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一过,被称为“网络名人第一零食”的三只松鼠的投诉接踵而至。
11月12日,有网友在微博中爆料,“在Viya直播间买的三只松鼠天天变坏发霉”。向商家反馈后,“商家拒不承认”,称网友打开的变质坚果不能作为证据,根据《食品安全法》不能赔偿。
11月13日,又有网友在微博中发帖,称“天猫超市买的三只松鼠手撕面包,居然发霉成这样...包装没打开,按照《食品安全法》不允许赔偿1000元???" .从帖子附带的两张图片来看,霉斑和大霉斑清晰可见。
据《财经》报道,三只松鼠对此回应称,客户对产品的投诉由客服部门具体沟通,原因暂时未知。会在公司内部调查,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事实上,前述关于三只松鼠食品安全的投诉并非个案。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的投诉已经超过1100条,近30天的投诉量超过50条。大量的投诉与发霉的产品、长毛、吃异物有关,甚至还有消费者吃了罐头里的蛆。
除了消费者投诉,三只松鼠也因食品安全问题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
2017年8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关于三批次不合格食品的通报显示,天猫商城三只松鼠生产的开心果霉菌检测结果为“70CFU/ g”,而标准值上限为“25CFU/ g”,该批次三只松鼠开心果霉菌超出标准值上限180%。
通知了三只松鼠。
今年5月,三只松鼠生产的“开松”在重庆某超市被检出不合格。具体指标为“过氧化值”,标准值为每100g不超过0.5g,但该批次抽查样品达到每100g 2.2g,超标340%。
此外,三只松鼠还陷入了“食物致癌物超标”的争议中。2020年10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官网发布了《2020年国内外薯片比较试验报告》,选取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薯片进行比较试验。其中,三只松鼠原味脆皮土豆的丙烯酰胺(2A级致癌物)含量超过2000μg/kg,而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为750μg/kg。
三只松鼠原味脆皮土豆致癌物超标。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同时,三只松鼠在几年内实现了100亿的营收。
2016年至2020年,三只松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23亿元、55.54亿元、70.01亿元、101.73亿元和97.94亿元,从44.23亿元翻倍至97.94亿元,增幅121%。
业绩的快速增长与三只松鼠不断增加的销售费用密切相关。
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分别为9.18亿元、10.75亿元、14.61亿元、22.98亿元和17.12亿元。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的下降并不是其有意降低费用所致。财报显示,这是由于会计政策变更,运输和包装费计入营业成本。
三只松鼠投诉居高不下,屡上监管部门“黑名单”的原因是什么?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与三只松鼠采取的代工模式有关。
相对于持续烧钱做营销,三只松鼠在产品上一直采用代工模式。三只松鼠的张燎原把这种模式描述为“我们不生产零食,只是零食的搬运工”。
三只松鼠销售的产品主要由多家供应商供货,委托合作联盟工厂加工生产。然后统一贴上“三只松鼠”的标签对外销售。归根结底还是靠电商流量做“代工生意”。
业内人士表示,代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加快供货速度,缩短到货时间,一定程度上降低加工成本,促进企业规模化,但同时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企业无法保证每个代工的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当年三只松鼠开会议时,被证监会发审委要求说明公司在原料采购、食品检测、生产、添加剂添加、储存、运输、保管等环节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
说到底,这种代工模式在产品质量控制和供应链控制上不如那些自建生产线,自产自销的朋友。食品安全的命脉不在自己手里,相关问题频发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目前三只松鼠最迫切的任务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否则投诉会越积越多,消费者会越来越少信任这个品牌。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