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赌石的套路:
没有100万,就6688!
赌石?毁了的那种!
“好美,这颜色,这肉质,肉质很细,颜色很舒服,看,还满满的窗户……”直播间里,一位男主播深情地炫耀着手中的玉石,仿佛捧着一个价值百万的宝贝。
说到报价,他真的把厂家100万的翡翠产品价格砍到了6688元。
这样神奇的情节,真的发生在今天的直播间里。如此明显的直播套路,也引来了一波热情的观众。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一切才刚刚开始,真正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688元的翡翠是真的,而这恰恰是主播引诱消费者的第一步——建立信任,然后等着鱼儿上钩。
安徽宣城的曹女士就这样一步一步被勾上了。
起初,曹女士只是一个普通的玉石爱好者。去年的一天,她被一家玉石工作室吸引。带货主播议价能力超强。几十万或者几十万的东西,主播往往能砍到一万左右。
一次又一次,曹女士对主播的信任度逐渐增加。起初,曹女士花了几千块钱买了几样小东西。考察过后,素质不错,她对主播的好感进一步加深。
于是,在商家的诱惑下,曹女士加入了“赌石头”的大军。
赌石头就是买玉石原料。由于原石的不确定性很大,有赚大钱的机会,曹女士动心了。
据主播介绍,直播间不仅展示原石,帮忙分析颜色,还负责切割。如果出了好玉,还要负责下游销售,这才是极致的一条龙服务。
在主播的热情推销下,曹女士先是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些原石,每次都能小赚一笔。慢慢的,赌注越来越大,买原石的钱从几千涨到几万。
但曹女士发现,每次花了大钱,毛线总是散架,就成了废品,投入的几万块基本都打到水漂了。
前前后后,曹女士一共投资了30多万,赚了几个,整体亏了几十万。为了查明真相,曹女士在直播间找到了其他参与赌石的人,他们都告诉曹女士,自己输了钱。
至此,曹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走进公安局报案。
直播卖的是假的,诈骗是真的!
披着直播卖货的外衣,干着违法犯罪的勾当。
去年5月,警方对这个直播间的幕后团队展开收网行动。最终,警方抓获团伙成员36名,查扣冻结涉案金额1000万元,涉案手机70余部,豪车多辆。
值得注意的是,警方将该团队的行为定性为诈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要知道,直播间卖珠宝的主播不在少数,消费者对直播间珠宝玉石产品的投诉也一直存在。
那么,什么样的直播行为会被定义为欺诈?
以本案为例,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情况。
首先,直播间存在大量刷票和打假行为。说白了就是公司内部人员冒充观众和买家,一起哄真正的买家。也营造了直播间的火爆气氛。
再者,视频中出现的海外玉商也是假的,只是为了配合主播上演一场逼真的“双簧戏”。
最后,直播间里的玉石原料并不是从海外带回来的,而是从当地的玉石商贩那里租来的。直播间展示的一些玉石甚至是道具。
上述三种行为完全符合欺诈定义中的“利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消费者一直被蒙在鼓里。
看完这个骗局,不得不说主播和背后的团队精准地把握住了观众的情绪。一是通过砍价、海外连线,在直播间营造热闹气氛,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然后,前期通过小额交易铺就信任;最后诱导消费者花巨资赌石,以达到收获。
结束了。消费者没钱,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从开始到结束,主播和团队甚至不需要太多的玉石原料,只需要用假道具和租来的玉石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直播过程。
这一招空手套白狼的运营简直就是一门赚钱的生意。而屏幕前的观众,更多的是通过主播的描述和直播间其他观众的反应来对产品产生印象,太容易产生误解。
直播商品诞生之初,我们总觉得视频形式对商品的展现更全面、更真实。直播发展至今,屏幕背后的场景,灯光,主播,甚至砍价情节都是骗人的。
俗话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直播送,更是如此!
大浪淘沙,
谁能留下?
100多年前,马克思写道:“如果资本有50%的利润,它就会冒险。如果它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类的一切法律。如果它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甚至冒被绞死的风险。当然,它不会介意挂别人。”
现在的直播行业不是这样的。
也是双11淘宝前三主播,双12店铺已经关闭。日前,悉尼淘宝店铺的关闭引起了一波热烈的关注。从11月底爆炸逃税,罚款9322万,再到双12前夕封杀,悉尼和林珊珊的倒闭撕开了直播圈的阴影。
他们赚了这么多钱还想着偷税漏税。普通人很不解,但是没有人会相信这两个主播,他们也不会从直播行业赚到一分钱。
从赌石到悉尼和林珊珊的偷税漏税,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但都指向一个事实——直播发行圈的钱确实不错。同时也反映出货主播的个人素质和团队素质有待提高。
前段时间,人社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发布了《网络营销人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电商主播的素质提出了要求,比如:至少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且必须通过等级考试等。
希望标准尽快实施。那些素质低、无下限、演技炒作的主播早就该被赶出直播间了!
作者: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