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社交电商艰难路)



图片@视觉中国

阿里的淘宝店下线后,京东。COM的东电店也倒闭了,两大巨头做梦都想拆散社交电商。

近日,东小店宣布因业务调整,关闭除提现及提现认证、在线客服外的所有功能,不再按单计算收入。东小店将于2月28日24: 00关闭下线。

紧随东小店之后,小米的“有鱼的产品”也于近日宣布将在两个月内停止服务,而随着纪昀、贝店、斑马会员、粉象生活等平台的“雷雨”事件,社交电商平台几乎被“摧毁”。



01产比低,东电店倒闭

为了保护用户权益,东小店出台了“翻译政策”。东方商店下线后,用户可以加入JD.COM的合作平台粉享,根据翻译政策直接升级。在粉香上,你可以找到来自JD.COM的优惠券,享受返利,甚至有些商品可以由JD.COM送货。

回到2019年,当拼多多凭借其社交模式快速成长的时候,JD.COM开始坐不住了,开始在内部孵化自己的社交电商平台——东店。东电的主要模式是S2B2C,即小B用户通过平台小程序精选推广、链转等方式,在微信社区发布东电渠道产品的专属优惠券,在消费者购买低价优惠产品的同时,刺激消费者消费,赚取佣金。

东电在JD.COM的支持下,直接“搭载”JD.COM商城的商品,除了特别优惠,还可以享受小B商家入驻的JD.COM售后服务,无任何门槛,不收费。

商家加盟东电店赚钱简单直接。有五种方法:

(1)推广商品获取佣金;

(2)发展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推广成功后获得红包;

(3)平台定期给予奖励;

(4)给予JD.COM新的奖励;

(5)店铺升级后奖励。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东电约有21万名店长实现月收入过万,并推出了2.0版本,增加了“添加微信”的功能,还与达达集团达成合作,进一步优化东电的商品池和供应链。

但是接下来的半年没有新的动作,直到2021年4月30日,东电的新系统在官网上线,也就是半年后的关闭通知。



至于停工的原因,有东电人士透露,主要是JD.COM内部业务调整,投入生产和研发的性价比不如大盘,所以停工了。

02东雕店和陶小铺的区别

同样因为同样的业务调整而叫停的,还有阿里旗下的淘点店,与东店同年上线。这个被阿里寄予厚望的社交电商平台于2021年10月停止运营。

东电和淘小铺虽然都是巨头的平台,但“待遇”却大相径庭。

首先,东殿殿是JD.COM的“嫡系”。东雕店是JD.COM的一个内部孵化项目。东电的团队来自JD.COM,主要由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部、创新事业部、京东云事业部甚至JD.COM集团法务部支持组成。

反观淘宝店铺,虽然以“淘”字开头,但实际上阿里系并未参与运营,而是由广州三帅刘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水刘晶)运营。



其次,东电有明确的定位,这对JD.COM来说是新的。一方面,店长可以通过推广商品赚取佣金;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通过推广JD.COM平台获得新的回报。同时,东电店的产品在获得优惠的同时,还可以享受京东物流、售后服务等服务。

淘宝店没有这些“优惠”,定位有些模糊。起初,淘宝用户产品平台事业部总监钱程表示:淘小铺无意做社交电商,只是一个纯粹的产品分享和销售平台。但三将六帅加盟后,淘店的运营模式变成了推荐店主,赚取佣金;创建3人以上团队,获得管理津贴;代销商品。淘宝店的物流和商品也是来自普通卖家,和东店拥有的京东物流和官方售后相比差距有些明显。

另一方面,东电商店是JD.COM和微信合作的产物。当时拼多多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年用户超6亿,阿里有8亿用户,而三巨头之一的JD.COM只有3.6亿用户。为了扩大用户量,JD.COM与微信达成合作,在微信上开设一级入口。

与此同时,JD.COM也开始关注下沉市场,开发新的用户群体,这也是东雕电的另一个核心任务。更何况东电看起来做的还不错。截至2020年12月31日,过去一年JD.COM活跃买家数量达到4.719亿,一年净增近1.1亿。其中,超过80%的新增用户来自下沉市场,东电的作用不可或缺。

陶小普的处境有些艰难。当东小店坐在微信的一级入口,淘小铺的链接依然被微信屏蔽。为了更快的成长,陶小普选择了和三江刘帅合作,但最后因为扩张模式陷入了传播的舆论漩涡,三江刘帅被冻结4420万元。不过淘店铺的成绩也不错,350万人入驻掌柜,线上供应商过万,单个供应商月营业额过千万。

可惜东电和淘小铺都玩不过社交电商。现在红利期已过,只能被巨头抛弃。

03社交电商的艰难处境

除了东电店和陶小铺店,小米的“有品鱼”玩不下去了,3月17日停止营业。

《商业一瞥》创始人杨宇指出,对于小米来说,一方面有鱼的产品业绩对整个公司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又要承担有鱼的产品“类MLM”模式带来的政策风险,所以及时关停是避险措施。



社交电商是什么

社交电商的尴尬局面,与其自身模式和现有法律对传销的界定有关。

首先,社交电商的扩张模式是依靠发展下属,通过发展下属获得一定的利益。这种模式很容易推广。

其次,能发展的人是有限的。当社交电商发展到一定体量,就很难继续增长。

拼多多的成功案例,采用的是C2B模式,通过平台对消费者进行分组,然后由单个商家发货。这种模式让消费者直接与商家对接,可以避免多级分销的问题。

曾经号称“社交电商第一股”,现在面临退市,是会员制社交电商的代表。S2B2C模式是个人微信业务的升级版,让整个消费环节更长,有分销就容易被卷入传导。

除此之外,还有“电商黑马”贝电,近两年来雷声不断,已拖欠1400多家供应商货款,拖欠金额超过1.4亿元。在快速发展的初期,也采用了“社交裂变+分发”的模式。同样,在贝店快速发展一段时间后,这种模式出现了“自我攻击”。

对于JD.COM、阿里、小米这样的巨头来说,社交电商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已经“无利可图”。留在这个轨道上对企业本身帮助不大,反而风险更大一点,所以果断“壮士断腕”也是明智之举。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