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京东第三方卖家有用么(京东下单从拼多多发货,赚3倍差价,京东店铺出卖用户隐私信息?)



国庆节前夕,家住Xi的李贺女士在JD.COM商城购物时遇到了一件怪事。


9月24日,她在JD.COM一家旗舰店花了163.56元买了一套夏季运动服,准备参加国庆前夕的校运会。然而时间已经到了9月26日,衣服却迟迟不见踪影。于是,她登录JD.COM APP提醒自己。谁知,系统提示在广州某地签收。27日1点24分,她接到电话说仓库缺货,让她申请售后服务。无奈之下,只好在淘宝上下单,与客服沟通并自行承担运费,要求商家发顺丰快递,28日顺利收到衣服,不耽误29日的彩排和30日的活动。







让她高兴的是,淘宝上同样款式的夏装只卖77.13元。



买同样的衣服花了不到一半的钱。虽然有点仓促,但足以弥补JD.COM缺货时的焦虑。


如果按照正常网购,JD.COM无货退回原货款,这个故事就结束了。然而,令她再次惊讶的是,奇怪的事情接连发生。


9月28日,她收到了一套同样的衣服,这让她感到非常不解。9月30日晚上10点多,一名自称是拼多多店主的男子打来电话,称李女士在拼多多平台购买的西装已经退款,需要退衣服。李女士一头雾水。她在JD.COM的一家商店买了东西,由于缺货,她得到了163.56元的退款,而且已经到账了。淘宝买的西装已经穿上了。我从来没有在拼多多买过同样的西装。好奇又矛盾,加了拼多多商家的微信,在对方口中验证自己,没想到从地址到电话都是字字珠玑。拼多多的商家说快递员会来找她拿东西,没等到记者发稿!


李女士问,拼多多是怎么知道自己要买这件衣服的?为什么要送她一套在拼多多没买过的衣服?衣服送给她了,钱还给谁了?为什么快递员不来取这套西装?



看到这张截图后,李女士彻底懵了:这套西装只卖53元。


JD.COM店不仅赚了三倍多的差价,还擅自泄露用户信息,造成晚上22点休息时间频繁扰民。



JD.COM的订单和拼多多的出货都不是个案


李女士并不是JD.COM商家以“没货”为借口出售用户个人隐私的案例。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从JD.COM下单,从拼多多发货”的现象屡有发生。





该用户投诉称,JD.COM商家冒充拼多多平台来赚取差价。“JD.COM单价15元,拼多多单价11.5元;在JD.COM单价17元,拼多多12.6元。按照拼多多里的价格,我买60个保温杯,应该是728.5元。但我在JD.COM实际支付了974.5元,相差246元。”


有匿名用户投诉称,JD.COM商家打电话给他,说拼多多和他在同一家店。



当然,媒体上有很多关于JD.COM商家冒充拼多多伤害用户的讨论。对于平台来说,是否存在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的问题?



目前,JD.COM和天猫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发布了平台规则。这些规则是平台管理商家的重要依据。如果商家违规,平台会根据这些规则对商家进行处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

商家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双方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和丢失。一旦发生信息泄露或丢失,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针对李女士的遭遇,记者拨打了JD.COM客服热线950618。客服人员表示,从订单物流来看,用户购买的商品最终到达Xi安,但中间由广州的徽商签收,属于异地。但卖家是否与商家沟通,是否存在发错货的问题,仍有待调查。


京东第三方卖家可信吗

JD.COM对这一命令进行了调查。如果JD.COM商家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或其他平台,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我们将继续关注此事。(文章李贺为化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