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具批发市场(广州线下盲盒店走访:学校周边有售,多数未设未成年人提醒)



“什么都可以是盲盒”,盲盒在时下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然而,盲盒行业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却屡屡陷入争议,亟待规范。今年年初,上海率先发布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划定盲盒红线,倡导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要求经营者不得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近日,杜南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盲盒店铺,发现多数店铺并未明确设置未成年人购买盲盒的相关提示。有家长认为目前市面上盲盒种类繁多,担心孩子落入消费盲区,希望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规范。

记者走访:少有盲盒店设未成年人消费提醒

2月中旬,记者走访了位于广州天河区、海珠区的名品、酷乐、TOP TOY等多家有盲盒的店铺。

广州文具批发

记者走访海珠客村-POP MART一家门店时看到,收银台有一张公示“盲盒销售须知”,其中用红色标注的一行提到“8岁以下消费者在店内的所有消费行为必须有成年人陪同”。记者注意到,在《上海市盲盒经营合规指引》发布后,盲盒企业POP MART曾向媒体回应称,“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根据指引精神逐步探索可实施的具体方案。”

但在记者走访的店铺中,仍有少数店铺有关于未成年人消费的提醒。

珠江新城商圈一家文创万超店的店长告诉南都记者,店里卖的是玩偶和文具的盲盒。虽然店里没有公开提醒未成年人买盲盒,但是公司内部已经有规定了。“未成年人在商店购买盲盒的,收银员应当询问其年龄。如果他不满8岁,他应该请另一方家长来支付费用。如果超过8岁,一定要问是否取得了家长的同意。"

在走访中,记者还观察了商圈POP MART、IP Station等品牌设置的盲盒自动售货机。类似于普通商品自动售货机,消费者可以扫码支付购买盲盒。记者发现,购买过程中并未提及对未成年人消费的限制。

家长:学校周边小卖部有售盲盒担心小孩陷入消费误区

广州市民叶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她告诉记者,她和女儿都买了盲箱。“我女儿的数学进步很大。我给她买过一次,去掉了一个说概率1%的隐藏钱。我们激动了很久。”不过,她也对盲盒的销售管理表示了担忧。“买笔的时候有盲盒,学校门口食堂,各种盲盒。我担心孩子从小盲盒开始,陷入盲盒消费的误区。”

据此前媒体报道,很多中小学周边的文具店都有文具盲盒出售。因为价格低,款式多,所以很受学生欢迎,甚至有小学生为了收藏某个系列,连买几十个盲盒和笔。所谓“盲盒笔”,就是把一些动漫相关的人物印在笔的外壳上,做成一系列的主题。比如以名侦探柯南为主题的盲盒笔,在笔的外壳上印有名侦探柯南的人物图案,盲盒笔的玩法本质上和盲盒娃娃差不多。

杜南记者走访市内几所中小学门前的文具店发现,大部分文具店都有盲盒和笔出售,大多以3元-10元出售。有店主告诉记者,有的小学生一次买3-5根烟,一次只抽一根。盲盒笔的生产厂家包括陈光、得力等企业,部分没有具体生产信息的产品疑似“三无”。



有些学生在文具店买盲盒。

专家:经营者应有底线意识盲盒消费不得诱导、误导未成年人

此前,中国法制工作委员会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胡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盲盒销售模式是有奖销售模式的新变种,其特点是偶然性、娱乐性、不确定性和一定的赌博性。胡刚强调,在盲盒消费的发展中,经营者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监管部门要及时划出盲箱管理的底线,做好底线监管意识,强调盲箱管理不得诱导、误导未成年人参与。消费者需要理性、适度、简单的消费。”

采写:杜南、N视频记者魏志新实习生陈佳琪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