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涂
荣美股份正在向a股“淘女第一股”冲刺。
近日,淘宝品牌女装荣美股份创业板IPO过会。招股书显示,荣煤股份拟募集资金6.01亿元,用于现代制造业服务基地、设计与R&D中心、信息化建设与展示中心建设。
此前,荣美股份经历了深交所三轮问询,内容涉及公司R&D设计、生产方式、毛利率、诉讼处罚等,甚至包括交易环节是否存在开票行为的具体问题。
事实上,专注互联网女装的荣美股份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摆脱不了销售渠道高度集中的质疑。上市前夕更是卷入不合格产品和设计侵权的风波。荣煤股份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交出满意的答卷,还有待检验。
4月28日,针对会议及相关发展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了荣美股份,并发去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依托“淘”渠道
自成立以来,融美一直是一个“本土”的网络零售品牌。
荣美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基于互联网平台,从事服装的规划设计、供应链管理和销售,产品包括职业、休闲风格的服装及配饰。
荣美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郭健和温迪都是清华的MBA硕士。两人合计直接或间接持有日和荣美98.24%的股份,几乎亲自参与公司发展的方方面面。此前,老板娘Wendy甚至不请明星和网络名人带货,自己戴着口罩现场讲解产品。
Wendy在直播间带货。
荣美股份定位为高端精品路线。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荣美股份的订单均价分别为410.66元、441.88元和441.50元。从目前淘宝商品的售价来看,价格标准基本高于全球市值最大的服装公司优衣库。
多年来,融美股份主要依托“融美如蜜”品牌,实现互联网平台上的服装业务发展。截至目前,荣美股份主要经营荣美高端女装淘宝店,Rumere旗舰店和Rongmere旗舰店两家天猫店,以及一家微店。
荣美股份作为一家网络零售服装企业,对单一渠道的依赖性明显。
在招股书中,荣美股份也直接表明其销售渠道高度集中:公司收入主要通过淘宝、天猫等第三方平台实现。其中,阿里平台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99%,淘宝店铺的营业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
2017年至2020年,融美淘宝店营业收入分别为5.5亿元、6.9亿元、6.89亿元、8.49亿元,占比94.07%至99.69%。天猫营业收入分别为3464.86万元、1449.88万元、495.85万元、266.04万元,占比5.93%至0.31%。店铺收入分别为1.41万元、2.23万元、3.59万元、0.95万元,占比0.002%至0.001%。
“荣煤股份渠道的过度集中是过去发展形成的。淘平台本身就是服装最大的销售渠道,但现在电商是三足鼎立,其他渠道的流量也不容忽视。”4月28日,服装品牌专家马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鉴于销售渠道相对集中,荣美股份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各大电商平台集中优势资源的精耕细作,保证了荣美经营业绩的整体增长。”
不过,在首轮问询回复中,荣美股份也表示,荣美股份与目前各大合作平台之间没有相关约定或限制,不排除未来在阿里电商平台之外独立拓展其他销售渠道。
为了保证核心淘宝店的稳定收入,荣美股份的平台推广费和获客成本一路攀升。
2017年至2020年,荣美的电商平台推广费用分别为4049.24万元、3642.6万元、5057.23万元、7896.1万元。其中,淘宝平台推广费用分别为2939.81万元、4337.27万元和7282.08万元。同时,以推广费除以获客数量计算,荣美的阿里电商平台店获客成本分别为71.27元/人、67.83元/人、103.52元/人、139.43元/人。
数据显示,国内女装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仍然不高。根据欧睿的数据,2019年,中国女装行业十大品牌市场份额为8.4%,男装行业十大品牌市场份额为18.9%。虽然国内女装行业竞争激烈,但战线企业规模仍然较小。
竞争之下,随着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逐渐消退,马刚认为,从单渠道到多渠道,从单品牌到单品牌多系列,多品牌多系列,将是主流女装品牌的路径。个人认为,荣美股份也会走类似的道路。
郭健和温迪的家人
深陷侵权
此前,淘品牌服装企业的上市之旅并不顺利。
在与融美类似的品牌中,如衣天成、因曼等企业,从提交IPO申请到无声崩盘,平台的流量红利无法支撑“出淘”的野心;绿盒子和韩都衣舍也经历了上市的风风雨雨,遇到了经营危机,甚至有意告别资本市场。
“线上销售的节奏比线下销售更快,对供应链、产品设计迭代、运营能力快速反应的要求更高。很多企业可以做爆款产品,但是缺乏持续做常规产品的能力,这一点值得反思。”马刚表示,淘品牌本身发展时间不长,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沉淀。
品牌和渠道相对单一的荣美股份在研发方面也比较落后。
2017年至2020年,荣美的R&D费用分别为783.08万元、1129.44万元、1136.51万元和1206.03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1.34%、1.60%、1.64%和1.42%。
与上市服装企业相比,荣美股份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并不多。近两年,浪子和安正时尚的年均R&D费用率均超过2.5%,以独立R&D产品为主的信和股份的R&D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超过3.0%。
与此同时,荣美股份也数次陷入设计侵权风波。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与荣美股份相关的侵权纠纷多达10起。其中,荣美有限公司、上海何志有限公司、上海沈璐有限公司两年来卷入多起著作权归属和侵权纠纷,涉及多种服装款式和产品上的设计元素。
2020年12月,荣美有限公司销售的t恤所印图案被杭州诺吉公司以涉嫌侵权起诉至法院。最终,荣美与杭州辽吉达成和解,向杭州辽吉支付10万元,后于今年撤诉。
作为一家网络服装零售商,荣美股份似乎难逃产品质量问题的“通病”。
2021年3月,央视节目曝光了2020年冬季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在抽查结果中,8批次成人羽绒服不合格,产品存在虚假填充数量、以次充好等问题,其中包括荣美的产品。此前,荣美股份已经发生过消费者公开投诉产品质量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