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源:《中国工厂利润倍增经营手册》 序言
刘承元的3A公司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的卓越大厦。有人说住在卓越大厦的都是卓越的人。论企业管理,日本的管理文化被公认为是最严谨、最具效率的。刘承元博士曾经管理世界500强企业理光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工厂,并使它比日本本土工厂更有效率。如今他又领导着一家讲究实效、敢于承诺具体效果的管理顾问公司。观其仪表,温文尔雅,白衬衣领袖紧扣,发型一丝不乱,可见刘博士是个严谨的人。
(1)“对中国来说,制造业真的太重要了”
这是刘承元博士在各种场合不断重复的一句话,为了这句话他还不惜花钱在凤凰卫视频道做了几个月的广告。深知广告不连续做一两年是不会有效果的,坚持做就是希望更广泛地传播一句话:“制造强,中国强,管理改变中国!”这句话其实强调的是两个观点,一是制造业对中国国力的支撑作用;二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必须通过管理来全面提高效率。
在谈到国内制造业发展的时候,他认为有以下几个倾向值得警惕。
首先,行业选择讲得多,产业升级讲得少。有一种思潮已经在社会上蔓延,即把传统制造业等同于落后产业,例如服装、家具等传统制造业,而电脑、网络等产业才是受欢迎的宠儿。但我们经常看到的结果是,卖一件衣服的利润高过卖100台电脑的利润;卖一套家具的利润甚至可超越一家网络公司全年的利润。可见,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只有通过管理活动(销售、研发、制造、供应链和品牌)来升级企业及行业的竞争力才是根本。作为领导和管理者一定要清楚,中国未来还是得靠扎扎实实的制造业,甚至是传统制造业。
其次,技术改造做得多,管理创新做得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装备更新、技术改造上投入巨大,并不断处于引进、消耗、淘汰,再引进、再消耗、再淘汰的循环中。之所以形成如此局面,和我们对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很大关系。
在一次官产学交流会中,有专家提出,我们在管理上至少还有10%的提升空间……当时在场的刘承元认为这是十分肤浅和可笑的认知,并马上在后续的发言中表示,应该在10%前面加上“每年”才合适。每年提升10%,不仅在理论上可能,而且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在3A公司长长的客户名单中,他简单列举了TCL家网事业部只用两年时间就提高了70%以上的效率,美的某生活电器只用一年时间就提高了40%以上的效率,世界500强企业富士施乐深圳公司花三年时间将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等案例。大量实践印证这样一个道理:管理创新和效率提升是无极限的。他希望这些主张能为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提供参考。
(2)对管理的创新与认知
在普遍浮躁的今天,中国企业欠缺脚踏实地的精神,喜欢投机取巧,更愿意传播或学习靠“模式”轻巧赚钱。
如某排毒减肥茶曾经是营销大师和媒体津津乐道的经典营销案例,“它仅用2款减肥产品,一句口号和一种低价快销模式,来准确地定位目标销售群体,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将销售额做到十几亿元”。据称,这家企业的研发成本仅占营业额的1%左右,销售及市场营销支出却占40%以上。刘承元认为,近年来国内企业“暴雷”连连就是源自人们对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改进的漠视。他强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投入更多的资源做好产品研发和生产,以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征服消费者的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刘承元凭着对管理的浓厚兴趣、刻苦勤奋和全力以赴,凭着其独特的悟性、学习能力、历经选择和挑战的累积经验,再加上二十余年在管理领域躬耕不辍,尤其是他在接受日式先进管理文化的同时,能注重和中国实情结合,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的管理思想,并正在努力地构建本土管理模式和体系。
他的管理思想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应该说对中国企业管理提升颇具指导意义,我也曾亲眼见到他在所指导的企业中受尊敬欢迎的程度。他在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方面成果卓著,被誉为“管理赢家”。若是多一些这样的践行者兼思考者,中国的管理距大成就不远了。“治家国,平天下”本是中国达人的共同的志向,“治”即管理并使之改善,在中国现有的历史环境中,管理改变中国,信然!
J.Z.爱门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