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发展历程分析(创业5年市值超千亿美金 详解拼多多是如何崛起的?)

前言

说起拼多多,有人给它贴上“低价”、“假货”、“低”等负面词汇,但很多用过的用户都对拼多多情有独钟。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拼多多的产品,这个年营业额过万亿美元,最近市值过千亿美元的新电商巨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本期给大家分析一下拼多多崛起背后的原因,以及对未来阿里地位的影响?



创始人黄峥的早期人生

故事从杭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说起。虽然家庭条件一般,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这个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特别爱学习。

【/S2/】1998年杭州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直接保送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计算机专业,后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

这位校长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拼多多的创始人兼CEO黄征。



拼多多创始人——黄征途远网络

黄征一路走来很幸运。还在浙大的时候,网易的老板丁磊找到他,让他帮忙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

得知黄征要去美国留学,丁磊把刚刚为自己投资了200万美元的段永平介绍给了黄征

段永平是个伟人。曾经风靡全国的《小霸王》、《步步高》都是他的“代表作”。

公司做大后,段永平去了美国,主要是投资。

他在圈子里有四个徒弟,一个比一个强。

这四个人分别是:OPPO的陈明永,vivo的沈巍,BBK的金志江,拼多多的黄征。

用黄征自己的话说,段永平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

黄征26岁时,段永平带他去见巴菲特,那是段永平用62万美元与股神共进午餐的机会。

在这次午餐中,黄征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凡事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要在意表面的东西。

黄征后来在《品多多》中常说的“本分”来自段永平和巴菲特的影响。

黄征毕业后在谷歌工作了3年。

他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进入谷歌,就在谷歌上市之前,所以他一加入公司,就成为了百万富翁。

年轻时就实现财富自由的黄征于2007年回国创业。

当时正好赶上电子商务的涨潮,阿里巴巴做得不错。

因此,黄征开始帮助段永平大师管理BBK的电子商务业务。

之后,他建立了Ouku.com,一个自营的3C电子商务网站,主要销售BBK产品。

做了几年后,他发现在JD.COM做不了。他在2010年6月把网站卖给了国曲吉的兰亭集势,是一家跨境电商公司。

然后,黄征和Eurocool的朋友们一起建立了齐乐电子商务。com,帮一些大品牌代做淘宝的运营。

因为之前有电商网站运营的经验,齐乐很快实现了盈利,13年就做到了营收过亿。

公司越做越大,于是在2014年,黄征内部又孵化了一家游戏公司。

这家公司叫“上海寻梦”,很文艺的名字。

他们玩的游戏也很梦幻,主要是一些手游和页游,都是海外运营的。

至于有哪些游戏,这里就不多说了。

简而言之,黄征因为这个游戏赚了很多钱。



拼多多的开始

在此期间,黄征发现,以阿里和JD.COM为首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围绕用户自己的搜索来完成商品购买的全过程。

因为有运营游戏项目的经验,黄征想让用户的购物过程更有趣。

于是2015年4月,社交+电商的新品:把商品拼起来,上线。

通过团购的模式,用户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获得水果。

因为足够便宜,很快吸引了很多用户,组装商品的订单也迅速增加。

看到这个生意不错,梦幻游戏的人也想做一个类似的项目,于是他们和黄征商量。

黄征也爽快的直接答应了,还找了一批大佬投资,天使轮融了800万美元。

这里的投资人是黄征的两个朋友段永平和丁磊,顺丰的老板王卫,淘宝的第一任总裁孙彤宇。

在这里,也许孙彤宇仍然对拼多多一开始的低价策略有影响。毕竟淘宝在全国玩的时候就用过这一招。

然后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



用黄征自己的话来说,“拼多多上线以来就一直在爆炸”。

短短两周,微信官方账号,拼多多粉丝数突破百万。

仅用了四个半月,平台单日成交额突破1000万。

然后微信春节红包让拼多多像火箭一样起飞,用户量迅速增加。

黄征曾经说过:“那一刻,拼多多是70%的幸运+30%的努力”。

用户之所以蜂拥到拼多多买东西,是因为当时用户手机里有微信红包,但是线下消费场景很少,能使用微信支付的店铺也不多,所以拼多多只是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把微信里的钱花出去的渠道。

微信吸引的用户,拼多多用游戏留住。

比如著名的拼多多砍价链接,相信很多朋友都在微信里收到过。

而这种在大家的帮助下讨价还价的策略,就像“组团打BOSS”一样有效。拼多多早期的流量都是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

这种做法的高明之处在于,既提高了用户的互动性,又在不经意间为拼多多做了广告,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拼多多,可谓一举两得。

【/S2/】2016年9月,也就是拼多多成立一年后,用户总数已经过亿,月GMV也过亿。

拼多多发展历程

看到拼多多的快速成长,黄征将拼多多与普好货合并,成为新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拼多多的崛起

2018年,拼多多用户数已突破3亿,并于7月26日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值295.8亿美元。

从成立到在拼多多上市仅用了2年11个月,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快上市新纪录。

有趣的是,最近股价飙升的几家互联网巨头都在2018年上市,如美团、小米和哔哩哔哩。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详细分析过这些公司,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刚刚上市的拼多多经历了一场重大的舆论危机,而这场舆论的核心就是拼多多的假货。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阿里上市后在国际上遭遇的那些假指责。

黄征曾经说过,“阿里经历的,拼多多都要经历”。

其实“假”这个词并不适合我们很多制造企业。确切的说应该是“非正品”,业内也称之为“白牌”。

这部分产品的质量、用料、做工,除了没有大品牌的Logo之外,和大品牌几乎一样。

拼多多看到了这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将白牌产品匹配到品牌知名度较弱的三四五线城市。

从而既帮助消费者找到了实惠,又使企业扩大了销售,解决了很多企业的压货和占用库存问题。

其实品多多之所以受欢迎,从商家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因为淘宝的定位升级让他们很为难,所以品多多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即使是可以依靠白色家电的拼多多,也依然面临压力。18年的舆论危机,下架问题商品1070万件,屏蔽侵权链接4000万个。

现在和阿里一样,拼多多随着上市时间越长,用户越多,也在逐步走向标准化。

黄征对拼多多的定位是集团主导的C2M平台。

简单来说,当某个产品群的用户足够多的时候,商家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定制。

这种反向定制的方式,再加上低廉的价格,就是拼多多的爆款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活跃买家数为5.36亿,淘宝活跃买家数为6.93亿。

可见拼多多和淘宝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最近的身家因为拼多多股价飙升一度超过马云,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仅次于马。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黄征的身家这么多钱,是因为他在拼多多的股份很高,达到了43.3%。

马云在阿里的份额是6.2%,马花藤在腾讯的份额是8.6%。

所以拼多多的市值虽然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但是比阿里和腾讯低好几倍。然而,中国电商第二名拼多多早已尘埃落定。

其实在拼多多出现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平台型电商机会不多。

“互联网下半场”没完没了,连阿里和JD.COM都这么想,所以都忽略了拼多多这只黑马的崛起。

拼多多已经成为巨人了。

即使现在阿里在推淘宝特别版,但还是挡不住强大的拼多多。

根据拼多多财报,2019年全年营收301.4亿元,较上年增长130%。

黄征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洞察到了被巨头们忽略的角落。



结语

从“五环外”市场入手,把拼多多变成Costco+迪士尼,再把柔性供应链中的中小制造业输出到全球。

这一系列的定位,拼多多是一个一个来的。

拼多多未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得关注我们。我们是一个创造性的文化社会,洞察人类社会的思想、趋势、文化和心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