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每个产品都渴望达到的效果。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实现大范围的传播,并引起讨论热潮,最终形成类似品牌的效应,可以说前景一片光明。
但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其实没那么容易。我见过很多产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实体,质量都很好,背后的产品经理也很优秀,但是做出来之后默默无闻,很少有人关心,很难在一定范围内流行。
当我们看已经被市场证明的产品时,不难发现,这些产品至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群中实现了高密度的传播和普及。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拍照应用“Footprint”和现在流行的健身应用“keep”,这些产品在其用户眼中都是现象级的。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享受和成就感,并愿意分享,最终创造了所谓的爆款。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或方法吗?
第一,帮助用户建立优越感,让产品具有社交属性。
任何产品或事物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行,就必须具备社交属性。我们常说,这个时代的产品不仅要有实用价值,还要有社会价值。只有用户愿意评论产品并在朋友圈分享,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这种社交属性的价值来自于用户心理优越感的激发。简而言之,人们使用产品后会在社交圈中产生成就感,可以用来建立自己的品味。
比如豆瓣就是一个文艺气息很浓的应用。用户在使用豆瓣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与文艺青年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下面的分享会一再强调自己文艺青年的属性。这种长时间、高频率的对外展示标签,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优越感。
比如在知乎上,用户对知乎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是一个非常正面积极的形象。为了继续维持这种形象,用户会更频繁地主动传播“我在用知乎”的信息,通过社交维度的分享,知乎的品牌效应会大大增强。
想让自己的产品受欢迎,首先要在社交属性上做文章。
第二,善于利用外部环境,巧妙地激发用户的使用欲望。
有时候,用户的行为其实是受外界环境影响,无意识发生的。作为创业者,我们要善于捕捉这种影响力,并利用好这种影响力来引导用户的行为。
世界杯期间,啤酒的销量会很好。这时候用户是不自觉的被这种氛围影响去买啤酒,而不是突然的主动去买很多啤酒。
情人节的玫瑰和巧克力,母亲节的康乃馨,父亲节的剃须刀都是这个原因。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时间节点会深刻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如果善于发现并巧妙利用,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中国新年期间,超市总是播放一些非常喜庆的歌曲。在店面环境的布置上,也是喜气洋洋,让顾客直接感受到节日的气氛,此时的消费会不自觉地比以前更冲动。
这方面做的最极端的是阿里巴巴。双十一本来是一个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日子,既不是节日,也不是纪念日,但是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之后,在外观上看起来很有特色。不过,当时阿里团队在这一天创造了一个节日。刚开始的时候,它用光明节蹭热点。后来,这一天成了全国性的购物节。
对于专家来说,即使没有合适的外部环境,也不会消沉,而是积极营造合适的环境,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第三,从人的心理出发,利用情感能量。
有些情绪是非常强烈的,比如愤怒、激动、兴奋等。如果能利用好这些情绪,让用户的使用和购买行为沉浸在这些情绪中,对产品的普及是非常有利的。
很多选秀歌手总喜欢在评委面前讲故事,而这些故事的核心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表达梦想、孝顺、乐观等情感。故事虽然老套,但效果并不过时,评委和观众都会不自觉地沉浸在这些情绪中,不经意间做出有利于选手的判断。
提起民谣,大家都会想到情怀;说到摇滚,大家想到的都是自由奔放;提到爵士乐,大家想到的都是优雅和沉稳。这些情绪相对固定,有自己的套路,用新颖的方式重新包装,自然会引起最大的共鸣。所谓旧瓶装新酒,就是最好的解释。
比如曾经刷爆朋友圈的《逃离北上广》,就是人们对于大城市生活压力以及这种压力下负面情绪的一次集体宣泄。同时,它也充满了感情。结果短时间内就有很多人参与到这个营销中,很容易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要善于利用足够有代表性的情绪来搭配自己的产品,从而打造自己的爆款。
四。扩大讨论空间空
一个产品可以被讨论空,也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话题性,才能在公众平台上被人讨论。比如小米最近推出的MIX手机,在营销上就巧妙地采用了拍照的方式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传播。当用户使用这款全屏手机以特定方式拍照时,会呈现出“手机是透明的”的效果。很多明星都参与其中,拍下他们的照片,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传播,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对小米手机品牌重新树立科技属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单纯的提出全面屏的概念,宣传的重点会放在全面屏有多高科技,背后科研人员付出了哪些心血,里面加入了哪些新的科技元素,用户也会关注,但讨论的空间很小空。
相反,用一张不可思议的照片,是用户自己拍的,而不是小米官方拍的,可以最大程度的引起用户的好奇心和参与感,从而制造话题引爆点。
当我们推广产品时,我们不应该使用暴力。如果意见相左,就要大力宣传。相反,我们应该发挥聪明才智。通过扩大讨论室空,可以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参与,让用户主动帮你传播。
5.以故事的形式传播
相比生硬的广告,生动的故事更容易被人们口口相传。为了宣传自己的物业,万科讲了很多故事。比如业主深夜回家,一时忘记关窗,物业人员担心打扰用户休息,就在旁边等着,等到第二天才敲门。
如果只强调万科的物业有多专业,有多少经验,背后的运营团队有多强,很难吸引人的眼球,但是有了故事元素,沟通就变得非常自然高效。
农夫山泉最新的广告都是基于农夫山泉普通员工的工作经验。在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员工为了获得优质的水源,常年不懈、坚持不懈地工作,就像看电影一样。我们很容易记住这样的故事,不自觉地传播出去。所以农夫山泉在矿泉水的维度上叠加了一层情怀,让冰冷的水变得温暖。
其实,让一个产品流行起来,有爆发力,并没有那么难。关键在于从社交属性入手,利用人的情感,拓展其可论述空空间,通过故事传播。爆炸的关键是找到引爆的导火索,点燃它,让线性传播升级为网状,从而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
本文由@公子在野外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