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免费0元创业项目(让残疾人实现“0成本0门槛0风险”创业琵琶街公益市集温暖开市)

12月3日,第30个国际助残日,下午,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联合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江苏广电集团生活广播部,共同举办了“暖心,益路”国际助残日主题活动暨琵琶街公益市场项目启动仪式。



南京夫子庙文旅集团总经理尹生介绍,南京夫子庙墨音琵琶街刚刚落成,后续将重点打造特色网络名人街。在这个公益市场项目中,墨音琵琶街道为残疾人提供10个公益摊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增加就业收入。



“暖心聚义路”是这次夫子庙国际助残日的主题。南京市关爱残疾人协会会长朱告诉记者,“暖心聚”这个词非常贴切,公益市场的概念刚提出时就受到了各方的欢迎,尤其是与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合作时。“公益市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相信在十四五期间,大家一定能够齐心协力,帮助残疾人脱贫就业,建设一个有爱的南京。”朱对说:



据街区运营方吴健介绍,琵琶街今年推出了宝藏集市,拟设置手工艺、民族时尚、公益慈善、情感社交、网络赤潮玩法五大主题区,陆续上线。宝藏市场采用了全新的“人、货、场分离”的运营模式,在此次公益项目中发挥了巨大优势,从帮助挑选产品、匹配供应链,到免租金、联合运营,再到培训支持、线上直播。让残疾摊主“0成本”、“0门槛”、“0风险”创业。



针织娃娃,自制棉鞋,手工串珠包...公益市场残疾摊主的商品琳琅满目。48岁的残疾人胡桂红坐在轮椅上一边热情地招揽生意,一边忙着用毛线编织兔毛发夹。“我从小就喜欢织毛线,后来发现可以织一些装饰品,就越来越有活力了。”胡桂红告诉记者,她以前是会计。16年前因病导致脊髓损伤后,她的双腿再也无法行走。告别职场后,她拿起了毛线这份“手艺活”。多年来,她经常通过参加市残联和各种公益组织举办的义卖来增加收入。“主办方在琵琶街这样的繁华地段给我们提供了一年的免费展位,让我感觉很温暖。”

来自大厂街的残疾人李琳最擅长面料制作,但那天她摊位上卖的化妆品都是“真格格”的品牌。原来,李琳仍然是一个“销售专家”。考虑到这一点,主办方结合她的化妆品销售经验,为她提供了一系列商品,让她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零成本”科技创业。



戴家成不仅是一个自闭症少年,还是一个原发性听力障碍和脑瘫的生理障碍。但是,戴家诚有一个伟大而负责任的母亲。她带着戴家成到处学习知识和技能。从北京到香港,戴家成逐渐掌握了现代农业和种植技术、园艺作品和一些手工技艺。“我花了10年时间教他如何制作香包,现在他做的比我好。”戴成的母亲笑着告诉记者,听说孔庙开始举办公益市集,她非常激动。她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这个机会自立,走出自闭症的阴霾。“我们主要卖一些自己种植的多肉植物和手工制作的香包,生意挺好的!”

残疾人免费创业项目



“公益博览会不仅为残疾人创造了空的就业创业空间,也让残疾人的产品进入了市场。也能让社会对残疾人有更深的理解和接纳,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创新社会福利模式,形成社会组织与企业优势互补、共治共享、融合创新的良好局面,促进社会企业共同发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