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上有老下有小,对着镜子有说有笑,剪头发。随着电推剪的嗡嗡声,老张两个多月没修剪的发型焕然一新。这个拿着理发推子的小伙子,就是李的丈夫,像这样免费为邻居家的老人理发的场景,经常在这个社区小店上演。
在天津滨海新区元河湾小区,像这样的小店在小区里有五六家。李的商店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长的,但它是目前整个社区最受欢迎的。原因有二:一是她为小区老人小孩提供免费理发、磨菜刀等服务。二是她的店开了阿里社区电商线下的自提点。
(图片说明:李在店内查看当天的到货单)
李,1990年出生,在一家培训机构做了9年的英语老师,然后开了一家社区超市。2012年大学毕业后,李从老家来到成都,在教育行业工作。直到去年,受疫情和环境的影响,她和爱人回到北方定居,希望离家人朋友近一点。
疫情期间,李观察到,与民生相关的社区电商刚需行业受影响较小。和爱人商量后,她决定从小店做起。在选择店面位置之前,李试着带一些水果和蔬菜到路边摊上卖。“大家都说90后是蜜罐里长大的,但既然决定做这份工作,就不能怕苦怕累。”
李曾经过着城市白领的生活,衣着光鲜。后来行业收入减少,她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是每个人都能一辈子顺风顺水,做大事,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挣钱养活自己,让父母放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弯腰活下去,感受烟火,让我安心。”
这段短暂的摆摊经历让李意识到,对于社区经营来说,生鲜商品的流失是致命的。存量少,满足不了居民需求;货买多了,卖不出去很快就烂了,只能白白浪费。今年5月25日,阿里社区电商在天津正式开仓。此时,在夫妻店筹备期间,李了解到,今年3月,阿里巴巴成立MMC事业群,其核心使命是“服务每一家店,只为每一个家庭”,通过升级社区的夫妻店,直接对接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工厂,为社区居民带来好的商品和服务。李觉得实体店和社区电商结合正好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决定报名成为社区带头人。
“其实我刚开始打算做小店的时候,就想着同时做一些线上销售。毕竟网购是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的习惯。阿里社区电商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小店经营者:客户在网上下单,第二天到我的线下超市提货。一方面丰富了我的货源,减少了囤货,尤其是生鲜商品的损耗。另一方面也引流了我的店铺,带来了更多的流量。”
据了解,与阿里社区电商合作后,李开始学习用“数字化手段”做生意。从模式上来说,社区电商把所有的闭环业务都放在一个小店里,使得小店拥有从卖货、营销、选品到仓储、履约服务的一整套能力,从头到尾完成一个订单的全周期。听起来很复杂,操作起来很简单。李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知道什么该卖,什么不该卖。
(图说:李在平台上教老人用手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随着客流的增加,李夫妇一直热衷的公益事业也被提上了日程。他们以社区商店为载体,“每天做一件好事”,免费为老人小孩理发,帮邻居磨菜刀等等。在成都时,李和他的妻子是志愿军的志愿者。他们曾经下乡支教,他们也参加过雅安地震救援。“善行,或大或小,做一些发自内心的善行,你会觉得越来越富有。哪怕是帮邻居学会用手机下单,也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这在我心里也是一种公益。”
李夫妇的善举赢得了街坊邻居的信任和好评,也为小店积累了口碑和人气。很多离得远的邻居会特意选择这个地方作为自提点买东西。“这对夫妇很好。前段时间下大雨,腿脚不方便。小李亲自帮我把平台上买的菜送到我家!”
李坦言,刚开始做社区店的时候,顾客很少,隐隐有隐忧。和阿里社区的电商对接后,线上订单与日俱增,来店里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店铺的收入一下子增长了30%。看到生意越来越红火,李和夫妇也看到了希望的一天。“我们现在想脚踏实地的做一些事情,照顾好我们的小家庭,尽可能的为社区‘大家’服务,让我们在这里有归属感和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