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爆款产品,分析了18个爆款因素和4个产品配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爆款”,无数品牌和创业者的梦想目标,看过很多类似的书籍和文章,从文案或运营或产品体验的角度,讲述爆款的打造。
在我看来,这只是爆炸的一部分。只有优秀的运营和文案很难制造爆款。获奖或者体验一个好产品,不一定是好产品。
本人从事五金行业多年,亲自打造过爆款,身边也有朋友做过爆款。经过反思和朋友反复交流,我总结了四种爆品的计算公式,分享给大家参考。
爆款是知名品牌还是大企业专属?
本文揭示了不同类型爆品背后的计算公式,包括初创公司、经营多年的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每个公司的资源不一样,塑造爆款的计算公式也不一样。
一、爆款产品介绍本文共将介绍10款爆款产品,涉及电子产品、个人护理产品、3C周边等。我对爆品的定义有以下几个原因: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接下来的10款产品,以及它们背后的团队背景:
1.小米移动电源
小米移动电源是小米公司在2013年推出的一款产品。截至2019年底,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亿台。当之无愧的市场爆炸。小米的移动电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移动电源市场,做工粗糙,价格昂贵的现状,是小米公司高性价比的产品。
2.寿司电动牙刷
属于早期的小米生态链公司,创始人是前华为手机设计师。2016年,寿司电动牙刷以远低于当时飞利浦、博朗等品牌的价格推出,并对产品进行众筹,24小时实际成交超万。随后,该品牌不断推出各种电动牙刷产品。
3.SKG颈部按摩器
SKG颈部按摩器是SKG公司在2018年推出的产品,主要针对上班族颈椎疼痛劳损的症状,通过低频电流支持对肌肉的刺激,使肌肉收缩,达到放松的效果。
SKG公司是一家经营多年的企业。之前在小家电、美妆领域也有过努力,只是没有受到重视。SKG颈部按摩器的出现直接推动了颈部按摩产品的市场份额。到2019年,全网销量超过100万台。
4.55杯
55杯是当之无愧的杯壶爆款。是LKK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旗下55度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生活产品品牌。它诞生于2014年。5度杯是LKK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在十周年季研发、设计、生产的“速冷杯”,风靡整个杯壶界。其出货量预计在200万以上。
5.了凡魔术贴纸
乐模李铁是奥佳华旗下了凡科技的产品,了凡科技本身也是小米参股的生态链企业。
乐摩力贴片是了凡科技在2016年推出的一款产品,利用低频电流刺激肌肉松弛,与SKG颈部按摩器原理一致,但比SKG颈部按摩器要早,所以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款大规模销售的低频产品。最早出现在米家众筹平台。截至2019年底,了凡魔术贴的出货量已超过100万张。
6.喵喵袖珍打印机
喵口袋打印机是厦门喵科技于2016年推出的一款便携式热敏打印机。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运作,最终的目标用户已经从原来的白领转向初高中学生市场,并作为学习工具开始爆发。喵科技是一家初创企业,第一款产品就能一炮而红,这在业内真的不多见。
7.网易酵母蒸汽浴足
YEATION蒸汽足浴盆是网易YEATION在2018年推出的一款产品。它的主要作用是用蒸汽代替以前用水泡脚的方式。
足盆产品之前基本是中老年人专属,网易YEATION的这款产品拓展了很大一部分增量市场,满足了年轻白领的健康需求。YEATION单一平台出货量超过10万台。
8.戴森吹风机
戴森吹风机是英国戴森公司的产品。戴森公司之前的知名产品是吸尘器和无叶风扇。吹风机2016年在国内上市,价格远超行业,有技术和颜值支撑。成为了电吹风行业的标杆产品,其高额的利润也造成了国内众多仿制品的出现。未知货物
9.阿姆里奥化妆镜
Amrio化妆镜是深圳一家创业公司推出的产品,也是小米参股的生态链企业。2016年推出高清日光镜产品,为米家平台自主研发简易版,覆盖线上线下时尚渠道。
10.Lofree复古原点机械键盘
Lo复古原点机械键盘是深圳市洛飞客文化有限公司的产品,公司创始团队是一群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开拓积累,围绕复古风的3C产品终于爆发了。
不过,Lofree的爆发并不突然,而是经过两年的运营,从复古键盘开始,Lofree开始打造Fun2m2的one 空产品,继续以颜值为第一生产力,产品风格统一。与猫王品牌产品路线一致。
二、爆款产品总结以上10款爆款产品均出现在近2-3年,从中可以窥见消费电子产品的趋势和市场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爆炸的关键要素:
爆炸的计算公式背后是一系列的爆炸因子。通过对10款爆款产品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将逐一介绍以下元素。用户、产品、渠道、供应链四个方面18个关键点。
1.明确的公共需求
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类似产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如杯子、手机、按摩脚盆等。
2.潜在的公共需求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需求逐渐凸显,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产品来解决,更多的是用以前类型的产品来解决,比如办公健康、健身等等。
3.大众美学
大众审美涉及外观风格方面。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分析过,现在的流行审美更倾向于极简风格。这种风格虽然很难让人很喜欢,但绝对不会引起反感——就像黑白灰三种颜色一样。
如果风格倾向保险,就要在比例、材质、质感、做工上下功夫,才能获得用户的青睐和认可。
同样的衣服,黑白灰,人都喜欢,一定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量身定做的。
4.体验升级
产品体验涉及到很多方面。总的来说,主要是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操作更方便。
5.面值比率
颜值比是吴晓波在2019分享中提出的一个关键词,也是一个产品趋势。目前产品风格开始从极简主义向各种情感风格设计蔓延,但在不同行业的渗透率不同。
面子的价值对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要,这和后现代设计想要颠覆现代主义设计是一样的。为了对抗现代主义的枯燥风格,当年的年轻人开始出现波普等个性独特的设计风格。
6.低毛利
毛利低不代表成本低。低毛利是一种战略覆盖,以极低的利润率和巨大的出货量维持企业的运转。但采用低毛利策略有很多前提条件,比如资金、流量、供应链控制等。
7.利润空
利润空是指行业正常的成本/售价比,大部分行业一般维持在3倍左右。留出合理的利润空可以帮助渠道有效扩张,在某些行业,利润空会更大。比如礼品行业的代理折扣一般是市场价的7折左右。
8.产品声誉
产品口碑是一个综合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以产品品质为基石,以人性化和效率为核心,以外观和风格为传播点。
9.产品宣传属性
传播属性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产品是否在群体环境中使用。
二是产品本身是否有独特的卖点可以传播,或者有别于行业产品的外观特征。良好的传播属性可以帮助产品在市场传播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10.技术替换
技术替代就是用不同的技术来满足相同的需求,而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带来新的产品形态。区分以前的产品用途。相对于技术升级,这具有一定的颠覆性作用,技术替代也会带来技术普及和教育的成本。
1.技术突破
技术突破是提高原有技术的性能或降低功耗,这也是手机行业每年升级的主要方向。与技术替代相比,技术升级在产品更新的迭代中会长期存在,也是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向。关键技术突破甚至可以彻底改变一个行业。
12.专利布局
一个产品要想持续爆发一段时间,专利的布局肯定是不可或缺的。专利的布局要全面,不仅是产品现有解决方案的布局,还包括能想到的每一个解决方案的保护性应用,防止其他品牌短时间上市造成市场损害。
13.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爆款产品的基石。无论你的性能和外观多么出众,市场出现质量问题都会有放大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摧毁产品。
质量控制取决于产品供应链的控制和每个环节的验收标准。
小批量试产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没有经过流水线测试的产品被大批量冲到市场上,质量控制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当产品销量翻倍时,再小的问题也会被放大。
14.大平台紫外线
大平台UV是指单个平台能够落实到产品上的流量。淘宝天猫等平台虽然流量巨大,但产品SKU丰富,能落实到产品上的流量有限。
就单个产品的流量而言,米家这样的平台前期流量巨大,这也是平台早期的流量红利,热门的直播卖也是如此,目前还处于流量红利阶段。
15.完整的渠道系统
完整的渠道体系是指品牌商对线上或线下渠道的完整渠道布局,强大的分销或直销体系,以及一套控制的方法,防止其交叉销售和无序价格。
无序定价是分销渠道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阻碍产品持续努力的问题。
16.爆发点
爆点更好的说法和运气有关。这个爆发点可能是为了赶上一个大的流量平台,也可能是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其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
17.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产品的补货周期,是物料供应、产品上线、产品下线等一系列过程的时间。生产周期越短,及时补充产品就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容易导致市场空缺货,给其他品牌可乘之机。
18.生产能力
产能是指每月发货的最大产品数量。产能爬坡是指产品出货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在生产初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产品组装越复杂,产能攀升越慢。
以上四个方面18个要素构成了本文要介绍的爆炸计算公式。根据我所知道的10个爆款产品,我猜测有4种爆款元素组合,并对每种爆款计算公式背后的核心以及这种模式下的风险做了一些探访和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
三、爆款计算方式及该方式的核心及风险公式一:显性大众需求+大众审美+低毛利+大平台uv+产品质量+口碑+供应链能力
一级方程式最大的亮点在于单一平台引入了大量的UV,直接助推了产品低价销售。这种模式在米家前期所向披靡,涌现出一大批新兴品牌。但由于这种模式的低毛利限制,品牌本身的发展严重依赖融资。在不利的融资环境下,一批背后没有资金实力的创业者相继倒下。
同时,由于米家平台本身的性能要求,SKU在2018年开始快速扩张,平台内部的自然流量开始分散,最大的流量入口变成了众筹板块。
这也导致了很多创业公司为了获得这个板块的流量,做出了一些产品决策上的错误。
低毛利的核心是资金链的支撑,这也直接为米家优化了生态链结构,引入了很多工厂生产体系的公司,通过新品牌为工厂引入订单,相对于资金链薄弱的初创企业,依然可以维持运营。
但如果采用低毛利的模式,生态链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依赖平台,品牌本身想打通渠道,在利润上无法支撑。
这也是这种模式下的主要发展限制,但也有很多叶米家平台生态链企业中的远见者。他们在品牌早期产品规划上并没有完全依赖小米渠道,而是积极拓展自己的渠道。前期做这个尝试的人,在平台流量红利消失之前,就已经铺设好了渠道。
公式二:显性大众需求+体验升级+颜值+利润空房间+完整渠道体系+传播属性+口碑+专利布局+产品质量+供应链能力
配方2最大的亮点是产品本身的体验升级和颜值升级,迎合了消费者消费升级的产品需求方向。产品正在从够用向好用转变,从凑合就能看出颜值需求。也符合消费心理的变化趋势,只是不同行业的发展进度不同。总的来说,对于女性用户来说,消费升级的格局变化会更积极。
在这种模式下,诞生了一大批以设计师为主要创业者的初创公司,美国开始走上舞台,接受考验。近年来,在深圳,一大批设计师开始转变身份,执掌企业。
在价格和渠道透明的前提下,产品的竞争是这种模式下的核心竞争,“颜值比”这个词开始受到关注。同时,这种模式下的爆款产品具有很强的传播属性,要么适合办公场景,颜值出众自然吸引眼球,要么结合用户日常高频话题。可以有效传播产品的亮点。
好的体验和颜值带来了略高的价格,值得消费者买单,这也增加了产品的利润空。我记得卡蛙品牌的林经理说过,根据他们的计算,面值最多能提升产品零售价20%-30%,这部分利润也直接帮助品牌在渠道布局上占据优势。
但由于产品本身的创造是靠颜值取胜的,所以产品的专利布局比较单一,这也是设计师创业缺乏技术研发的结果。
在中国,外观专利在产品维护方面非常薄弱。这种模式下,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快被竞争对手抄袭,然后品牌想要拓展的渠道很快被覆盖。如何快速的将产品传播到市场,让产品曝光,是这个模式的第二个核心。
公式三:潜在公众需求+技术替代+专利布局+利润空空间+传播属性+爆点+口碑+产品质量+供应链能力
第三个公式是针对潜在公众需求的产品预研和开发。对潜在公共需求的判断和满足,是很多企业弯道超车的法宝。比如我们现在的VR眼镜,就是针对未来需求的产品预研和研发。
在判断了未来的消费趋势后,超前的产品布局是每个企业都会考虑的问题。但这类产品之前没有在市场上销售过,销售渠道也没有竞品销售数据的对比,所以品牌在渠道拓展初期会比较费力。
这就需要品牌商不断在市场中寻找爆发的机会点,可能是某个头部的直播,也可能是某个品牌的合作,通过一个相对亮眼的市场结果逐渐覆盖渠道。此前,公测等渠道就是为这类创新性的前期研发产品搭建的。
当然更多的产品是埋没在时间成本里的。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爆发点,会严重影响创业公司的营收,最终导致破产。
也许第二年,其他有实力的企业会在这个领域打开局面,至少创业者可以聊以自慰。
当然,如果有幸遇到合适的机会点,产品凭借超前的布局获得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也不是不可能。比如了凡的魔贴产品可以赶上米家平台,喵机可以赶上教育频道。
公式四:显性大众需求+体验升级+利润空空间+技术升级+颜值+专利布局+传播属性+渠道体系+口碑+产品质量+供应链能力
第四,配方重在技术升级和突破。与技术更新换代相比,一项技术的关键突破会更加困难,需要持续的R&D投入。高R&D投资转化为成品后,一段时间内产品成本必然过高。
技术突破一般出现在以R&D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中。华为和DJI是中国的代表,技术主导市场。显然,这类产品在性能等参数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但核心问题在于市场容量,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是打造这类产品的主要关键点。
以戴森为例。在超级数码电机之前,产品转型是家用产品,如地板吸震器、风扇等。品牌一直很小。为了引导吹风机的出现,我们选择从女性爱美的需求入手。借助用户自身的传播属性,戴森品牌在中国迅速扩大知名度。这种模式就是成败的技术。
一个产品成为爆款产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集中资源。这就像做化学实验。不同的是,具备以上因素只是增加了产品成为爆款产品的概率。总结爆款产品的配方,是为了找到一个更清晰的打造爆款产品的方法。不同的公司有自己适合的路线,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选择打造爆款产品的路线,可以事半功倍。
#专栏作家#
爵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专栏作家。创业者,从事五金行业8年,擅长产品分析、产品定义、产品策划、资源整合。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