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营业厅日常管理工作(「咸宁供电:光明记忆•百名党员庆华诞⑨」规范营业(供电)站所管理)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风云激荡,从50多颗火种到9000多万名党员,从南湖小船到领航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路引吭高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写下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奋进篇章。咸宁电网始建于1966年,五十多年矢志奋斗,我们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咸宁电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演绎了一场载入历史长河的光明奋战,镌刻了党领导电力事业高速发展的珍贵缩影。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近百年的党史、五十余载的咸电史,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给予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1年,国网咸宁供电公司通过开设“光明记忆·百名党员庆华诞”栏目,以党员口述历史的形式,全面描绘电网发展的鲜明印象,深刻再现公司壮大的奋斗历程,激励广大党员时刻铭记红领身份,强化使命担当,为实现百年目标积蓄力量,为共产党百年华诞真诚献礼。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国网咸宁供电公司将循着这段光明记忆,不断涵养赶考心态,始终保持奔跑姿态,努力跑出点亮咸宁绿色崛起的光明路途,奋力交出公司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本期背景:1990年,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并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为十二条原则。全会提出,要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应对国家关于经济发展的要求,1990年,湖北省电力工业局下发标准,进一步规范营业(供电)站所经营管理,简化业务手续,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建立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源自咸宁供电公司档案室

01

“变”“供”分家◀

毕红续(图文)

讲述者:李宏伟,1953年7月出生,1974年入党。1978年3月-1978年12月,入职蒲圻县水利电力局供电所办公室经办事员;1979年-1988年,在蒲圻县电力局担任经办事员;1989年-1992年,担任蒲圻县电力局行政办公室主任;1993年-1997年,担任蒲圻县电力局电力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98年-2005年,参加赤壁市驻队、小康工作组,参与扶贫工作;2013年退休。

那时那事:蒲圻县的用电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当年随着35千伏城关、赵李桥、腊里山三座变电站建成及相关10千伏供电线路投运,蒲圻县用上了大电网的电,我们的营业区域从城关镇,扩展至城西北的望山公社、黄龙公社、赤壁公社、城南的车站公社、益阳公社等地方。也有一部分属陆水电厂的营业区域。

1990年时,我担任蒲圻市电力局行政办公室主任,收到了咸宁地区转发的省电力工业局关于县级以下营业(供电)站所经营管理标准的通知,对县以下的营业(供电)站所分为分片集中管理型、站所分设型、站所合一型,并对营业(供电所)工作范围、装表接电手续、财务管理、抄核收工作流程及优质服务都提出了规范要求。

20世纪90年代的咸宁电力营业大厅

(源自《咸宁电力工业志(1907-2008)》)

当时,蒲圻县电力局已经成立了莼川供电所、城南供电所、城北供电所与其他八个变电站,供电营业区域基本覆盖全县。

根据供电站所经营管理标准,莼川、城南、城北三个供电所属于站所分设类型,其他八个变电站为站所合一型进行管理经营,实行“营配合一”管理。

对于各乡镇公社则是以属地变电站供电,以站为中心,以其供电范围,实行综合管理,将变电运行、线路维护、营业管理融为一体。变电站一般配置了外线班、运行班、收费班三个班,除了变电运行人员相对固定,其他人员基本是多岗多责。有的变电站甚至是以一条10千伏线路或者一个公社设置一个班,便于就近管理。

为了规范收费管理,我们在各供电所、变电站均配置专职会计,配备专职营业、抄核收人员,对各个公社采取定点、定时坐收方式,并实行费用复核机制,彻底避免了将电费收入承包给个人的经营风险。

20世纪90年代咸宁电力校表工作(源自《湖北电力报》)

虽然抄、核、收的管理方式和制度逐步健全,但是电费回收工作依然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用户用电缴费意识淡薄,各大队经济状况差。根据当时城南供电所主任但昭元介绍,每次到各个公社设置电费缴纳点,以变压器为单位收费,没有缴纳的就上门收。交通不便,有时在乡里一待就是半个月。像排渍、抗旱电费老账未了,新账就又来了。

后来赤壁市电力局被湖北电力省电力公司确定为创国家一流县级供电企业试点,我们对照国电公司《一流县级企业考核标准》,成立了10个农村供电营业所,这里便用站、所分设的要求,实行农村用电“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管理。

寄语:供电营业与收费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上级相关规定,推进这项工作稳步发展。

采访小记:3月3日,我第一次联系上李宏伟老人预约时间,他的退休生活满满当当,直至3月8日他才抽出专门时间接受了采访。退休后,他一直担任着赤壁市文联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继续研究诗词、楹联、书法,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讲述这段历史中,老人思路、脉络清晰。设立供电营业所,与国家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密不可分,与“电是商品”这个根本属性相互印证,言辞中体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从供电营业所成立的历程中,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优质服务是我们供电企业的生命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指数任重道远。

02

最困难的工作都是党员冲在前面◀

张尚佳(文) 赵珺宇(图)

讲述者:黄金龙,1950年12月出生,1970年入职嘉鱼县水电局,1986年8月入党。1986年-1996年担任城关供电站副主任,1996年-2001年担任城关供电站主任(后更名为鱼岳供电所),2010年12月退休。

那时那事:1990年,我担任嘉鱼县城关供电站副主任。那年,省电力局对县以下营业(供电)站所经营的管理进行规范并下发了规范管理的标准。按照标准,我们城关供电站的经营模式定为“站所分设型”,将变电站和供电站分别设立分别管理。

站所分设前,城关供电站的历程比较复杂。1972年,鱼岳变电站设立了城关营抄班,我任营抄班班长,和三个班员一同负责35千伏红卫变电站所有外线维护和营抄工作。1973年,单位成立了鱼岳供电站,和变电站分别管理。1974年,供电站又并归变电站一同管理,也就是站所合一。

20世纪90年代鱼岳(城关)供电所门口

(源自嘉鱼县供电公司档案室)

站所合一的模式下,变电站什么都管,变电运行、线路维护、抄表收费,由于工作业务繁多,很多地方没有精力管好。

1990年,按照省电力局的文件要求,我们从安全和经营管理的双目标出发,实行营配合一的经营模式,各项指标日趋细化、严格。为确保各类指标达到要求,我们以颗粒归仓的目标要求,首先整治的就是偷电问题。

那时候偷电成风,有的人认为村组变压器里的电就应该他用。1990年,10千伏港口线是偷电最严重的的一条线路,最严重时线损率高达50%以上。偷电一多,缺少计划用电约束,村里变压器长期超负荷运行,安全风险很大。

最开始我们采取反复查的策略,大年初三、初四就开始出门查偷电。虽然是一查一个准,但是罚钱他不交、训诫他不听,拆下来的偷电装置,等我们走后又装在电线上。偷电者就这样和我们打游击战,整治效果并不好。

为了从根源上改变这一现状,打压这种不良风气,我们拉着镇政府和派出所的同志一起去查偷电。镇政府的同志负责心理疏导,派出所的同志执行强制措施,查处一次警告罚款,查处两次直接拘留。

20世纪90年代咸宁供电所职工工作照

(源自嘉鱼县供电公司档案室)

除了依靠外力辅助,我还对所有的员工分配好线损指标。按照营配合一的要求,每周必须全面排查一条线路的偷电、树障、鸟害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做好线损工作的同时降低线路跳闸率。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到1992年左右,猖獗的偷电行为基本得到遏制。站所分离后,伴随着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营配合一管理模式的优势逐渐显现,停电次数明显降低,各家工厂和居民的用电幸福感明显提升。

工作很困难,最难最苦的活,比如线路抢修,我们党员总是冲在前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寄语:我是1986年入党的。从那个时候一直到90年代,是供电营业管理不断规范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克服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在电费颗粒归仓上,作为党员,我们心中总有个信念,出了什么事我要带头上,苦活累活我们先做。我们这样做了,树立了榜样,全体员工和人民群众才能支持我们、相信我们,共同把工作做好。希望现在的年轻党员要保持思想单纯,去除杂念,多学多做,不怕吃苦,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

采访小记:退休后,一直担任嘉鱼县供电公司离退休第一党支部书记的黄金龙书记,继续发挥一个党员的作用。随着黄书记走近当年的供电营业管理,感受今天各项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感受时代的巨大变化,倍感要珍惜今天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做一名合格的新一代“跑山电工”。

03

▶温泉营业所方便了附近居民◀

杨斯婉(文)张莎 王尧(图)

讲述者:倪树成,1933年5月出生,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11月入职咸宁电力公司,先后从事变电设备检修、电力设备生产运营工作,1991年担任温泉营业所所长直至退休,1993年11月退休。

那时那事:温泉营业所成立前,很多工作协调不方便。比如修路灯,人员调配,缴费交费都要找咸宁市(县级市)电力局。1990年,湖北省咸宁地区电力局下发了湖北电网县以下营业(供电)站所经营管理标准,对以一个变电站为供电区域设立的营业(供电所),实行“营配合一”管理模式。为了提高办电效率,1990年成立了温泉营业所,这样温泉所在地老百姓办电就直接找到温泉营业所。

当时所里的配置是一个办公室,两个班组,共二十来人,管理温泉村五条线路和二三十万人的供电。一个班组负责抄核收,一个班组负责线路维修。

20世纪90年代咸宁电能表校验情景

(源自《咸宁电力工业志(1907-2008)》)

当时抄表班一个人一个月大概抄200到300 只表,抄表、记账等一切营销业务全部靠手工完成。由于抄表和收电费同步,抄完一只表就通知一户交电费。最困难的就是收电费,到了月底电费要结零,我们就挨家挨户地催电费。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都是打欠条和收条。遇到不交电费的客户,我们就耐心讲。遇到过非常刁蛮的客户,我们去催电费,客户就把我们赶出门,还不许我们停电。后来还是政府领导出面调解,才交了电费,化解了矛盾。

那时候反窃电活动也开展得十分困难,晚上出去巡检必定会查到偷电。抓到后就罚钱,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写保证书,承诺以后不再偷电。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始终屡禁不止。我们就定时出去查线路,查表计的出路和进路,最大可能的降低偷电事件。

1990年成立温泉营业所之前,政府部门经常停电。我在部队学习过电力基础知识,当上所长后就把政府、医院、防空等作为重要客户。以前这些用户是单回线供电,不稳定,后来架了双回线路,电能得到了保障,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少了很多。

成立营业所之后,线路巡视,故障处理、线路测量等方面都得到了规范。之前线路使用的是用绝缘纸做的跌落保险,经常熔断。我和巡线人员就把重点地方,大负荷的地方都换成油开关,城区供电程序也得到简化,电能质量大幅提升。

寄语:我1952年参军到朝鲜支援,1954年回国到宣化,后来又到正定机械学校参加学习,并在学校入党。参军经历以及党多年的教育,让我始终牢记党员身份、牢记党的使命,我们的幸福安定生活来之不易。从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我什么都干,车工、钳工、电工都会做,外线工程、变电站工程都能做,几乎是干一行学一行,永远都保持共产党人的热忱,保持着电力人的奋斗。即使是现在岁数大了,依然每天看新闻,关注国家发展。希望年轻人尤其是电力年轻人,注重学习,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的电网建设都走在我们前面,我们要多向他们学习,改进自己的不足,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

采访小记:从成立营抄班,到成立供电所,建立基层专门的用电管理机构,这是供电服务的一个巨大改变。一个抢修电话,无论风雨雷电,供电所就会即刻出发抢修。一个服务窗口 ,无论大事小事,总有工作人员耐心解答。30年过去了,现在的营业厅集“智能”“移动”“快捷”于一体,在简化用户办电手续流程的基础上更是全方位升级了供电服务。供电所仿佛是一扇窗,一扇门,在最前沿的地方,传递国网服务的要求和精神;在离“炮声”最近的地方,倾听并解决各类用电问题。30年,变化的是供电服务水平,不变的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04

那时我在苏塘变电站◀

陈平(文)丁小波(图)

讲述者:王横新,1955年12月出生,1986年12月入党, 1980年7月毕业于武汉电力学校,入职崇阳电力局用电股。1990年后分别任苏塘变电站、白霓变电站担任站长,1993年6月后,分别担任计量所、用电股和党办主任,2015年退休。

那时那事:1990年,我在苏塘变电站(现35千伏金塘变电站)全面负责变电站的业务。当时变电站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维修。

八十年代初,我们都住在公社院内,负责本辖区的抄表收费等日常供电业务。八三年元月,苏塘变电站成立,十月一日苏塘变电站正式供电运行,结束了苏塘无变电站的历史。苏塘变电站有苏塘、大源、高枧三条出线。

金塘山高地远,由于售电量小、供电范围大,我们当时是站所合一型的运作模式,苏塘变电站运用的是将变电运行、线路维护、营业管理融为一体的管理模式。那个时候站里共有十五个人,六个职工变电运行值班,五个职工搞线路维修和收费,另外有一个会计,一个运行班长,一个维修班长。

运行班主要负责变电站内设备,班长对变电运行的专业业务比较熟,负责运行值班,给调度报负荷,对变电站的设备检查巡视,如果遇到大的问题,比如变压器设备等设备故障,就要打报告给县里的生计股,然后由生计股安排变电工区的人来维修。

维修班主要是负责站外线路检修维护工作,苏塘变电站一共有三条10千伏线路(大源线、高枧线、镇直线),分别由三个人负责。每个线路管理员负责线路的抄表、线路的维修等。由于山路多,线路长,一条线路上用户比较分散,所以总用户数并不多。

20世纪90年度咸宁农村电费上墙

(源自《咸宁电力工业志(1907-2008)》)

1990年以前,变电站人员管理到配变台区,按台区计收电费,台区以下低压由村电工管理,村电工收各家各户的电费,由各村电工向变电站维修员上交电费。

1990年以后,我们开始实行坐收电费制度,以改变原来上门收费难的问题。每月月头一至五日抄表后把交费通知单送到用户手里,月底二十六至二十八日由用户到银行集中交费。同时,我们与苏塘、高枧两个有小水电站的乡镇签订了用发电款抵交电费的协议,解决了两个乡的收费问题。几年来,苏圹站的电费能做到月月结零。

苏塘山多、路远,我们平时外出巡线、抄表收费等工作,大多只能徒步。由于交通不便,管理的范围比较广,工作量比较大,管理员巡线或抄表很多时候需要外宿。比如从苏塘到王山,要翻山越岭,一天都不能打一个来回。我记得还有一些人家住在苏塘河的另一头,他们出行只能靠船,十分不方便。我们在坐收电费的基础上为这些用户增添了特色服务:每个月初抄完表之后,月底再到他们家上门收电费。这样,每个月最少要划船往返苏塘河两回,有时碰到突然刮风下雨回不来,我们就住在村里的电工家,第二天再返程。我们那时候很多地方没有路,我们就靠自己的双脚开路,总是要把服务送到用户家里的。

站里生活条件比较艰难,我们就自己种菜、养猪,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寄语:苏塘变电站的发展历程,是咸宁电力基层站所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跑山电工”中的一员,我在那里工作了十年。十年的风雨,是“跑山电工”精神的真实体现。现在的条件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很多,但是“跑山电工”的精神要传承,希望新一代电力人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精神。

采访小记:作为电力老党员,王老为咸宁电力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一生的辛勤与汗水,在咸宁崇阳县最偏远的乡镇——金塘镇,留下了他10年的足迹,访遍了千家万户,踏遍了崎岖坎坷。王老身上那股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就是“跑山电工”的精神。而现在,都是在历代“跑山电工”的努力下,咸宁电网越发坚强和智能,为百姓送光明送服务的姿态,这是经年累月、无怨无悔的信仰和坚韧。

供电营业厅运营管理规范学习

听讲述者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