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做微信官方账号的企业都会做社区,但也有一些社区是白做的。仅仅为了社群而做社群是没有意义的。你运营社区的目的是什么?是时候解释一下了!
众所周知,现在的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过去,各种所谓的网点也已经过去。即使在知识付费领域,也早已转入下半场。
对于普通的业余爱好者,或者中小企业来说,在大平台上基本不可能获得流量支持,也没有资金实力靠广告圈住流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私域,希望通过私域流量的运营来分一杯羹。
虽然说私域不等于社群,但不可否认的是,社群仍然是现阶段私域范畴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板块。所以社群运营的概念,策略,各种玩法层出不穷!
企业似乎也抓住了生命线,研究这些,想通过社群运营来增强用户粘性,挖掘用户价值。
而皮爷却无能,认为大部分企业在做社群运营的时候只是为了做而做,还没有进一步理解做社群的真正意义,更别说什么是私域了!
之前有一家公司找到了皮爷,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社群运营,给点建议吧!这家企业规模不大,但全公司大大小小2000多个社区,用户总数超过60万!
说实话,这个数据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已经很耀眼了。但是,它的交易转化和价值生成真的有点恐怖!
深入了解后发现,所谓的2000多个社区中,70%几乎可以判定为死群。这是很典型的一个,为了社区而做!
我们要认识到,从流量经营到存量经营的转变,不仅仅是企业资源的倾斜,更是思维的转变。
以前在流量运营时代,所谓的鱼塘理论:只有聚合用户才能构建价值,但是在存量运营时代,这个就不行了!毕竟,要想在鱼塘养鱼,首先要保证有活水!水可以喂鱼,可以好好养鱼!
所以,在股票运营时代,社群运营首先要保证社群的活力,否则,你聚集再多的用户,建立再多的社群,都是徒劳的。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在说,想要分得一杯羹,就需要抓住用户的碎片化时间。面对海量信息,谁能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的眼球,谁就有进一步挖掘价值的可能!
所谓抢占碎片时间,其实就是在抢夺用户的注意力!用户会被什么吸引,会为什么样的内容花费时间和精力,这是我们做运营要重点关注的核心。所谓注意力经济。
所以回到社群运营,所谓的社群活力本质上等同于用户的关注度。你的社区能否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沉浸其中,决定了你鱼塘里活水的质量。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突然有一天,无缘无故被拉进了一个小区!其实这个还不错。最不能接受的是,一进这个社区,群主就开始刷屏式的发消息。有些是低的,就是疯狂的扔广告,有些会相对的扔一些看似有价值的内容。但是不管是哪一个,我的选择基本上都是很快退出!
甚至偶尔因为邀请我进去的朋友的面子,如果我没有第一时间退出,我也会选择新闻避免打扰!
结果,虽然我还存在于这个社区,但我和一条死鱼没什么区别。我对企业毫无价值,因为他没有引起我的任何注意。
有人可能会质疑,他们社区每天分享的东西很有价值。先不说你所谓的价值对用户是否同样有吸引力,就算真的是好东西,在刚进入社区,彼此还处于弱势关系的时候,没有人愿意长时间关注你。
要知道,在传统的线下社区中空房间是一种容器。因为空室,社区有了运作的空间。但在网上,实际上,时间是容器。用户愿意为你付出多少时间,就相当于把你的注意力给了你!
所以面对像这样生命周期已经结束,无法抓住用户注意力的社区,不如干脆解散。企业不要在这上面花太多精力。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辛辛苦苦建起来的社区,如果散了,会觉得可惜和遗憾,或者会觉得这是在浪费辛辛苦苦积攒的客户资源。其实就解散而言,也没那么悲观!
社群运营,本质上就是链接用户,从而构建一个小生态。在运营上,应该是以加深用户之间的关系为基础!
你能从社群运营中挖掘出多少价值,取决于你能深耕用户关系的哪一层!要挖掘更深层次的用户关系,首先要保证你的鱼会游泳。可以通过注入社区活力,也就是试图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来实现!
在社群运营中,用户关注它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一是群体中有某个目标事件,需要“我”参与,所以用户会不自觉地关注这个群体。
其次,群体中有一个人是你喜欢的(或仰慕的,或仰慕的,或渴望交流的),即主人之间的情感流动,让人在群体中感到温暖、舒适或乐趣。我们回去看看,你经常泡起来的社区不都有这两个核心吗?!
目标事件和情感流是社群的两大粘合剂。
在运营之初,大多数社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设计共同的目标事件来强化运营者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共同达成一个特定的目标,既能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又能强化他们之间的关系。
当社群运营到一定阶段,共同目标事件的吸引力就会减弱。这个时候就需要粘性更强的东西来吸引用户。去看看,所有社区,哪个是生命周期最长的社区?
毫无疑问,一定是工作群和家庭群!所以比目标事件更进一步的其实是情绪!只有以情感为纽带,才能发展强大的社交关系,进一步加深用户关系。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遵循用户生命周期的,用户价值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目标开始就注定结束,又有几个人会有能力长期维持社群情绪而不付出回报?因此,社区的活力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这是很自然的。
所以就企业而言,不必逆势而为,强行拉长微信群的生命周期,而是在社群还有一点生命力的时候,完成对用户的筛选和导流,让想留下来的用户游向新的群。
此时,你也可以回过头来,看看你的社区是否有两个核心:共同目标事件和情感流。结合线上社区,时间就是容器的概念。你不难发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社区在学习。
因为在学习共同体中,首先有长期的目标事件,毕竟学习是一个交付的过程,而不是交易的过程。
同时,学习过程本身也会产生思想碰撞,从而进一步产生情感交融,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既不刻意,也不违和。为什么过去像这样的MBA商学院如此受欢迎?
你肯定听过一句话:上商学院根本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人脉。其实也证明了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学习形成的社交网络还是属于比较优质的社交网络。
所以,如果你能理解时间是一个容器的概念,那么我们在构建多层次的留存用户社群时,就必须考虑到,如果要拉大生命周期尺度上的差异,学习群体越长,可以加载的共同目标事件就越长!
学习型社区的生命周期越长,可以发展和相互交织的社会关系就越充分,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就越牢固!
总结:无论什么行业、什么类型,在社区有限的生命周期内,企业都不应该把社区当成信息传播的集散地。
而是应该把它当成建立关系和彼此对话的心脏空空间!以共同的目标事件为载体,以情感流为纽带,才能发展出足够强大的社交关系。所以,有时候要学会舍得,哪些没用的社区该解散的时候就解散,你也不会失去已经积累的用户资源。
在社区运营过程中,如何在用户留存方面搭建多层次的时间容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一条没有捷径的道路。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慢慢积累!
#专栏作家#派爷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派爷跑(pyyunyin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自称皮爷的独立80后!不定期分享运营干货和行业见解,期待遇见更多有趣的灵魂...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