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快递公司攻城略地,退换货业务成为流量焦虑的突破口。
冲动消费,做了一单,做错了不退款...“剁手”狂欢过后,网店买家必然会退货。
“我一般不确定买哪个颜色的,就下单吧。等我回来试了才知道哪个适合我。”深圳的王军(化名)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他会在双十一后期统一退货一批商品,大部分都是买来试穿或与同类商品对比的。货比三家,喜欢的就留下,剩下的退掉。
“很多情况下,根本不要钱退货是非常方便的。”王军下单是因为平台退货运费险“浩恒”,便捷的退货渠道,低廉的运费成本,让这个业务市场悄然爆发。
在快递市场固化、流量高峰的今天,包括退换货在内的个人寄递市场已经成为继接力业务之后新的增量市场。“双十一”前后,大云、顺丰相继加大出价,打着“0元返/还”[S2/]的旗号,大打出手。在专家看来,对于快递公司来说,电商平台的退换货业务附加值高,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
“0元退换货”,快递业务捆绑电商
最近,北京大兴快递员张军(化名)每天都有20个左右的退货。
他回忆说,一般11月11日后的4到5天是返程小高峰,但随着双十一战线拉长(双十一活动从10月开始),虽然返程被“削峰”,但也成了持久战。
今年,快递巨头们嗅到了商机。“双十一”期间,顺丰推出“返0元”活动,拼多多、Tik Tok、阿auto快消、云货优选等用户可在相应APP中选择退货和退款。
据新京报财经记者体验,顺丰0元的退换货流程与平时的退换货流程没有太大区别,其中淘宝天猫用户只需在APP中选择“自邮”,商家同意后点击“运费险”,然后根据订单点击“免退换货”,选择“顺丰”即可下单。
记者尝试在拼多多和淘宝平台退货。退回的货物金额不是0元,但是平台会提供6.5元到10元不等的运输保险(运费补贴),也就是说快递费用还是低于平时自助邮寄的。
百度也从0元抛出了橄榄枝。记者在百度APP中搜索“0元邮”,会出现“双十一免费退换货”。除了顺丰、Debon、德邦、三通一达、极兔等快递公司外,还有闪送、达达快递、顺丰速运等即时物流平台。
据记者测试,点击百度“0元退换货”进入领取补贴界面。如果选择大云、德邦、顺丰,会有3元到10元不等的补贴红包。收到后可以跳转到快递公司的百度小程序页面进行投递。
双十一电商退货高峰过后,逆向物流显然是一块蛋糕。目前,个人快递领域在快递市场的份额有限,但需求增长强劲。菜鸟裹裹2020快递员报告显示,随着生活的快进和空之间的正常间隔,送快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只要一点手机,快递员就会在2小时内上门。2020年新增3万名全职快递员,菜鸟裹裹快递员日均投递量将增长20%。
“0元送的大部分电商(平台)补贴是肯定的,快递公司给平台的价格是根据双方合作协议确定的。”快递物流专家、观硕资本CEO赵晓敏表示,双方的协议包括考核机制、流量导入方式、价格结算方式等
业绩承压,顺丰 " 放下姿态 "
顺丰早前已在拼多多拿下退换货业务。早在今年3月,顺丰的快递柜品牌“蜂巢盒子”就推出了“支持全网所有平台一键退货”的业务。根据果壳财经记者的体验,淘宝、天猫等平台选择“自邮”后需要使用蜂巢盒子,而拼多多、唯品会等可以选择“一键退换货服务”,直接通过快递柜寄送。
强势进入退换货业务也是顶级表现。
10月底,顺丰控股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1358.61亿元,同比增长23.97%,净利润17.98亿元,同比下降67.89%。
随着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公文的在线处理,作为顺丰利润主要来源的限时快递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顺丰快递一般是企业的高层业务,很大一部分与邮寄合同等文件有关。
顺丰半年报显示,限时快递收入增速仅为6.5%。增长下滑迫使它探索其他业务以保持业绩,包括低价电子商务组件。
顺丰已经不是第一次迈出这一步了。2019年以来,顺丰拓展经济件业务,推出“特惠”,再大力推广标杆通达系加盟快递体系“汪峰快递”。贝壳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汪峰和通达系快递公司在义乌等地区的价格差不多,近年来单票收入一直在减少。
这样的策略确实在一定时间内带来了业务量的增长。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顺丰的收入和业务量逆势上涨。
2020年,顺丰实现营业收入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2020年,顺丰控股实现同比增长68.46%,远超31.2%的行业整体增速,市场份额提升至9.76%,比上年提升约2.2个百分点。
从专配,到唯品会快递业务加码商流,顺丰经济件业务(包括电商件)战略成功,大获全胜。
但相对于时间敏感件,经济件的毛利较较低,且该业务保持增长,也导致顺丰的成本虚增,亏损。
今年一季度以来,顺丰股价下跌,业绩严重亏损。其董事长王微也在股东大会上道歉。
短期的不佳表现并没有动摇王微的战略决心。他在股东大会上说,公司不能局限于现有领域。只有服务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客户,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然后利润也就成了一个结果。
对于快递公司而言,拿下电商平台退换货业务,一方面会直接提升自身业务量,另一方面,电商也会倾向于为提供更好服务的公司导入更多订单。
参赛比赛: 退换货业务的流量诱惑
退换货业务成为抢食的新战场。
“双十一”前,大云接手了拼多多的退换货和取件业务,使得拼多多的逆向物流渠道不再局限于顺丰等快递公司,大云也试图缓解其流量焦虑。
目前,部分地区的大云网点已经开始承接拼多多的退换货业务。至于双方的这次合作,去年12月底就有了端倪。当时,大云和吉途快运成为拼多多平台2021年春节特别快递合作伙伴。
虽然大云和阿里巴巴(菜鸟)之间有资本联系,但外界一度将通达系和阿里巴巴捆绑在一起。但根据《大云》2021年第三季度报道的数据,杭银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大云2.06%的股份,与中通、童渊、百世的持股比例明显不同,均超过10%。
赵晓敏表示,对于快递企业来说,电商平台的退换货业务附加值高,增强了用户粘性,也对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递公司如果能做好电商平台的退换货业务,将直接促进自身的流量和业务量,电商的进口量会更大。
大云股份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主营收入286.01亿元,同比增长23.88%;归母净利润7.81亿元,扣非净利润7.06亿元。第三季度主营收入103.93亿元,同比增长18.51%;季度扣非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6.72%。
综合来看,大云股份单票价格环比上涨,核心运营单票成本持续下降,单票毛利总体稳定,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了大云2021年的月单票收入,发现1-9月分别为2.23元、2.16元、2.19元、2.04元、2.02元、2.02元、2.04元、2.05元、2.14元。大云股价在5、6月份开始止跌,从7月份开始,单票收入从2.04元涨到2.05元和2.14元。
近年来,快递市场的竞争一直围绕着低质低价展开。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利润直线下降,逐渐进入微利时代。显然,持续多年的价格战“余震”仍未消除,各家仍处于回血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涨价的背后,企业需要更强的资金实力,更好的管理运营能力,这对企业是更大的考验。
前三季度,a股上市的五家快递公司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其中顺丰营业收入1358.61亿元,同比增长23.97%,童渊营收305.42亿元,同比增长30.41%,成为五家公司中增长最快的公司。
除大云营收286.01亿元,同比增长23.88%外,申通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15%;德邦营收225.59亿元,同比增长19.03%。
然而,从利润的角度来看,这些公司表现不佳。申通快递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38亿元,其他四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平均下降53.26%,德邦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90.60%。
百世“承诺”极兔,涨价是快递洗牌局的趋势吗?
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递行业正在重塑新格局。
近日,百世集团与极兔快递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百世集团同意将其国内快递业务转让给极兔,价格约为68亿元人民币(11亿美元)。这次并购成为快递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
财报显示,百世快递常年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7.3%至300亿元,净亏损20.51亿元,毛利下降85.5%至2.38亿元。资料显示,2020年百世将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年度业绩亏损的上市快递公司。
快递公司常年打价格战,快递公司倒下很正常。兔子的介入,搅动了多年来相对固定的快递格局。2020年上半年,兔子启动网络,正式加入快递价格战。受疫情影响,去年快递行业进入淡季。所以快递公司要求下级网点完成一定数量。如果网点不达标,将面临罚款,网点只能降价吸引流量,导致快递价格普遍下降。
在去年的价格战中,通达系快递的价格战已经推至全行业,各网点都有压力。在多家快递公司网点相继倒闭后,监管部门采取了行动。
今年4月,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发布的警告函显示,已多次告知极兔快递、百世快递不得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但该公司并未按要求整改。义乌市邮政管理局的“最后通牒”要求上述公司在4月9日前完成整改,否则根据相关要求,将责令该公司分拨中心停业整顿。
监管令下,价格战结束的序幕拉开,多家快递公司以涨价应对。义乌快递涨价被视为行业拐点。以前各大快递公司小幅度亏损,现在涨价正在成为趋势,持续多年的快递行业价格战要崩盘了。中通、童渊、申通等多家快递公司都提高了终端派送费。义乌地区快递涨价接近1元。
7月8日,中国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维护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维护快递员权益的途径,包括保障合理劳动报酬、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等。
随着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监管力度的加强,最近几个月逐渐提高了发行费,各利益集团也逐渐意识到高质量发展是重点。
国家邮政局官网显示,前三季度市场集中度指数保持稳定。随着电子商务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电子商务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对快递和包裹市场产生了影响。1-9月,快递和包裹服务行业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0.8,与上半年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2.1。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承压,企业中短期融资需求旺盛,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并购数量增多。快递企业投资意愿强烈,投资产业园是主要投资方向。通过园区实现功能整合和产业集聚,快递经济雏形初现。快递板块市值快速回升,电商快递公司股价涨幅明显。
与此同时,快递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三季度以来,受终端派送费和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快递单价环比上涨。其中,同城从7月的5.4元涨到9月的5.7元,异地从7月的5.5元涨到9月的5.6元,国际/港澳台从7月的61.7元涨到9月的63.2元。从区域来看,浙江、广东、河北、福建、河南均出现上涨,其中浙江快递价格连续三个月上涨。
官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邮政业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达到9815.4亿元和927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和18.7%,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2个和5.1个百分点。其中,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分别达到767.7亿件和743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7%和21.8%。受去年基数因素影响,行业发展呈现“先高后低,再逐步回归”的趋势。
赵晓敏表示,目前电商领域相对固化,流量稳步增长。随着消费的促进和潜力的挖掘,快递业务的增速可以维持两三年,增速在12%到15%左右。
他指出,快递的上下游部分有更多的发展空,包括企业、供应链、冷链物流、同城配送、跨境物流等等。快递接下来的竞争将考验综合实力。随着行业的变化,包括快递市场的股权整合,并购的发生,资源的交换,快递公司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程子娇编辑王金玉校对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