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获悉,Tik Tok正在小范围测试“长视频”功能。目前,Tik Tok上的短视频时长控制在15秒以内,但平台升级后,用户或许可以在Tik Tok上看到时长超过2分钟的内容。目前有媒体向Tik Tok求证,得到的回复是“还在测试中”。具体的全平台升级可能会在2019年正式上线。
[是15秒还是2分钟,这是个问题]
至于短视频的起源,一般认为是3G网络带宽和资费的产物,所以发展到了4G时代,短视频的时长也因为技术进步和资费降低得到了有效的延长。在过去的几年里,微博、“15秒”派的陌陌、“非15秒”派的Aauto Quicker、ins等平台都曾秘密举办过多次定义短视频行业规则的大赛。由此,业内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播放时间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内容可以称为“短视频”。
短视频时长到底应该定在15秒、2分钟还是5分钟,其实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早在2015年,微软的一项调查发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12秒缩短到8秒。或许短视频时长的限制本来就是一个技术缺陷,但这个缺陷让它在移动互联网爆炸的后期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尤其是时间限制在15秒以后,更有利于保持观众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从15秒到2分钟,时长足足衍生了8倍,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创作者增加了难度。视频时长越短,创作者构思和拍摄难度越小,普通用户也有机会参与短视频的制作和生产。但如果把视频的长度拉长,就不仅仅是《我们一起学喵吧》可以应付一个短视频了。可以预见的是,在时长更长的短视频载体中,越是日志式的内容,越容易被受众刷走,优质的内容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传播。
【专业内容创作者的春天来了吗?】
既然15秒时限有上述一系列好处,延长至2分钟也有不小的风险,为什么Tik Tok要试图调整时限?其实这就涉及到平台内容的控制了。虽然15秒的时间段让普通用户以较低的门槛参与创作,但也限制了一些更专业的团队参与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对于很多“内容为王”的自媒体用户来说,15秒的时间段太短了,他们的目标受众很可能已经自动切换到下一个短视频,才找回了自己的味道。
比如papi酱团队制作的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视频内容,往往是3-5分钟;在今年大火的华农兄弟和厨师王刚,每次上传到各大平台的视频内容都在5分钟左右;这些热门美妆视频,如果美妆博主要介绍推荐某个时尚单品,肯定要15秒以上。这意味着坚持视频只有15秒的Tik Tok和陌陌,不仅迎合了一部分观众,也失去了另一部分市场。
所以,如果Tik Tok真的在新的一年开放短视频的时间限制,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更多内容丰富的视频;同时,专业的创作团队也有机会进入Tik Tok这个月活3亿的高频流量入口;对于Tik Tok本身来说,将进一步丰富自己平台的内容类型和质量。
[Tik Tok的野心:Vlog的普及]
如果专业团队上线Tik Tok平台,那么普通用户肯定会受到一波冲击。但是时长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大部分“业余”网民不能再参与短视频的制作。据业内人士分析,Tik Tok的这一变化可能会给国内社交网络带来Vlog的新气象。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普通网民用Tik Tok记录自己15秒以上的“美好生活”。
Vlog,从名字上看,就知道某种程度上和博客有关。其实它也是博客的一个变种,也就是“视频网络日志”,换句话说,它直接把我们的文字+图片版微博转换成短视频来展示。在早前上映的电影《互联网的失落》中,主角通过一段视频讲述故事,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相当新奇,也成为了一些网络名人和名人博主的日常。
新媒体时代,最早的Vlog可以追溯到2012年,出现在YouTube上。截至目前,YouTube上每小时产生2000个Vlog作品,无数网友放开键盘鼠标,转向镜头讲述自己不同寻常的经历。展望未来,面对即将到来的5G时代,移动网络的传输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视频长度、流量消耗和相关资费限制将进一步解放,Vlog在中国已经具备了可以快速成长的土壤,因此Tik Tok押宝并放宽时限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