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退差价是几天 衣服(差价可以退!抖音电商新规上线,事关每一位消费者)



新增“价格保护”服务

“我买的449元的豆浆机,第二天就降到了399。我想退差价。为什么不呢?”

早在2016年,网络平台上就有这样的投诉。谈起原因,张先生抱怨不休。

他说不久前在电商平台买了一台豆浆机。结果收到货的时候,他发现豆浆机价格直接降到了399元。

然而短短几天,它的价格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张先生顿时勃然大怒,觉得自己亏了。

从过去的网购到今天的现场购物,即使网购模式不断发展,和张先生有同样烦恼的人可能不在少数。

正因如此,能否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的保价服务,成为无数消费者“货比三家”的标准之一。

10月7日,Tik Tok电商发布公示,即《价保服务规范》。



这里的“价保”是指:当消费者购买带有“大促价保”服务标志的商品时[S2/],消费者支付订单后,可在价保承诺时间内,因商家对同一商品进行价格调整,申请对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进行降价处理,系统将根据这些规则计算并退还差价。

总之,购买带有“大幅提升保价”标识的产品后,如果在保价有效期内降价,可以向平台申请退还差价。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差价退款不包括购物时使用的入住折扣、运费、红包等。

比如用户打算购买一件活动价100元包邮的商品,收到商家优惠券100减10元,使用红包5元后,最终实际成交价格为85元。

在保修期内,用户发现商品还是100元贴的,但是商家优惠券变成满100减20元,实际成交价80元。

所以差价计算为(100-10)-(100-20)=10,也就是说用户可以申请10元差价补贴。

据悉,该规则适用于所有在小店平台上经营的商家(跨境、拍卖、虚拟行业除外)。公示后于10月14日生效。

国家规定退差价是几天

届时,想要申请价格退款的用户可以在我的订单中找到对应的订单产品,选择“申请售后”,然后选择“价格保障服务”。

从理论上讲,商品定价本应取决于市场,价格在环境的影响下有所波动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电商时代催生了多少交易,就创造了多少选择。在激烈的竞争下,商家频繁变价,甚至虚报原价。

在种种乱象中,平台的严格监管尤为重要。



绕不开的“网购套路”

天猫双11,淘宝双12,JD.COM 618,唯品会419,Tik Tok 818...

随着一个又一个购物狂欢节的兴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尽的红包、无尽的优惠券、无尽的秒杀活动已经成为你我购物的常态。



转动时间的车轮,回到2015年的“双十一”。当时大家就开启了这一天的疯狂购物模式,孜孜不倦的“买买买”也成就了日成交额912.17亿元的神话。

然而,就在无数商家还沉浸在“造节”带来的购物狂欢中时,不知有多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正在被无数的“网购套路”浇灭。

“花了1000多的衣服,双十一直接降到600,没话说,熬夜抢免押金成了笑话!”



(来源:黑猫投诉)

就在去年,双十一期间,一位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了这样的投诉。

据这个用户说,我在双十一预售期间花了1054元抢了一件羽绒服。结果刚买没几天衣服价格就直接降到了619元。

用户意识到自己花了很多钱后,立即向客服申请退还差价。但活动明明在产品保修期内,客服却以时间太长为由含糊其辞退款。



(来源:黑猫投诉)

本以为预售期间可以熬夜剁手,祖师爷抢到物超所值的货。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商家,活动中不守信用,事后不认账。

坦白说,没有哪个消费者不想以最低的价格拿下自己喜欢的产品。为此,人们绞尽脑汁,通宵达旦,限时抢,提前抢,连定金都付了...

但隐藏在无数人疯狂“扒手”背后的真相是能低价胜出的往往是少数幸运儿,大部分消费者和这个被坑的用户一样,都成了优惠活动磨合的一部分。

据报道,在以往的购物狂欢节活动中,很多网友发现,有些商家会抢在活动之前,让商品价格先涨后跌,价格从上到下上涨。

比如某品牌的一款眼部精华胶囊,平时售价在3元,但到了“双11”的时候,其价格直接涨到了5元,各种优惠活动叠加,甚至贴上了“最低价”的标签。

在各种难以绕开的“套路”中,诚意不足的商家除了摆弄价格,有时还会和你玩文字游戏。

就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微博热搜上发布了一条词条“我被kotex气疯了”,阅读量高达2.7亿。其背后是无数对其促销活动怒不可遏的消费者。



报道称,当时kotex旗舰店的一款日夜卫生巾在11月11日0点到1点整箱装,推出了两套满减活动。第一套狂欢价79.9元,第二套优惠券29.9元起。

但实际下单时,购物页面显示“宝贝不能多买”,限购1套。这也意味着第二次优惠是真的,但是因为限购,即使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消费者也买不到。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各种营销翻车的背后,是商家希望通过轰轰烈烈的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消费。但是在轰轰烈烈的营销下,企业承受不了低利润,于是诞生了一些所谓的文字游戏。



更为严格的监管

人们常说:“货比三家,不吃亏。”

随着电商时代带来的海量选择,如今的“货比三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比较低价。

总有一天,当“低价羊毛”、“早买早享”的消费主义口号再也无法说服用户“剁手”的时候,一些更严格的监管和更舒适的服务一定会到来。

就像今天电商平台出现的保单一样。

其实早在2018年,天猫平台就开发了专门针对双十一的价格保护机制。按照规定,报名双十一的所有商品销售价格必须是近三个月最低。同时,价格雷达系统也上线了,虚假提价的商家会被立即清除出活动。



无独有偶,JD.COM商城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投保期限,Suning.cn有“七天价格”,天猫有“价格保证服务”,淘宝有“价格保证保险”...

谈及行为目的,Tik Tok发布的《价保服务规范》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经营行为。"[/s2/]

有了层出不穷的“红包”和“福袋”,今天的直播间可以带货,但不仅仅是带货。



就像谈论日活10亿的Tik Tok,其电商总裁康泽宇曾说:“Tik Tok做电商是认真的!”

怀着美好的希望,Tik Tok电子商务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了严密的护卫,你脚下的路会更加坚实。

作者:电商君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