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作为最贴近消费者工作生活的零售业态之一,在服务民生、便利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城市之光”。目前,中国有19.3万家品牌连锁便利店。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力争达到30万。
那么,哪个城市可以被称为“便利店之都”呢?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可以告诉我们答案。该报告调查了中国39个主要城市,涵盖便利店饱和度、总门店增长率、24小时便利店占比和商业环境。
便利店饱和度(城市总人口/城市总门店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值越少,城市越方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饱和度排名。重庆的便利店数量远不如火锅店,每17327人才有一家店,在各大城市中排名垫底。
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便利店比较多,但是北京也算是“沙漠”了,只有2380家。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地铁站附近没有地下商业街,失去了极其适合便利店生存的土壤。本来数量不占优势,再叠加庞大的人口,饱和度只有9199人/店,排名第29,相对靠后。
深圳、广州和上海的便利店,饱和度排名前十,不足4000人拥有一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便利店数量最多的三个城市,数量超过5000家,上海以6750家高居榜首。以人民广场地铁站为例。作为当地最大的地铁站之一,也是三条地铁的交汇点,有18个出口,大部分都有1-2家便利店。
此外,上海是日本便利店巨头的主战场。2004年,全家正式进入中国大陆,他们选择在魔都开第一家店。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罗森就在古北新区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如今两大品牌占据一两个位置,领先于本土品牌快客和好德。
太原排名第三,每2456人附近就有一家便利店,是唯一进入Top5的北方城市。在当地,你几乎找不到罗森、711和全家人。市场基本上被唐久和胡锦瓜分了。毫不夸张地说,“唐久三步,胡锦五步”。
根据2021年中国便利店100强,唐久和胡锦(含早早)的门店数量分别为1588家和1436家,均位列前20名。两个品牌的门店总数比当地公交车站还多。
排在第二位的是长沙,在所有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每2093人就有一家便利店,代表品牌有芙蓉兴盛、开心受益、新佳宜。2001年,来自益阳农村的岳丽华开了第一家芙蓉繁荣超市。经过几年的探索迭代,专注30平米到80平米的社区超市。目前火的社区电商独角兽首选,也是在芙蓉兴盛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
排名前10的城市有一半来自广东,广东人在促成这件事上有足够的发言权。东莞平均每2073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是中国的“便利店之都”。作为二线城市,拥有5049家便利店,排名全国第四。“如果摔倒了,可能会摔倒在便利店门口。”看来你说的是真的。
更重要的是,东莞还走出了美宜佳和天府两大便利店巨头。在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中,前者以22394家门店排名第二,仅次于中石化易捷;后者排名第四,拥有5808家门店,击败罗森、全家和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