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千寻
在谈到对2018年的展望时,吴晓波曾表示,线下一定会到来。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谈恋爱,都需要放松自己的情绪,都想有一次偶遇,都想在网上欢笑流泪。
其实给线下带来机会的不仅仅是消费升级体验。当线上流量越来越贵,资本被打压的时候,娱乐创业者在寻找出口。线下,成为新的方向。
在线短视频品牌,包括One、每日一食、每日一厨等。,已经启动线下开店计划;全民k歌APP也找了线下执行公司与Livehouse自助商店合作;已经拥有超过1亿用户的KEEP也在2018年迎来了首家线下门店。有人开玩笑说,也许有一天,Tik Tok也可以开一个线下商店。
娱乐创业者去线下曾经被称为“淘金热”。因为具有社交属性空的线下内容,无论是按照ping效率还是Revpar来衡量,都远远优于传统同行。这也吸引了大量资本,一些线下店铺一年完成了三次融资。
但是线上运营和线下运营有很大的区别,线下运营并不是内容创业者的优势。如何选址,如何谈判,如何连锁经营,想要线下成功,需要创业者快速“进化”,否则线下也可能是创业者的矿。
OMO成为新的投资风口?或逐个案例
由于线下模式比较重,前期确实需要大量的租金投入。所以拓展线下店铺的线上公司都在不断的融资。
自2016年2月获得何仪资本、新知资本、MFund魔法基金等机构投资的天使轮以来,一年内完成三轮融资尤其是在2017年,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K11郑志刚和阿里巴巴创业基金领投。最新一轮融资主要用于拓展线下门店。
像卡拉库这样的娃娃机主题店经营者,也被资本追逐。同年,我们做了三轮融资,开了100家店,组建了团队,跑通了模式。
“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可以跑得更快。我们一直小步快跑,天使轮3000万,估值2亿;第二轮,我拿到IDG资本2000万;最近一轮,我领投了盖华资本5000万人民币。感觉资本一直在后面推着跑。”拉酷创始人秦婷婷说。
因为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线下流量又被资本看重了。
一家投资机构的经理算了一笔经济账。假设开店初期投入70万元,按照北京朝阳大悦城年客流量2500万人计算,每天固定客流6.8万元,这意味着商场最好的线下门店的获客成本仅为每个用户10元。如果在网上,买一个点击,或者注册下载,可能在100元左右。
当线上达到一定瓶颈时,线下的服务体验更加深入和直接,也带来了收入。“让你在网上花1块钱看日常做饭的短视频。也许你不想。但你可能愿意花100元甚至更多去参加他们线下的一个培训体验课程。这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上述投资人表示。
曾几何时,有一股线下投资的小热潮,尤其是线上导流的OMO模式。但事实上,由于线下门店扩张缓慢,对运营能力的考验极大,很多投资机构也持谨慎态度。
“我觉得那些号称开几百家线下店的都不太靠谱。因为线下店在选址、前期投入、线下管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门槛。而且线下业态还是和周边生活环境关联度比较大的,辐射范围毕竟有限。”
更有甚者,一些线上品牌开设线下门店更多是为了品牌作用,而不是对盈利寄予厚望。未来公司的营收还是线上的。
不久前,原本以整合线上吐槽大会而闻名的知名创业公司小果文化,也对原有的演出场地进行了升级,推出了线下消费空品牌——便便HUB。一般来说,Puzzly HUB每周三都会有脱口秀新人演员的公开秀,票价39元,周六是脱口秀资深演员的周末秀,票价100元。
不同于日常的脱口秀现场,在Pubba HUB现场还能听到来自不同行业的吐槽。比如一周前你和丁香医生合作,听到一线医护人员的吐槽,常见的健康错误,微妙的医患关系等等。
虽然李丹说脱口秀作为一种表演,如果脱线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但他也想告诉投资人,要想让公司成为盈利的企业,就必须坚持脱线表演。
“我们还是得赚钱。进场的人,每个人的二维码,每个付费的观众扫描的二维码,都会记录在我们的数据里,以后修改场景的时候会用到。其实你也可以筛选出能为自己买单的核心粉丝。”
但何小溪表示,现阶段Puff HUB的主要职责是输出品牌和形象,不会去做更重要的阶段,比如销售的方式,主要是展示品牌打样。
“线下演出还没有做成整体盈利的项目。我们希望在这个阶段,可以用尽可能多的演出,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让他们知道脱口秀其实是线下演出,而不是电视上呈现的东西。这是做线下最基本的动力。”何小雨说。
像Puffy HUB这样的演出场所在国内有24个,大的可以容纳150人,小的可以容纳30人。场地都选在咖啡馆和酒吧,租金和费用相对便宜。除了品牌,线下演出也是小果文化发现和培养演员的重要途径,部分线下观众成为了小果文化的演员。
可以发现,笑果文化并没有将噗噗HUB定义为一个俱乐部或者喜剧中心,而是将其翻译为一个幽默可以连接一切的地方。
也就是说,我不希望线下的演出承担更多的盈利指标,更像一个实验室,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和知道脱口秀是什么样子的。
线下门店与商场选址的博弈
毫无疑问,商场对B端商户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商城整合了原品牌的内容;另一方面,商场对空内容的策划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前几年商场尝试提高餐饮比例,因为餐厅每天可以吸引大量客流,很多商场把餐厅的比例提高到30%。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套路不行,不仅零售餐饮不行,消费体验也不行。
为了吸引目标客户,每年调整商场的商家品牌数量已经成为业内惯例。以朝阳大悦城为例,每年调整幅度在30%左右。
现在网络内容IP品牌线上体验店是各大商场最喜欢的商家。当然,在商场选择商家的过程中,商家也在选择商场。
因为在线下门店的运营中,选址是非常重要的,能否拿到足够流量和调性匹配的门店场地,基本上可以在50%-60%的范围内决定一个线下门店的成败。在双方的谈判中,优质网络内容的体验店将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比如刚开始,天天炒菜线下的店,依托的是投资方K11的商场。接下来,只有一个城市排名前10的商场才会考虑入驻。“我们会考虑商场周边配套好不好,有没有写字楼,离高档房子有多远,给的优惠条件,免多久的租金,给多少。”日式料理创始人诺玛说。
另一家与全民k歌合作的线下LIVEHOUSE自助品牌乐惠科技,在与商城的合作之初就遇到了麻烦。前两家测试店因为没有拿到最好的条件,在测试期结束时主动关闭过渡,而现在,商场对他们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目前,乐惠科技的线下门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标准店,主要使用线下迷你KTV设备和自助售货设备。这种店对商场的人流量依赖度很高。另一种是线下LIVEHOUSE自助店,除了标准店的迷你KTV外,还有开放式舞台机。顾客在舞台上唱歌的歌声沿着空旷空的房间扩散开来,吸引了更多的人进店,带动了更多的客流。
周边群体的年轻是乐惠科技选址最重要的标准。在选址方面,它有一些明确的疏漏。比如北京南锣鼓巷这样的步行街,客流量大,但基本都是游客,不可能形成社区和群落。
同样,一家步行街店甚至拒绝了星巴克的入驻要求,邀请LiveHouse入驻,但乐惠科技还是因为选错了人群而没有选择这家店。“现阶段我们不考虑三里屯这样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店铺很多不是为了盈利,主要是为了品牌功能。”闫秋浦说。
乐惠科技拟在2018年开设100家门店,完成至少80家门店的改造和开业。提到这样的线下店铺扩张速度是否过快,他说:“现在我们不是在找地,而是在办公室等着地来找我们。乐惠科技已进入龙湖、万科、万达等企业品牌名单。如果他们想开一些自己的商场,或者在现有的物业上有新的店铺,商场会先问我们有没有入驻。”
包括线下娃娃机品牌,在选择商场上有不小的议价能力。以卡拉库为例。目前线下有100家店。“我们根据购物中心的规模、销售量和客流量筛选出了选择哪个城市的哪个购物中心。新零售时代,线下场景选择变得更加重要,需要更加细致地识别场景人群。”卡酷创始人秦婷婷说,如果在北京,就是长楹天街、大悦城这样的商场。
转嫁高房租,快速购物
说线下开店模式太重,前期资金投入大。其实前期租金确实是线下开店过程中的大事,但不一定是“重资产”,因为租金成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转嫁。
还是以日常做饭为例,业主可以帮忙分担一部分房租。另外商场还会给一些免租时间或者一些装修。剩下的费用也可以合资或者广告分摊。
比如店里用的一些厨具或者烤箱,是除了房租之外比较大的一部分支出,但是基本都是厂家品牌赞助的,而不是天天做饭买真金白银。另外,如果店面比较大,还可以开辟一些空房间给其他品牌收他们的租金。
开店成本主要看店面大小,50平米左右的店面可能只需要几十万的前期投入。上海K11店是第一家天天煮的线下店。成本比较高。一平米租金在5000-6000之间。按照170平米计算,前期租金近100万。
“归根结底,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能否将前期投资保持在最低水平,有足够的品牌能力与商场对话,并获得最佳条款?有没有足够的钱,能不能拿到便宜的地,决定你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开店。”诺玛说。
其实从线上到线下的品牌店,各有一套降低成本的方法。乐惠科技的前期成本也相对较低,每家店的建设成本比唱吧、唱吧、唱吧等传统KTV的成本低20%至25%左右。
“房租是最大的开支之一。设备等一切都是预生产的。我去主题商店只是为了建造它。安装完成后,可以立即使用。不像以前的KTV,要重新装修,贴壁纸,贴瓷砖。”秋仆说。
拉酷采用大规模采购,通过延期付款来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
“过去,这个行业是供应商的市场。你要机器,先交钱,我给你生产。如果你想要一个洋娃娃,你必须先付订金,我会为你生产。一开始,我们是这么说的,后来,我们反过来了。如果你要给我供货,可以先给我供货,结账期间我给你结算,这样我的资金压力就没那么大了。”秦婷婷说。
通过前期的各种成本控制,后期这些线下品牌的单店产量并不低。
上海餐厅每天的烹饪效果在4200左右。相比之下,优衣库门店平均地板效率在2500左右,旗舰店在3000左右,星巴克可以略高5500-6000。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烹饪美食生活体验馆不仅传授“烹饪技巧”,还致力于传递“生活美学”和“分享社交”的理念。目前在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每一家落地的门店都各具特色,包括以烹饪为定位的品牌店DayDayCook、儿童亲子体验店DDC Kids、综合生活体验店DDC Life等。这些风格各异、定位各异的线下体验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活一族”举办各种精彩的生活分享社交活动,如主题沙龙、热门IP快闪活动、治愈美妆专场、跨界健康美食体验等。
乐惠科技虽然单价只有40元左右,但换手率超过11次/天,整体回购率超过40%。优质店半年内收回成本。北京通州某标准店的Revpar(计算公式:客房收入/可出租客房数)已经和北京传统线下KTV持平。
不仅如此,乐惠科技的LIVEHOUSE自助店还可以形成线下社区,这是传统KTV做不到的。娱乐之都(ID: ID:yulezibenlun) S2/]我们可以看到广州LIVEHOUSE店对应的一个线下社区有500多人,相当活跃。
大家天天在群里问,谁在店里?谁在台上唱歌等等?在闫秋浦看来,这些由客户自发建立的专属店面社区,连接了线下社交和社区。此外,将用户行为数字化、平台化的小程序也将很快上线。社交和社区与实体店的深度绑定,是乐惠科技LIVEHOUSE自助店的最大价值。
线下运营的瓶颈在哪里?
日常做菜网店的频率很快,平均两个月左右。继去年12月上海k11第一家店之后,今年又开了广州店、成都店、武汉店。截至目前,每日烹饪拥有上海、广州、成都、武汉五家线下美食生活体验馆。
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店带商场,一种是店中店,主要和盒马生鲜合作。在诺玛看来,线上内容走向线下并成功运营有三个因素。
第一是有更好的商业地产方合作资源,否则线下门店租金会很高;第二,要有自己的IP品牌内容,这样才有动力持续吸引客户;第三,线下运营和线上运营完全不同,要有足够多有经验的线下团队。
这三个条件都是日常做菜满足的。2017年,诺玛认识了K11投资部的人,后来K11成了天天做饭的投资人。
线上运营和线下运营是完全不同的逻辑。所以线上公司在运营线下品牌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强大的线下运营团队。
“快速开店,重点考虑的是强调培训、运营和体验。第一个条件是有没有内在的能力去获得人员的增长速度和运营。这方面的日厨团队成员都有丰富的线下运营经验。”诺玛说。
为了运营好线下娃娃机主题店,卡拉库创始人秦婷婷将之前运营酒店、餐饮连锁店的经验运用到了线下娃娃机上。
包括组织架构的设置,要不要分支机构?是分公司还是子公司?有当地居民吗?派谁去?有没有财务和人事?这些都要考虑进去。环环相扣的方式是把所有职能部门都放在总部。所有区域没有总经理,只有店长,矩阵管理。
“为什么有些线下品牌店开了10家以上就搬不动了?遇到各种瓶颈?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资金没跟上,二是管理没跟上。如果管理出了问题,公司越大,运营成本越高,亏损越多。”秦婷婷说。
为了减少线下门店可能出现的经营管理问题,乐惠科技采取了更极端的方式,尽量减少线下人员的安排。“设备出了毛病,就唱不好。直接联系在线客服优先付款。我们livehouse线下店,只有一个店员,主要负责卫生和基础技术的快速排查,没有其他工作人员。”
相对于日日库克、一条、乐惠科技、卡拉库等线下品牌规划的50-100家开店规模,也有线上品牌对线下开店相当谨慎。keep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线app中,社交、标准化、屏幕引导三年吸引1亿注册用户。和日常做饭一样的逻辑:上亿流量需要变现,keep开始向线下延伸。但直到2018年3月底,Keep才开设了第一家线下门店。
要知道,线下健身房竞争激烈:互联网健身乐刻运动、超级猩猩、Liking Fitness,这些都在早前完成了数亿元的融资,而传统俱乐部威尔士、姜鸟健身还在快速扩张。Keep线下店能否快速铺开,竞争力几何还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