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91个真实故事
口述|纪
编辑|无锡雾
我叫纪,广东潮汕人。我深耕烹饪20多年。我是中国烹饪大师,也是潮汕美食的佼佼者。
2013年,我在“厨艺大师”大赛中获得第三名。我一夜成名,想在餐饮界出名。
但是,盲目扩张,血本无归,总是难逃爆红后迅速降温的厄运。
(2018年4月13日,根据中国烹饪大师的划分标准,授予我“中国烹饪大师”称号。)
80年代初,我出生在潮汕地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兄弟姐妹三个,我是老大。
当时潮汕地区的经济已经处于全国前列。
但是农村还是比较落后,贫富差距明显。因为有很多孩子,我们家过着拮据的生活。
为了养家,父母除了农活,还要到处打零工。印象中,他们很忙,经常天不亮就起床上班。
父母一忙起来,我就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和给家人做饭的责任。可能天生对烹饪敏感,烹饪很受欢迎。
放学后,我有另一个爱好,阅读烹饪方面的书籍。我经常趁父母不在的时候带朋友回家尝尝我做的菜。
当时没想到十几年后,我会成为一名厨师,那么多人喜欢我做的菜。
三个孩子都到了上学年龄,家长的压力明显加大。家庭条件太差。作为一家之主,我没有心思再学习了。一开始没读完就迫不及待辍学谋生。
(再好的一粥一饭,没有诗画,也不过是五谷芬芳。)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我发育迟缓,身材瘦弱,不能做体力活。再加上我当时太年轻,很多地方都拒绝录用。最后只能呆在家里,和父母干点农活,分担家务。
就这样,在家呆了半年多,听说新开了一家餐厅在招人,管饭。这个消息让我很兴奋。如果我能去餐馆打工,我不仅能吃一顿饭,还能学到一些烹饪技巧,一举两得。
所以,我自己申请了。
老板觉得我个子小,吃的少,看着我干活利索,就立马喜欢上了我。如愿得到了一份工作,在厨房当帮工。
一开始什么都不懂,被主人老板骂是家常便饭,但我很珍惜在厨房的日子,一直摘菜,洗菜,涮锅,洗碗。
在这里,我获得了一些知识。厨房里的厨师都有自己的绝活。他们做的菜很多我都没见过,羡慕极了。
我在家做的饭,在老师傅面前明显不够看。
(2017年3月,参加美食真人秀。)
跟风,却总觉得近乎刻薄。后来和师傅们熟悉了,就问他们怎么做的。大多数人笑而不语。
原来厨师也有自己的规矩,绝活不好传,大多是师徒相传。
那时候我不懂,也没有跟老师学。
就像大人一样,我经常给他们买一些香烟、糖之类的小礼物。有时候他们受不了我。为了应付事情,他们还教一些简单的烹饪技巧。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努力地学习。
我记得有一个老师,个子不高,圆圆的大脸。他笑的时候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特别亲切可爱。我总是跟在屁股后面嚷嚷着要上烹饪课。看我年轻有才华,他让我去大饭店学烹饪课。
经这位师傅介绍,我转到一家规模较大的酒店工作。环境变好了,随之而来的是更高强度的工作,一天工作14个小时,早班从早上6点到下午2点,夜班从晚上8点到凌晨2点。
刚开始经常累的腿发软,每天都特别困,甚至躲在厕所里补觉。
(2017年,获得荣誉证书。)
做自己喜欢的事,再努力也能坚持。
在这家餐厅,我有幸看到了红烧鹅、麒麟鲍鱼等名菜的制作过程。,而我默默的记在心里,选料,刀工,做菜,做菜。学会后,我可以向家人和朋友炫耀我的烹饪技术。
过了一段时间,厨师看我踏实肯干,对我很好,特意培养我。当然,我能感受到那份善意,也很努力。
好事多磨,多亏了厨师的培养和他自己的努力,在两年的时间里,我从打下手变成了餐厅的助理厨师。
这个时候我的心理压力远大于身体疲劳。我小心翼翼地翻炒每一口锅里的食物,生怕顾客挑出一点毛病。四年后,我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厨师的位置。
那一年,我21岁。
回想起来,我从一个厨房帮工,到自己一个人做餐厅的大厨,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地位的改变也伴随着丰厚的物质回报。父母总是夸我有才华,但这艰难曲折的历程,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成为一名厨师,独立,但我犯了一个错误。
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我经常被客户投诉。那段时间,我每做一道菜,总是提心吊胆,紧张半天,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着我的呼吸。一天工作结束时,我筋疲力尽。我特别想放弃。
(2014年参与节目相关录制。)
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太多出路,我只能坚持。
当时我突然意识到我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我没有我能做到的绝活。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突破。
后来发现经常有顾客抱怨粥的味道差别很大,而我煮的粥却没有抱怨。因为潮汕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粥,我才发现同样的粥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突破口。
慢慢开始研究,反复记录比较水量、水温、食物搭配、烹饪时间。时间长了,煮粥成了我的专长。
慢慢的,我有了一些口碑,很多顾客都跟着我来了。
我出名了,身边的朋友也多了,也听了那些夸夸其谈的话,“你能给别人打工真可惜”“你要是老板,肯定能赚大钱”...我开始有点飘飘然,渐渐地有了单干的想法。
(与李小龙老师合影)
于是,我在2003年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回到家乡开了一家粥店。那时候我还有回家的感觉,一心想赚大钱。
然而事与愿违。
粥摊出来后,店里基本没什么生意了。一斤五花肉可以吃三天!
父亲劝我赶紧关店,回去当厨师更有保障。一开始我是拒绝的,纠结了一年。我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把门关上了。
第一次开粥店赔钱没面子。这期间我开始反思,开店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是太急于求成了。
于是,我沉下心来,反复研究打磨自己做的菜。这段时间我也通过了大专学历的自考,所以想再为自己奋斗一下。
经过三年的沉淀,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我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找人借了几万块钱开了一家粥店。
粥店虽然规模不大,但从出租到装修,我都很努力。粥店开张后,我每天亲自去菜场选食材,用心烹制,从不放过任何煮粥的细节。我总是关注顾客的感受,不断改进粥的味道。
(我的商店)
餐饮行业,没有掺假的空间,没有捷径,顾客的口味决定生存时间空。
不到半年,客户评价我的粥是“最好吃的粥”,给了我“深圳粥王”的称号。粥店生意红火,我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2013年,粥店来了一个陌生人。一开始他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每天来吃饭的人太多了。但是他问的这个问题突然让我愣住了。
"你的梦想是什么?"
那时候开餐馆是为了我赚钱,养家,证明自己。所以,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你说什么?
在交流中,我了解到这位来访者是一位主管食品项目的主任。厨师们靠的是真本事,很受观众欢迎。
(2016年,我参加了另一个节目)
原来他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参赛选手,并告诉我,如果他得到了那个名额,他一定会名利双收。重点是,这个项目不收报名费,食宿全包。
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报了名。
我参加了第二季。刚来这个舞台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美食梦。与那些有梦想的烹饪大师相比,我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
在舞台上,我与烹饪大师们一轮又一轮地激烈竞争。听到评委犀利的点评,我开始慢慢享受这个过程。
在一轮比赛中,我做了一道“洋葱+茶”的甜点。评委尝过之后,有的直接摔盘。听到盘子摔碎的声音,我心都碎了。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激发了我的斗志。
(2019年,李小华先生来品尝我的营养砂锅粥。)
在舞台上,我开始用正确的态度看待这场比赛。我应该珍惜这个机会,这是很多厨师梦寐以求的机会。
最终我凭借独门绝技——潮汕粥获得了总决赛第三名。
并获得了法国蓝带学院厨师帕特里克先生的高度评价:我这辈子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粥。
一夜之间,我成了餐饮界的明星。
一夜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我的人气也爆了。
没想到,我无意的选择却带来了这么多好处。然而,更想不到的是,这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爆炸发生后,我频繁参加电视节目,成为各大电视台的常客。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我最浮躁的时候。更可笑的是,我到处说我的梦想:
“我想做一个名牌。加盟尚,拥有连锁店,自己培训技能,开发新菜品,投资人投资开店,成为粥品牌中的巨头。”
这是我工作的厨房。
然后,开始开分店,开连锁店,邀请加盟。在我明星光环的加持下,资本很快涌入,各项工作迅速铺开。
说实话,我只会煮粥,根本不知道怎么经营餐厅,更不知道美食和餐饮是怎么一回事。
当天赋无法支撑野心的时候,事业注定要衰落。
尤其是对于粥控,我没有严格的标准。
煮粥看似简单,却不知道什么是标准化。米饭的选择,水量,煮饭温度的控制,搅拌速度等等都是靠我多年的手感。空有一个技能,我说不出来,分公司的家伙也听不懂。
开了几家分店后,问题不断暴露。据顾客反映,粥的味道远不如老店正宗的味道,一店一味。
导致人气不断下滑,客流不断减少。房子漏风,甚至下雨。这时候房东得知我是名人,就趁机提高房租,这让我很困惑。
(粥的本体是个没心没肺的东西,却是你遇到的有情之人。)
平凡的我注定超凡脱俗,也难逃爆红后迅速冷却的厄运。
几年之内,分店相继关门。2015年12月,房东收回店铺,我含泪关闭了老店,彻底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美好的生活戛然而止。
这是我一生中最悲惨的时刻。我把之前的积蓄都赔进去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失业后生活基本靠信用卡ka,完全消失在公众视野。
感觉做了个梦。突如其来的名气让我以为这个鸿沟可以轻易跨越,结果却被我坑了。
我又回到了我创业的地方,甚至更糟。
以前一无所有,现在外债累累,不敢谈梦想。在人生最惨淡的时候,我遇到了另一个粥店老板,他在全国的分店总数达到了近100家。
(2016年被聘为粥的研发总监。)
老板看中了我的手艺邀请我做他的产品开发总监,我欣然接受。虽然我的生意失败了,但是我对煮粥的手艺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米优记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了解到了成熟的餐饮行业是如何运作的。让我更了解,从一个优秀的厨师到一个合格的餐饮老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8年,某品牌将推出新的早餐粥王系列,并开始寻找民间厨师。出人意料的是,他们找到了我,因为我有20多年的煮粥经验,这在业内是不多见的。
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褪去浮躁。
我不断学习创新,对粥控更加偏执。这时候我知道自己的责任,一定要把产品质量控制到极致,让大家都有一样的味道。那一年,我被授予“中华烹饪大师”的称号,成为潮州菜的领军人物。
(麦当X要找的三个粥王,右边第一个是我。)
这几年的风风雨雨,名利双收都是短暂的。
我的心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以前的梦想是空中间的城堡,现在的梦想是脚踏实地。
我准备从基础做起,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运营管理水平。
回到深圳后,我准备重新开始自己的餐饮生意,依然做潮汕砂锅粥。店名“吉”,意为重新开始,踏踏实实做粥。
这家粥店的地址选在了一个房租便宜的地方。不做高价粥,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实惠粥。至于粥的质量,我亲自把关,手把手的教给伙计们,直到做出一样味道的粥。
新店开业后,我不断寻找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
有时候外卖出现差评,可以紧张半天,向懂网络运营的朋友学习营销知识。很快,我的粥店生意就很受大家欢迎了。
(2019年,在宝安区开了一家粥店。)
然而事与愿违,老天总是在考验我。房租不断上涨,一个月需要8万。虽然我的粥店生意兴隆,但是付不起那么高的房租。最后我果断关机。
虽然我的努力又一次付诸东流,但我并不觉得失落。因为这段时间,为梦想付出后很有成就感,很踏实。
此时,潮汕餐饮已在国外开业,很多家乡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了餐馆,生意不错。于是,我决定出国旅游,在金边开一家潮汕粥店。
为了保证粥的口感,所有食材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很多人吃了我的粥都成了我的常客。有了以前的经验,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但这次疫情爆发,我别无选择,只能回国。
这是我在泰国金边的粥店。
今年在东莞长安又开了一家大排档。我从未离开过厨房,因为这里是最接近我梦想的地方。
这不仅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单纯的爱情。我想过这样的生活。
每天下午六点左右开始营业,和顾客聊天,收桌上菜,一直忙到第二天天亮。关了摊,还要去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送回店里,才回家休息。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顾客谈论他们对食物的感受,亲眼看到他们竖起大拇指。闲暇之余,我喜欢研究新菜,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练习习惯,所以每天过得简单而忙碌。
(这是我现在经营的大排档)
成名已久,本该在餐饮界大有作为,但年少不惧,人生坎坷,感慨万千:
餐饮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谁对它缺乏敬畏,这个古老的行业就会给你颜色。对于餐饮人来说,有时候放弃谈梦想会让梦想有一个精彩的后半段。
尘埃落定,风平浪静。现在,如果你想问我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我想开一所厨师学校,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厨师,在家就能享受美食,并传递给更多的人。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91个真实的故事,其中许多故事非常有感染力,感动了读者和受访者。如果你有故事,请写信给@真人采访,随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