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项目(“80后”视力残疾青年:惠城创业开生态农庄生意火爆)

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视力为0.9。39岁的曾慈星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开办了生态农场,提供了工作岗位,参与了公益事业。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残疾人不畏困难、自主创业、努力拼搏的风范。

疾病使他一只眼睛失明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惠城区如湖大良村的一处生态庄园。除了餐饮服务,还有采摘、烧烤、射箭等娱乐设施,非常适合团建活动。负责人曾慈兴告诉记者,庄园共100亩,有餐饮区、蔬菜种植区、瓜果种植区、家禽养殖区、儿童游乐区、户外拓展区。同时发展户外生态研究课程、文体旅游等优质服务业。每到周末,都有很多深圳、广州和本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1982年出生的曾慈兴是河源市紫金县兰塘镇人。初中毕业后,在深圳福田一家餐厅学美术。一场疾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2002年,曾慈星突发眼疾,被诊断为“球后血管渗漏的并发症”,会导致血液冲击视神经、视网膜、晶状体、角膜等。,最后导致失明。

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去了广州、深圳的多家大医院治疗。手术后,他终于保住了右眼视力,恢复到0.9。

80后创业故事



曾慈星。惠州日报记者朱摄

创办一个生态农场

视力的提高,让曾慈星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2016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仲恺陈江建立了一个农场。味道鲜美,价格合理,食客蜂拥而至,生意兴隆。

2020年,曾慈兴进一步拓展事业,在惠城区汝湖镇大良村租了100亩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建成集农业、生产、深加工、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场,受到市场欢迎。

曾慈兴告诉记者,他先后在庄园开发、扩建了种植、养殖、食品深加工、科研、扩建、旅游等多个项目,为庄园和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庄园正宗的生态食材,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客。曾慈兴说,除了惠州,还有很多珠三角城市的游客前来体验,月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上。



曾慈星开办了一个生态农场。

热心公益捐款

作为一名残疾人,曾慈星深知就业创业的艰难。因此,在农场的发展中,他主动招募残疾人就业,并为他们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

赖大姐是周边的村民。小时候她的手因为烧伤从肩膀到肩膀都萎缩变形了,不能干重活,只能干些轻活。去年,她在曾慈星的农场找到了一份工作,负责农场的日常护理、除草防虫等。,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谈起家里的这份工作,赖姐开心地说,“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不错的收入,真的很好。”

记者了解到,目前,增慈星农场为当地残疾人和居民提供了近60个就业岗位。此外,他还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帮助有更大需要的人。

曾慈星在仲恺陈江创业时,加入了仲恺高新区农民工志愿服务队,积极捐赠物资支持公益活动。他热衷于教育。2016年,他得知芜湖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考上大学却面临退学,于是资助他5000元学费,帮助他实现大学梦。

曾慈星的慈善工作受到了员工的称赞。“老板是一个非常体贴的人。他通常对员工很好。他没有老板架子,热心公益,招聘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我觉得很好。”员工庞阿姨说。

“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现在有了一点能力,就想回馈社会。”如今,在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曾慈星也希望这份温暖的火种能一直传递下去,温暖更多的人。

惠州日报记者罗通讯员孙颖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