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之后,受惠于国家政策层面对社会办中医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大面积经营的国医馆,还是小面积运营的中医诊所,发展态势都进入了一个井喷期。国家政策就是市场发展的风向标,而中医药市场发展的红利期,注定会为每一位中医药从业者提供诸多新机遇。一家优秀的中医馆,又应该如何打造,需要具备哪些软势力呢?下面我们来浅析探讨下。
01 不忘初心:国医馆最核心业务永远是“治病”为主
中医馆不能仅停留在“健康管理”这种层面上,而更应该解决老百姓各种疾病的问题。实际很多中医馆不经意间就偏离到了养生、理疗等辅助业务上,而忽略了“治病”这个最核心的业务初心。在现今中医养生热的背后,如果没有治疗疾病的疗效作为硬核技术支撑,那所谓的做强中医产业将会是虚假繁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且应不少于2名。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02 中医馆尝试与商业保险握手合作,打破医保瓶颈
不管是药店还是医疗机构,医保定点资质对于销售额的提升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曾有社会组织做过调查,因不能享受医保而选择其他医疗机构的患者大约占2%。但是,国内各地医保政策差别较大,有些地方的门诊是不能参与统筹报销的,患者只能使用个人账户中的金额。对此,中医馆可以尝试与商业保险合作,而这一建议已经有企业建立了成型的商业模式并得到了验证。对于医疗和保险业的结合,中医馆可以借鉴一些西医院已经探索出来的成熟业务模式。
03“良药”是中医馆的治病重心 保障道地药材
“名医好药”,四个字说起来无比轻松,但随着部分优质中药资源的供应紧张,这四个字实现起来越发困难。某些中药由于优质资源稀少,导致伪品、代用品成为常态,这些现状对中医馆饮片质量的把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逼迫医疗终端去主动筛选上游饮片厂,甚至自己到产地采购原药材,自行加工炮制。药品是特殊商品,其是用来治病的,这就存在对症问题,不象食品饮料没有适应症和对症食用饮用的问题。中药的销售,也就理所当然需要医生先诊病后卖药。新医改的推进加速,将导致治疗常见病的基药门诊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且基药目录还在扩大。等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时,城乡社区卫生机构看病买药就有了绝对的价格优势,药店就不再具有任何卖药优势。届时,如果还以药品销售为主,就不得不借助中医馆的医生诊疗,自己处方自己中药产品了。
04 功能全要比豪华更重要 装修不在于豪华
”中医馆装修效果有中高端和大众化的,要确定主要消费群体,再明确定位,这决定了中医馆装修的档次和整体装修风格。
中高端风格,高端、奢华,符合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让高端的消费者有感觉,愿意进去,以彰显身份。在装修方面可以采用大量的实木和中纤板金漆雕花勾勒出东方文化的内敛气和质严谨的秩序感,让传统中医国学的文化内涵在设计中熠熠生辉。
大众化风格,注重大众审美需求,做到艺术与实用的统一;注重通俗易懂,直观简约,学术与科普统一。以同心堂中医馆为例,同心堂中医馆的消费群体设定为一般群体,所以整体装修会符合大众的品味和审美,没有过分的富丽堂皇,而以简单、舒适、整洁为主,装饰典雅、阔亮且温馨。整体以中国古典风格为主,以黑色、黄色、紫檀色为基调,并体现出养生,健康的元素。整体建筑和设施是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营造一种舒适安宁的感觉。中医馆装修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色调不应该太艳丽,应该体现出稳重、大气的品质感;而且中医是中国医学的精粹,应该有一些传统的元素体现,因此中医馆设计特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