
第一,公寓楼值得买吗?
第二,投资商铺好不好?
3.房价会涨还是会跌?
4.美俄乌,谁对谁错?
想一想,给出你的答案。选择倒数五名然后往下看。
其实只要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或者不是,是或者不是,那么你基本上就很容易被忽悠,被忽悠。或者只要你回答是或者不是,那么要么韭菜已经割了,要么你就等着被割。
网络自媒体门槛很低,各种信息、观点、判断满天飞。比如这两天大V和营销号都成了国际问题专家,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世界格局都分析得清清楚楚。
事实上,他们的姓和名是不是连正式工作都没有,谁也说不准。抛开资质问题,先说内容。好的内容是引导读者自己思考,坏的内容则相反,试图让读者放弃动脑,放弃思考,以动物般的条件反射方式行动。就像大人面对婴幼儿时,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怎么做:“这是米饭,在樊凡可以吃,这是插座,不能碰。”
这也是目前很多自媒体对待读者的方式。乌克兰是受害者,俄罗斯是邪恶的,美国是交易的,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或者说,公寓都是买不到的坑。这是商店碰不到的。买白马股,买赛道股,买抱团股等等。
是不是像一个人教导孩子:“宝贝,这是美国,美国好;这是俄罗斯,俄罗斯不好;这是乌克兰,乌克兰是白莲花。”“这叫公寓,公寓不好,这叫房间,房间好!”“股市里的毛都不错,茅台、药茅、和。。。"
但大家都不是三岁小孩。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那么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当然,我们也不指望两岁的孩子能懂人性,懂人心,懂思想,懂兴趣。但是随着人的成长,思辨能力应该会逐渐增强,不应该停留在好叔叔坏阿姨的认知里。
识别和分析背后的信息点真的很难,而且只要眼睛长,肯定能认出事物的表面,就连训练有素的狗都能认出牌子上的数字。
“高层住宅不好。切记不要买高层的房子。”投资买房只是为了区分房子,商铺,公寓。最多加个地段位置就完事了。你甚至会问现在买房合适吗,值不值,会涨还是会跌。如果你只能记住这些,自己想出来,那它和一只经过训练的狗有什么区别?只是驯兽师的鞭子和食物奖励的条件反射。就算你今天不是韭菜,明天还是会被镰刀打死。
是谁把你的思维拉到年轻时代,把黑白两极化的思维灌输到你的脑子里?像个孩子,永远孩子气,凭本能活着,永远长不大。有可能这样教你的人没有投机能力,是个活二极管。毕竟自媒体是没有门槛的。
但也有可能简单的是非判断是一种筛选手段和机制。毕竟一个只会明辨是非、黑白、是非的人,会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利用这些信息从粉丝中筛选出小猪佩奇,猜猜他们想对小猪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