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社交电商,聚划算一定榜上有名。
2015年,欢聚APP上线仅四年,就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2019年5月3日,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继拼多多之后,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国内社交电商。
人生多变,市场同样风雨飘摇。谁也没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立刻跌入低谷。日前,赶集网收到纳斯达克的警告函,恢复合规适用的宽限期为180天。这意味着,在2022年3月28日之前,集合美股的收盘价至少连续10个交易日达到每股1美元或以上,之后可能无法退市。尽管纪昀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打算在规定的宽限期内解决这一问题。但事实上,聚集很可能超出了我们的能力。统计显示,从2018年到现在,营收一直在下滑,净亏损连年增加。
集中度下降的背后,是企业管理的缺失,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01
时势造英雄
借着社会的“东风”聚集和繁衍
想知道欢聚为什么会由盛转衰,就要梳理一下欢聚快速成长的原因。纵观其发展,有两个关键词“会员”,和“社交”。
欢聚时代创始人兼CEO肖商洛在上市时直言,创办欢聚时代是因为预感到信息革命会给商业带来变革,会出现一种新的零售方式。欢聚,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随着社交电商的流行而兴起。
欢聚之所以能突出淘宝等电商的重围,是因为它找到了平台的标签。其本身的商业逻辑并不复杂,主要以付费会员推广的形式,通过雇佣传播人的裂变方式快速打开市场。市场已经证明了这种模式的价值。2017年2月,聚集的付费会员总数突破100万,2018年8月15日,付费会员数达到500万。2019年6月30日有1077万付费会员。
聚划算前期的成功可以完全归功于社会化营销模式。
在社交电商出现之前,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关系是非常薄弱的。在社交电商中,买卖双方的关系从陌生人变成了熟人,依靠熟人之间的信任推荐和口碑,促成交易,扩大“熟人圈子”。
平台利用每个人的私有域流量来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当然,这种私人裂变只是表象,用户喜欢参与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消费者对市场心态的改变。以前品牌手握绝对话语权,用户不得不被动接受广告主传递的信息,不管是否需要。而社交电商是靠人来传播的,比那些平面广告,无聊的广告视频更有冲击力,更值得信赖。而且社交电商也满足了用户轻创业的需求。买自己省钱,推荐赚钱的平台特色,让纪昀迅速完成了第一轮会员沉淀。
02
星团的坠落
市场又洗碗了
借助会员电商和社交电商,一路高歌。然而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注册会员数开始逐年下降。
2021年,是赶集网成立的第六年,赶集网的付费会员体系正逐渐失去优势。很多人分析集群的衰落是因为集群削弱了分发机制,导致店主和用户的流失。在小茹看来,欢聚现在面临退市危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游戏玩家太多,因为分发游戏的会员太多。
从聚划算开始,很多企业也看到了社交电商和分销电商的价值,纷纷涌入。市场上玩家多了,竞争自然会更大,盈利也会越来越难。过去两年收集的收入直接反映了真实情况。数据显示,赶集网2020年营收55.303亿元,同比下滑52.62%。2020年累计净亏损达1.517亿元,而2019年净亏损1.238亿元,且亏损持续扩大。
二是平台被模式定义,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营销中,模式是引导平台盈利的核心,但并不意味着平台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种商业模式上,除非平台本身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比如Tik Tok、Aauto faster这样的直播平台)。一开始集群倾向全品类,独特优势不强。即使前期有优势,随着各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其优势也不复存在,业绩自然很难看。
第三,用户消费的场景变了,传统的会员电商玩不下去了。
营销是时代的,以前渠道再厉害,今天也可能失效。抢淘宝电商的一些客户,现在直播电商来抢它的生意。2020年,直播电商元年打响,给所有传统电商沉重一击。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疫情的助力,直播电商完成了对用户的教育,改变了用户的消费逻辑。人们习惯了“边看边买”,但此时,欢聚的营销模式还停留在货架电商的框架内,这也是欢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的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交电商的价值确实潜力无限,即使在直播的今天。将社交电商的分发游戏与直播有效结合,是未来企业持续盈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