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是什么意思,货是哪里来了,都是真的吗(为什么所有平台都想带货?)

编辑导语:近年来,直播行业异常火爆,很多人都加入了直播行业;由此,电商行业与直播行业相结合,带货直播一度成为流行方式。为什么内容平台和社区都盯上了“带货”?基于此,本文推出了一系列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去年4月,罗永浩选择成为电商主播后,当当网的李国庆发表了负面评论。

他说,名人的盈利方式有很多。他说他在微博和Tik Tok都有粉丝,但他甚至不接广告。他还说,一个创业者做自媒体,赚广告费,或者带货,是“可笑”的。

一年后,李国庆走上了罗永浩的老路,也开始了直播送外卖的生涯。

李国庆走到下一个阶段,创业者做直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从远到近,携程的,格力的董明珠,新东方的于等。,都经历过直播。

他们大多不像罗永浩那样把直播当成事业,但短直播的需求是一样的:做自己企业或产品的平台。

一方面是知名企业家,有头部效应,有天然的流量聚合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承担品牌方的角色,为品牌带货。

当这两个身份叠加在一起,创业者最后会做直播,一半是人才带的,一半是品牌自己播的。

这恰恰是当前直播电商的两条路径。不同之处在于,整体来看,达人带来的商品开始降温,向更理性的方向发展,品牌自播是当下平台和商家大力布局的新风口。

在这种趋势下,整个直播电商生态进一步“去中心化”,从过去的头部主播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作为“百花齐放”的一部分,进入市场做带货直播的app和品牌越来越多。他们是这个趋势的制造者,也是在这个趋势中被选择的。

一、内容平台的尽头是带货?

我们先明确一点:我们所说的“带货”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内容平台电商化,而是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选择切入“交易”环节,这是这种现象以及基于此的讨论的前提。

看现象:

  • 2016年年中,在Aauto Quicker商业化之初,选择直播作为主要变现方式;
  • 2018年3月,Tik Tok推出“购物车”,尝试带货直播;
  • 2020年10月,视频号上线,现在是微信生态中商家直播的主阵地。
  • 去年底,小红书推出直播电商;
  • 今年6月,知乎直播开通了电商功能;
  • 9月,首次大规模带货直播在哔哩哔哩进行。
  • 几乎占据国内内容社区半壁江山的Tik Tok、Aauto Quicker、视频号、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如今都指向了一块肥肉:直播电商。



    那么问题来了,内容平台和社区为什么盯上了“交易”?

    第一,以“商品”为内容的变现路径很难打通,有一定的天花板。

    我们可以看到,以往基于内容的“商品”商业模式无非是“内容付费”的路径,细分为长视频平台会员模式、课程付费、音频平台会员模式、音频付费等。现在他们普遍不赚钱,甚至亏损。

    归根结底,在这种路径下,很难平衡平台的商业化诉求和用户的“获取”诉求。

    其次,作为“商品”,内容很难被交易,但作为流量粘合剂,却可以促成交易。

    纵观互联网发展史,最大的流量入口是从搜索开始,然后变成社交,再变成“内容+社交”。

    从图文资讯平台到短视频平台,再到巨头加码的信息流生态,从产品形态上看,是内容驱动,但从运营逻辑上看,是流量驱动。

    此时,内容已经成为促成交易的连接手段,扮演着流量中介的角色,连接商家和消费者,平台依靠广告创造收入。

    第三,直播电商有利于提高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效率。

  • 寻人逻辑带来信息对称的提升;
  • 商品展示模式变成了“货架+导购”,主播扮演导购的角色。他们解释演示并回答问题。
  • 空,直播赋予其强烈的社交属性,即时互动带来沉浸式体验。
  •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消费决策的成本在降低,内容种草的效率和成功率在提高。从平台角度来看,目前各大平台都在加快自身的生态建设进度。为了完成从种草到交易的消费链全覆盖,出发点也是为了提高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效率。

    女装时尚品牌Gloria是第一批入驻视频号直播的商家。9月正式开启以冲刺销售业绩为导向的日播模式。相关负责人告诉市值榜,相比10月,他们11月的日均销售额环比增长了5-6倍。

    第四,目前直播电商的消费习惯已经逐渐养成,转化率较高。

    CNNIC数据显示,直播电商总用户中有66.2%的用户在直播电商购买过商品。艾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基于直播的转化率在4.3%左右,高于图文的0.5%和短视频的1.5%。

    二、路径:道同术不同

    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从366亿增长到近2万亿,市场渗透率不足15%。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李佳琪等明星带货主播的迅速崛起,一个是品牌自播的流行。

    艾瑞数据显示,2020年,商家的自播成交额占整体直播电商的32.1%,预计到2023年占比将接近50%。



    从直播的主体来看,这就形成了目前直播带货的两条路径:人带货+品牌自播。

    虽然路径不同,但商家和用户双方的诉求是统一的:商家把生意做好,用户买的是超值的产品。

    过去,品牌方重视电商营销节点,本质上是通过抽奖、红包、优惠券等“建立消费者特权”的手段,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销售反响,通过短期的销售爆发,建立品牌知名度,促进长期业务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李佳琪、Viya、罗永浩等明星主播因其强大的带货效应而备受品牌青睐。

    但问题是,依靠明星主播提振销量的措施并不适合中小商家。简单来说,商家通过头部明星帮助消费者实现了打折的自由,而自己并没有实现带货的自由。

    所以品牌自播的出现及其常态化的运营模式,实际上既满足了商家带货的自由,也满足了消费者打折的自由。

    在刚刚过去的“11.11视频号直播好物节”中,视频号鼓励品牌、商家、主播进行直播投放,为主会场专属活动页面提供有曝光机会的优质直播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波品牌直播中,很多品牌都实现了业务增长:11月1日金悦悦府销售额突破1,000 W,11月5日雅戈尔体验馆销售额1,400 W,11月6日开心雅1284W,单次直播销售额突破1000万,这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都是跨越式的突破。

    平台直播电商业务的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

    比如Tik Tok提出了“对电商的兴趣”,阿auto更快提出了“对电商的信任”。这种差异化路径是由他们底层流量分发逻辑的差异化决定的:Tik Tok纯算法驱动的流量集中分发和Aauto faster的分散粉丝订阅加算法分发。

    看视频号,内容分发机制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社交关系链的分发,比如好友分享、赞和收藏;二、基于兴趣列表的机器推荐,张小龙之前说过,用户观看视频号的理想比例应该是播放量的关注度:好友推荐:机器推荐=1:2:10。

    具体到直播电商,虽然路径不同,但目的还是一样的:一方面帮助商家搭建私域流量池;另一方面,增加私有域流量和公共域流量的融合。

    我们先来看私有域流量。招商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直播电商本质上是私域流量。在“直播+电商”的模式中,直播是工具,电商是基础,商家通过直播给电商带来流量,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以POP MART为例,其首席消费运营官周淑英对市值榜表示,目前POP MART全渠道注册会员数已超过1800万,其中微信会员数超过1000万。

    周淑英表示,POP MART在微信的业务主要在私域,他们引导线下渠道培养的种子用户和核心用户进入POP MART的私域市场,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场景化实现,这也带动了POP MART各种渠道的增长。

    而他们引导用户的方式有微信广告、微信官方账号、视频号等等。8月,POP MART在视频号上做了第一场现场秀。在过去的三天里,它获得了130万次观看,成交额超过2500万。

    直播带货是什么意思

    这也体现了目前商家在视频号上直播的一个天然优势:视频号背靠微信生态,微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私域流量平台。

    微信主要依靠用户自身的社交网络进行流量分发,这就决定了它可以给商家更多的主动权。而且微信本身作为社交工具,方便商家精细化运营粉丝群体,适合商家运营私域。

    但也要注意,未来纯私有领域和纯公有领域都不可取,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三、生态:未来终极战争

    上面我们提到过,直播电商带来的是商家带货的效率革命。

    这个效率提升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点:

    (1)从交易的角度来看

  • 直播的内容形式提高了种草的效率和成功率;
  • 各平台都在加速包括电商工具和组件在内的生态布局,以完成整个消费环节的覆盖,补上最后的“成交”环节。
  • (2)从业务增长的角度来看

  • 搭建私域流量池,有助于提升平台上商家的粉丝价值,降低销售成本;
  • 私域流量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商家和粉丝之间的信任,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从而促进GMV的增长。


  • 但这涉及到两个问题:商家如何从平台的公共流量中获取私人流量?平台应该如何平衡公共域流量和私有域流量的关系?

    这与平台目前的生态容量密切相关。我们以视频号为例:

    在今年5月的改版中,微信进一步打通了微信官方账号和视频号的直播连接,视频号和微信官方账号实现了双向导流。到10月初,企业微信和视频号也打通了。

    这些变化说明了一点:视频号直播其实是公共域流量和私有域流量的连接器。

    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改版后第一天,大情感微信官方账号大V刘晓仅在直播两个小时内就被100多万人观看。

    从整个微信生态圈来看,微信生态圈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内容平台、传播渠道、销售转化三个部分:

  • 内容——微信官方账号、视频号、朋友圈;
  • 传播渠道——个人微信号、企业微信、微信社区;
  • 销售-视频直播号,小程序。
  • 整体来看,这其实形成了一个“内容+社交+交易”的链条。

    对于商家来说,通过内容平台展示产品,吸引用户进入传播渠道,进而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同时,他们将用户引入直播社区等传播渠道,通过加入会员、专属折扣、积分兑换等方式提高客户触达率和转化率,实现销售转化。

    所以这也是商家在微信生态中创造私域流量,实现私域流量的一个渠道。

    双十一前夕,某护肤品牌开始以正常方式在视频号上直播。微信商城运营负责人向市值榜透露,他们直播间的销售额在稳步增长,短短一个月,单场直播销售额翻了一番。1号视频直播间新用户转化率高达78%左右,远高于全店平均水平。

    “我们发现,微信商城生态中新成立的品牌,在小程序直播前期,需要在私域中为人们蓄水。这个动作需要时间构建,但是视频号不一样。它首先是微信生态的公共领域。”他们认为,视频号的直播可以为品牌在私域流量运营中带来更多公共域的机会。

    除了视频号,内容平台如Tik Tok和自动车也察觉到了这种“公私合营”的趋势。平衡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也是他们目前重点布局的方向。

    但回到本质,所有平台的目的还是统一的:服务好商家和用户,这也是所有平台型企业的业务核心。

    作者:谢;;编辑:赵玉安;微信官方账号:市值榜(ID: shizhibang 2021)

    本文由@市值榜原创发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