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怎么看注册时间(12款App测评:15岁主播深夜出镜、网红儿童炒作不休)



12应用评估

直播和短视频平台良莠不齐的现象积重难返,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却十分迫切。为了快速响应监管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指导意见,早在2019年,各种应用软件都开辟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版块,希望家长能够主动启用青少年模式,让这个解决方案发挥作用。

但相关问题并未根治。7月28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大扫除”专项行动,重点解决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七大突出问题。

关于直播、短视频平台涉及未成年人问题,中央网信办提出,严禁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进行直播展示,严肃查处炒作“网络名人子女”的行为,禁止诱导未成年人打赏打赏,防止炫富、拜金、奢享、卖惨、“审丑”等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巨额充值、儿童色情软表情包、“网络名人子女”等现象引发的关注被多次讨论。

  • 评估系统
  • 近日,杜南记者选取了9家头部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和3家深圳本地直播平台观察记录了一周内各平台的直播和视频内容。

    通过观察记录平台,测评涉及三大内容,即“未成年人外貌”、“网络名人子女”、“青少年保护模式”,并根据中央网信办关于直播、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问题的指导意见,进行星级评定的标准度。总星数为10,星数低,表示未成年人出现明显,少年格局不足。

    测评显示,各平台青年模特在对待未成年人行为的态度上,都是高度限制和规范的,例如,规定使用时间,限制电视直播、充值打赏等功能等。,但内容生态建设不足。

    快手时间怎么延长时间

    评估1

    次要外观:虽然情况不常见,但平台规范不严谨。

    在未成年人外貌方面,测评发现,15岁学生可以在深夜11点在平台上直播。同时,未成年人只需实名认证即可播放,平台在协议中有默认监护人的知情。对于监管部门严厉打击的软色情内容,平台上有短视频内容,有未成年人的“成人化”行为。此外,“儿童IP”账户有突出的商品。



    注:以上信息统计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13日。

    根据测评结果,在星级方面,MeMe Live因青春模式不在线获得一星;斗鱼、优酷、皮皮搞笑、哈密瓜直播等平台也因为模式中内容单一而获得一颗星。

    在未成年人出场这一项,Tik Tok和小红书有儿童IP账号,深夜11点未成年人独自出场的Aauto faster有一星,未成年人配合出场的YY直播有两星。

    未成年人晚上11点可以直播的规定无效

    根据中央网信办网络专项整治行动,严禁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对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网络直播。对此,记者在一周内随机跟踪记录了12家平台的内容,发现虽然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出现并不常见,但平台规范并不严谨。在Aauto Quicker上,有一个注册信息是15岁主播深夜11点在线直播,内容是在直播间与网友互动。根据这个Aauto更快的账号的主页记录,最近半个月,有17场直播,其中13场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之间播出的。另有数据显示,该主播为某地级市中学生,一个半月内直播23次。





    与未成年人可以半夜直播相对应的是,在青春模式下,平台设置了晚上10点到早上6点禁用App的规则,相比之下,除了青春模式,其他保护规则都是无效的。

    平台的“默认”监护人已经知道未成年人直播的协议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平台“默认”监护人知晓未成年人直播出场的约定。

    翻阅各平台制定的直播规则,记者发现,大部分平台在主播入驻协议中“声明”用户只有实名认证后才能申请直播。如果用户是未成年人,申请要经过监护人同意,否则平台无法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平台还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注明,被监护人申请注册账号并在平台上使用相关服务的,默认取得监护人同意。

    除了Aauto Quicker,在YY直播平台上,有着小学生模样的未成年人出现在成年人搭起的直播间里,进行杂技、歌舞表演,在教室、宿舍、户外进行播放。



    底部有网友评论“你是杂技团的吗?”“这些孩子真能吃苦,你还在班里当学徒?”

    未成年人短视频“成人”行为引发关注

    在短视频层面,未成年人以增粉为目的的娱乐短视频内容也引发争议。同样在Aauto Quicker上,有一个专门发布女儿短视频的账号。今年3月2日,这个账号发布了一个@我要红的视频,视频中小女孩一边写作业图片,一边配背景音乐,还和镜头互动。有网友说:用的教材是部里编的五年级上册。

    在另一个视频中,小女孩穿着白色网眼套装坐在家里的游泳池里。视频没有台词,只有背景音乐,小女孩通过动作和表情与屏幕互动,获得18.5万次播放,1.5万个赞,998条评论。



    网友纷纷在评论中点名“吴亦凡”,有网友说:“大人不好好教孩子,难怪孩子变了”。自今年1月以来,该账户上已发布了107个短视频,22个商品在Aauto faster的小商店中出售。

    这种娱乐、歌舞等。,主要由小女孩组成,容易涉及“成人”行为,也引起了网友的一些担忧,认为这样的行为不是这个年龄应该有的。



    评估2

    网络名人孩子的炒作层出不穷:一觉醒来,全网的宝宝都在念叨

    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不仅受到未成年人的喜爱,也受到家长的喜爱。越来越多的“育儿”内容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在家长中也形成了“滚雪球”效应,内容越来越丰富,但质量良莠不齐,性质也从家长“晒娃”变成了“给网络名人带货”,引来不少侧目。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对于直播、短视频平台涉及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除了表象,中央网信办还提到,要严肃查处炒作“网络名人子女”的行为。

    此前,网络名人中的儿童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伤害钟勇”、“不是真的可爱”、“透支童心”等观点深刻指出了其中的隐患。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各个平台的网络名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儿童化现象。记者发现,一个行为被证明吸引流量后,会有很多其他人跟进。比如小红书某母婴博主发布的视频内容显示:“一觉醒来,全网的宝宝都串起来了。”



    随后,视频讲述了节目中出现的小朋友们和朋友们一起“串串”内容的故事,获得了5000多个赞和100多条评论。博主有95000粉丝,在视频中植入产品就可以带货。



    基于此,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从东北五岁孩子的热情,到11个月宝宝生命中的第一次表现,相关视频从几十万到个位数不等。

    不同于日常的晒内容,这类账号的制作内容网络感很强,内容也很丰富,粉丝数量有一定基础。比如某小红书母婴博主就有5.9万粉丝。博主通过账号首页添加记者留下的微信号后,在朋友圈出售女儿当模特穿的衣服。

    同一个视频团队中,另一位拥有222.2万粉丝的母婴博主,其2岁女儿的视频《济川》有25.5万个赞,2.4万个关注。在该账号的推荐窗口,有23件母婴产品在售,已售出416件。

    评估3

    “青年榜样”有流于形式的危险

    2019年3月,国家网信办责成主要视频平台试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历史消息显示,到当年10月,53家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已经完成了相关系统的覆盖。

    试点制度上线两年多后,各平台青年模式的规则和架构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内容有所不同。虽然没有实现青春模式的全覆盖,但推出这种模式的app不在少数。本次评测的12款app中,有10款app可以开启青春模式。

    青少年模式需要用户手动开启。如果要关闭,需要输入之前设置的4位密码。避免未成年人擅自关闭平台的措施也很严格。如果关闭该模式时点击“忘记密码”,虎牙、斗鱼、Aauto Quicker会通过监护人的实名认证和申诉;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䕱𫙱1777777777·tik Tok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上诉。

    在使用规则上,各平台限定了每天40分钟的上限。40分钟后,输入密码可以延长使用时间。同时,在青少年模式下,该应用程序在每天晚上10点至早上6点被禁用。此外,在青春模式下,用户只能选择性观看平台提供的内容,打赏、充值、发视频、开直播等功能受到限制。

    内容,每个平台的表现都不一样。Gua Live App在青春模式下是没有内容和功能的。斗鱼、YY直播和优酷平台的内容相对匮乏。比如斗鱼和YY直播只能看十七八个短视频,虎牙稍微多一点,94个视频,而优酷只有各种动画片。

    Aauto Quicker、毕丽毕丽、Tik Tok、小红书等平台的青年模特经过相对严格的筛选,在积极有益的内容基础上,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创意和原创内容。

    目前,虽然青春模式已经在各种直播和短视频app中实现了广泛的覆盖,但是这种模式依赖于家长的主动激活,在内容层面,视频资源匮乏,这种模式非常容易流于形式,只是表面上满足监管要求。

    审查监管措施

    其实保护未成年人上网的措施早就出台了。

    2016年,中央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其中提到,要为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干净、充满活力的网络空空间。早在2018年,Tik Tok就推出了青春模式的相关功能,仅展示平台选择的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不能观看直播或充值打赏。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6月1日起施行。在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新增了“网络保护”一章,共17条,包括信息内容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网络欺凌风险保护等。

    7月28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大扫除”专项行动,重点解决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七大突出问题。


    专家分析

    问题1

    测评发现,未成年人出现在平台直播中,平台规则存在“漏洞”。大部分平台在用户开通平台主播时“默认”监护人已经同意或知晓。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尤听云:

    平台提示和监管层面应采取实际行动

    对于相关问题,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尤分析,如果网信办有要求,平台有义务遵守规定,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对直播的监管。第一,在提示层面,需要告知直播者,法律和政策不允许未成年人直播。其次,在监管层面,如果发现未成年人参与直播,要下线相应的直播。

    目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主要是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应规定,但具体要由网信办发布实施的相应细则来确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仅规定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直播账号注册服务,网信办细则要求直播不得出境。


    问题2

    7月20日,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了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和主要特点。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报告增加了对未成年人家长网络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调查。调查显示,50.1%的家长认为家庭是监督和引导未成年人上网的最重要因素,但也有57.5%的家长表示对网络了解不多。他们主要在网上看新闻或短视频,24.7%的家长认为他们对网络有依赖性,4.1%的家长表示他们不会上网,这可能导致在管理和引导孩子上网方面“简单粗暴”或“无能为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

    家长需要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和网络风险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对此类问题依然存在并不感到意外。事实上,一方面,出台网络未成年人保护的法规和条例是很有挑战性的。

    首先,对于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保护,并不是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童小军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态度不同。一种是不认同或者反对,从家长给孩子注册账号,发布相关视频,或者带孩子直播的现象就可以看出来。如果公众不太了解国家规定背后的意义和理念,自然会不以为然。

    侦察兵认为这是一个“网络素养”的问题。通常,在现实世界中,父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然而,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伤害不仅是平等存在的,而且是快速的、无处不在的。然而,互联网的虚拟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风险因素的弱化或不可想象。童军认为,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前提是提高公众和监护人的网络风险意识、保护方法和引导方法。

    由见习记者叶撰写[/s2/]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