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9日),201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快递江湖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大云宣布调整快递服务的派件模式。公告显示:
本次调整前,公司(大云总部)不是派遣服务的提供方;调整后,公司(大云总部)将在代收端为加盟商(网点)提供派送服务。
这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大云发布的下一份财报将增加一项收入分配费用收入。
这对于几家上市快递公司来说并不稀奇。在大云做出这一调整之前,申通和童渊财务报告中的收入包括在分销费用中,但中通和大云没有。
正因如此,大云在公告中解释为什么要调整派遣模式时,会明确表示:
基于对终端服务的现实控制需求和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公司决定参考同行业部分公司的派件服务模式,改变现有的快递业务模式。
这里所说的“同行业公司”应该是申通和童渊。
然而,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云如何调整“派遣模式”。将发行费计入营收只是调整后财报的一个结果和体现。大云将如何管理、规范和提高终端网点的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值得关注。
这就是老鬼今天要讲的内容。
如何改变大云的“派遣模式”?
先看公告。
关于调整前的模式,恐怕很多身处一线的网络大佬都清楚。具体到大云,归结为两点——
1.总部只负责分拣和转运。收发货两个环节,收端加盟店和发货端加盟店自行负责。一个核心的体现是双方直接在财务上支付并结算已支付的配送费用;
2.虽然配送费用由配送两端的加盟商直接独立结算,但出于管理的需要,大云总部牵头研发了一套专门的加盟商管理及其资金结算的系统。所有加盟商都使用该系统结算配送费用,以保证结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也有利于总部考核网点的服务质量,从而保持网络的稳定性。
以上是调韵前的“老模式”。
新车型有哪些具体的调整和变化?根据公告,主要有以下变化-
1。加盟商和总部需要重新签订新的特许(加盟)合同
新合同的重点是双方要重新约定:在全网快递服务中,公司(大云总部)为代收端加盟商(网点)提供当面销售、中转运输、快递、物料销售等服务。
这就增加了一个“快递”,也是变化最大的部分。
2。关于如何组织实施“快递服务”,大云公告给出了五个细节
①快递配送模式:公司通过向实力强、服务好的目的地加盟商(网点)购买配送服务,向代收端加盟商(网点)提供包裹配送服务;
②派遣服务商的选择:根据快递服务标准和终端服务管控体系,参考加盟商规模、管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多维度指标,公司将在单位快递网络覆盖范围内选择确定多家不同的派遣服务商;
③派送服务的采购:公司将基于“又好又快”的标准,自主选择和采购任意一家派送服务商提供区域内单个快递的派送服务,并根据其在某一时间维度内提供的派送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奖惩乃至淘汰服务资格;
④付费收入及成本核算:在此过程中,公司会在收款端向加盟商(网点)收取相应的服务收入,在会计上确认为付费收入;同时公司会向派遣加盟商(网点)支付派遣费用,并在会计核算中计算派遣费用;
⑤配送费收入及成本的定价依据:公司将根据宏观经济、行业水平、市场情况、服务能力等综合因素,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与经销集团两端加盟商(网点)协商确定配送费收入及配送成本的价格。
3。其他扩展更改
在新的“收发模式”下,加盟商在总部收购面条时,必须提前支付相应的“配送费”;加盟商之间不直接结算,而是总部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在配送网点完成配送服务后,通过系统直接从“提前配送费”中支付配送服务费给配送网点。
新模式会有什么影响?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老鬼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加强总部监管
这是总部“集权”和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必然选择。只有从财务结算系统实现一盘棋,才能最大程度地有效平衡和管理加盟网络。在公告中,大云明确表示,新的调度模式:
有利于优化末端寄递服务管控体系,进一步提升快递服务水平和时效水平,持续实施“提升质量增量、服务引流”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持续提升公司品牌实力和客户粘性。
“四个有利于”新模式的背后,总部是看不见的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2。探索收入与分配的分离
寄递分离,对于加盟快递来说,可能是最希望的,但也是最不现实的事情。不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特许快递体系固有的“属地属性”——甲加盟商的特许区域,不允许乙加盟商跨区域经营(收发)。
大云调整后的“接收模式”就是试图打破这一弊端。即:
在接收业务中,加盟商的“属地属性”不变,仍禁止跨区域经营;但在派遣业务中,总部有权“参考加盟商规模、管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多维度指标”,在单位快递网络覆盖范围内选择确定多家不同的派遣服务商。
也就是说,在新模式下,在大云网络系统中,到达加盟商网点的快件不一定由本地加盟商投递,也可能由其他“投递服务商”投递;而且不止一家,很可能是“多家不同”的派遣服务商。
在不触及“收件利益”的前提下,从解决末端“派件难”的角度切入,探索收发分离,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投递效率和服务质量。这波大云操作既稳定又准确。
3。引入三方平台
探索集配分离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利于引入更多第三方平台,缓解终端配送压力。这一点,大云在公告中已经非常具体,甚至明确了“退出机制”:
公司将基于“又好又快”的标准,自主选择和购买任意一家配送服务商,提供区域内单一快递的配送服务,并根据在某个时间维度内提供的配送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奖惩甚至淘汰服务资格。
按照这个思路,以菜鸟驿站、快邮驿站、保利快递、蓝店、熊猫快递为代表的门店平台,以粉丝生活、快递超市为代表的配送平台,以快件速递、蜂巢盒子、迪一为代表的智能快递盒平台,都可以成为大云的“派件服务商”,由总部通过统一招标、考核等方式进行管理。
引入更多的第三方平台,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终端配送压力,尤其是在618、双11、双12、元旦等业务旺季,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和时效性,还可以通过不同公司之间的充分竞争,降低运营成本。
“总结起来就是:总部集权——末端分权——引入三方——改善服务——鼓励竞争——降低成本。”
老鬼的朋友安德华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大云引入新的“派遣模式”不是简单的调整,而是结构机制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