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济宁展示她的布鞋。赵摄
图为济宁展示她的布鞋。赵摄
中新网保定5月16日电(赵、、陆子豪)5月16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早上,41岁的济宁开始直播鞋底。她需要用牙齿咬住针,手背上满是在拉线的帮助下,一根根约一指粗的线刺透脚底的痕迹。直播中,网友对济宁的赞,不仅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鼓励。
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普阳镇霍家关村的纪宁,因为小时候打针伤了神经,一辈子只能卧床。她全身只能活动手和头,需要用物体支撑才能坐着。虽然不能走路,吉宁还是为别人做了一双舒适的手工布鞋。
“我不想坐着吃等死。”说起做鞋的初衷,济宁直言不想拖累年迈的父母。另一方面,她也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起初,没有人知道我的鞋子。”济宁虽然一手掌握了制鞋的技术,但好鞋也怕“巷子深”。为了扩大销量,今年济宁开始尝试在社交平台直播自己做鞋的过程。
“我特别佩服她自强不息的精神。”顺平县商务局局长许得知她的故事后,主动联系吉宁,带领全县直播人员带货到她现场。两个小时的直播,观众达到3000多人,收获了8000多个赞。
“不是请求更多的帮助,我只是想告诉大家,社会上还是有很多好人的。”平时生活,济宁经常讲被帮助的故事。纪宁说,她感谢每一位好心人,希望这份爱能通过网络传递。
据了解,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采取“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电商+产业+贫困户”的模式,主动对接贫困户,提供免费在线培训,吸引贫困人口融入电商产业链。
考虑到济宁的情况,顺平县商务局专门派老师来教济宁网络直播的技巧。“我很想学这个。我要自力更生。”纪宁说,她也希望自己的直播能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虽然我的身体已经严重变形,但我仍然勇敢地站在镜头前,我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养活自己。”
中国残联7日发布的消息称,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巩固残疾人扶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到2020年底,我国700多万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但部分残疾人返贫风险仍然较大。农村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密切联系残疾人的机制仍在完善。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今年白天助残活动多采用网上等方式,减少直接接触。主要内容包括做好疫情后致残返贫残疾人帮扶工作,巩固残疾人扶贫成果。针对疫情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开展残疾人网络就业服务和培训,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家庭就业和网络就业的支持力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