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营模式。该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PPP以市场竞争的形式提供服务,主要是在纯公共领域和准公共领域。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是一种体制机制改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PPP项目运营模式的选择主要由项目类型、融资方式、改扩建需求、收费定价机制、到期处置等因素决定。从广义上讲,公私伙伴关系(PPP)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01 BOT模式BOT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抵押一定期限以获得项目融资,或私有化基础设施国有项目。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发起人首先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从委托人处获得某个项目的特许权,然后组建项目公司并负责项目的融资、组织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项目的运营,通过项目的开发经营和当地政府在特许权期内给予的其他特许权,回收资金偿还贷款,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在特许期结束时,项目应无偿移交给政府。在BOT模式中,投资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收益率。一旦在特许期内达不到标准,政府应给予特别补偿。
02 BOO模式BOO在操作方式上类似于BOT。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BOO模式下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拥有项目所有权,但合同必须注明保证公益性的约束条款,一般不涉及项目到期移交。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主体具有两种身份:一是作为股东参与项目公司,履行股东出资责任;二是政府主体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支付者,在项目无法获得预期利润率时,会以政府支付或可行性缺口补贴的形式给予项目一定的补贴。
PPP项目奖励机制主要包括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和政府付费三种类型。除了用户付费模式,对于可行性缺口补贴和政府付费的奖励机制,政府扮演的是消费者充当买单者的角色。
03 BT模式BT融资模式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投资人根据项目发起人与投资人签订的合同,负责项目的融资和建设,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完成的项目移交给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预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阶段向投资人支付项目总投资和确定的回报。
TOT融资模式是新项目通过出售现有资产获得增量资金的新型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民营企业利用民间资本或资金购买一项资产的全部或部分产权或经营权,然后由购买方开发建设项目,在约定时间内通过项目管理收回全部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特许期结束后,获得的产权将
05 ROT模式ROT模式可以说是TOT的升级版。改造-运营-移交增加了改扩建的内容,合同期限为长期合同。在ROT模式下,政府先对公共资产进行改扩建,然后交给社会资本方或项目公司运营,合同到期后再交给政府实体。
在ROT运营模式下,政府单位的会计处理可参照BOT模式和准则对“固定资产”或“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的改扩建的相关规定,也可参照相应资产的披露要求。
06 TBT模式TBT模式是TOT与BOT相结合的融资模式,以BOT为主要融资方式。在TBT模式下,TOT的实施是辅助性的,主要用于推动BOT的实施进程。TBT如下:ZF将把已经运营一段时间的项目和未来几年的经营权通过招标的方式无偿转让给投资者;投资方负责成立项目公司,建设和运营待建项目;项目建成并开始运营后,ZF从BOT项目公司获得相当于项目经营权的收益;根据TOT和BOT协议,投资者已将项目经营权陆续归还给ZF。本质上是ZF将已建项目和待建项目打包,获得逐年递增的协议收益(从待建项目中),最终收回待建项目的全部权益。
以上是今天总结的PPP的六种运营模式。
免责声明: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如版权问题。
请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