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怎么延长视频时间(短视频直播App实测:软色情成痼疾 六成可发儿童裸露视频)

数字时代,短视频直播App发展迅猛,广大未成年人正在这片互联网海域里畅游。与此同时,“熊孩子”们激情付出了大量金钱,孩子因模仿视频中的危险操作而受伤,家长强迫未成年孩子直播抓眼球等负面事件也频频见诸报端。

近两年,监管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高压监管下,短视频直播平台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青少年保护机制?平台有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措施对青少年进行直播奖励和退款?

2021年3月30日,杜南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发布《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评选出20款具有代表性的短视频直播App进行测评。



杜南《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

报告显示,青春保护模式已成为短视频直播App的标配,但内容单调、更新频率慢仍是青春内容池的“通病”。还有一个App,一刀切禁用所有功能,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体验。

此外,杜南连续两年的测评发现,“软色情”是平台的一大顽疾,70%的app没有对不适合儿童的内容进行显著提示,60%的app允许发布儿童裸体视频。

只有五个应用承诺不使用次要信息进行营销

报道称,该中心从安卓应用商店中选取了共计20款端到端视频直播App,从隐私保护条款、账号创建、内容审核、青春保护模式设计、充值奖励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测评,满分为100分。



20款app未成年人保护程度测评。

测评结果显示,20款被测app的平均得分仅为53.3分,70%的被测app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水平为中低水平,无一保护水平较高。Tik Tok,阿托更快,西瓜和Tik Tok火山的视频受到高度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app在落实网络直播的年龄限制要求和取得监护人事先同意方面做得很好。比如20款app有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专章,其中19款禁止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

但据实测,还有一个app——短视频,用13岁未成年人的身份证通过实名认证后就可以直播了。



漂移短视频让13岁未成年人直播。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75%的app只是简单提到需要监护人的同意,只有5个app有保护未成年人的独立政策。此外,只有五个应用程序承诺不会将次要信息用于用户画像和营销等商业目的。

去年,杜南发布了《网络直播App未成年人保护报告》(以下简称《2020报告》),对30款直播App进行了测评。对比两年的评测结果发现,有未成年人保护专章的app比例从26.7%跃升至100%,提升显著。



杜南两年测评对比:App有未成年人保护章节比例。

短视频直播App,提供视频、直播等核心服务,不需要收集任何个人信息。最近发布的关于常见类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所需的个人信息范围的规定也做出了类似的规定。但报告显示,直播等app仍需强制采集手机号码才能使用。

该中心认为,平台可以在隐私政策中明确告知如何收集、使用、存储和分享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尤其是人脸等敏感信息,并应承诺不收集、分析和提取。此外,平台可以对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比如设立专门的安全部门或者进行高度加密。

“软色情”是平台的顽疾,60%的app允许儿童发布裸体视频

报告显示,被测试的app中,70%的视频包含色情、烟酒、暴力等不适宜向未成年人展示的信息。“软色情”内容已经成为视频直播平台的顽疾。

比如在微视App上以“性感绝代佳人”为关键词搜索,几个视频封面都是衣着暴露的女性。点开视频,有人做出挑衅动作,还有人把镜头对准臀部拍摄。



微视里有个女人穿着暴露的衣服做挑逗的动作。

然而,只有30%的应用程序对未成年人的不当内容给出了重要提示。比如在Aauto faster上搜索酒精中毒等内容,搜索栏底部会出现“珍爱健康,拒绝过量饮酒”的字样。

除了被动观看,主动上传未成年人视频也应该是平台的重点。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平台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隐私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测评显示,上传一段儿童裸泳视频时,微视、全民小视频等12款app无需任何提示即可成功发布,占比60%;其余八个app,如Tik Tok、爱奇艺点播、映客直播等,显示无法发布,并做出“该视频少儿不宜,曝光过度等不合规问题,请修改后重新上传”等提示。



爱奇艺提示上传儿童裸泳视频不合规。

在2020年的报告中,主播衣着暴露、语言低俗的现象也普遍存在:46.7%的被测app存在未成年人不宜内容,尤其是软性色情内容。

该中心建议,对于涉及未成年人裸露场景的视频,针对色情、烟酒、暴力等未成年人不宜的信息,平台应加强审核。,同时在页面上用醒目的标志提醒未成年人。

青少年保护模式是标配,但也有直接禁用所有功能的app

去年9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报告(2020)》显示,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自2019年开始试行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保护网络。

与2020年报告相比,本次测评数据显示,目前平台的青少年保护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85%的测试app都有青少年保护模式,较去年增长了8.3%。尤其是对于头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标配”。



杜南两年评估对比:App青少年保护模式机制

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去年11月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特点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超三成受访未成年人认为平台的青少年保护模式“无用”。

发现青春保护模式主要包括时间锁定、禁止直播、充值奖励、内容限制等。解除这种模式的方法通常是输入预设的密码。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绕过,比如购买破解工具,退出重启,卸载重装等等。,这样青春保护模式就没用了。

不过也有比较严谨的app。在KK直播,即使输入密码,也不能继续延长使用时间,也不能解锁禁期的使用限制。



在KK直播,晚上10点后使用密码不能解除时间限制。

该中心建议,平台可以考虑设置更严格的时间锁,禁用时间段。例如,如果在禁用时间段内无法输入密码,则可以继续使用。设置家长监护模式,短信通知监护人等。

青春保护模式下的另一个重要建设内容是青春专属内容池是否有吸引力。报告显示,与2020年报告相比,虽然拥有多个栏目或20个以上视频的app比例大幅提升,但内容单调、更新频率慢仍是当前内容池建设的“通病”。



什么是直播青春内容池?

即使视频数量比较多,但大部分app只整合了适合青少年观看的视频,没有栏目分类和相关话题,有点乱。有些app甚至直接禁用了青少年模式下的所有功能。如果人人直播开启青春保护模式,所有图标变为灰色,所有功能禁用。

快手时间怎么延长时间

从中心的角度来说,平台应该着重丰富青少年保护模式下的内容池,将其变成真正符合未成年人兴趣的集合,对内容进行分类,增加更新频率,而不是仅仅处理跑腿的事情。

一半的app都有奖励,平台说一旦消费不能退款

最高法披露的一则案例显示,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未成年人刘某多次使用父母银行卡打赏主播共计160万,刘某父母将平台诉至法院要求退款。经调解,平台返还奖励160万元。

去年5月,最高法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回应了未成年人悬赏退款问题。随后,11月,广电总局也发文要求禁止未成年用户打赏功能。

评估发现,平台诱导打赏、跳转到第三方支付不需要身份认证,或是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纠纷不断的重要原因。

报告显示,一半的测试应用鼓励和引诱用户打赏。如果有直播,主播上方会出现“今日心愿,私人游艇,繁华戒指”的字样。全国视频中的直播页面会弹出“第一次享受仪式”的提示。



莫直播(左)和综合小视频直播页面诱导打赏。

与之相对应的是,45%的被测app并没有在直播页面上提醒或标注类似“不鼓励青少年打赏”的字样。与直播页面相比,充值页面的提醒比例更高,60%的测试app在充值页面或充值协议上进行提醒。



Aauto中的充值页面更快提示“未成年人不得充值消费”。

即便如此,大部分app的上述提醒并不明显。爱奇艺在留言板上刻字提示禁止直播打赏未成年人。然而,随着消息数量的不断增加,用户需要手动翻到消息前面才能看到,提示很容易被忽略。

而且一旦越过注册门槛,所有测试的app都允许用户直接跳转到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页面,输入支付密码后充值打赏,无需再次要求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作为防止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最后一道防线,设置打赏、充值、退款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今年2月,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成立未成年人专属客服团队,核实后为未成年人办理退款事宜。

但在此次测评中,只有一半的app提供未成年人退款机制。在可退款App中,易直言打赏客服属于自我消费行为,一旦消费不能退款。好看视频以充值过程需要多次确认和输入密码为由拒绝退款,不存在诱导或胁迫。



在伊拉克打赏客服是独立的消费行为,一旦消费,不能退款。



好看视频客服表示,充值不存在诱导强制,不能退款。

退款证明方面,大部分app只要求身份证件、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证明、缴费凭证等容易获取的资料。但也有少数app,如爱奇艺,也要求提供监控视频、未成年人及家长自述视频等。



爱奇艺附带的退款证明模板,需要一段自述视频。

该中心认为,App应在直播、充值、支付页面进行“禁止未成年人打赏”的强烈提醒,并设立专员处理家长限时退款问题。平台应本着真实、便捷、可用的原则,建议取消未成年人监控、自报视频等常见使用场景之外的需求。

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

监制:杜南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黄丽玲实习生范文洋见习记者孙超

应时邓慧文,杜南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制图:邓慧文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