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元裤子退款转眼间变成了近万元欠款。这里面发生了什么?
近日,某APP平台用户反映其购物信息被泄露,导致诈骗。
“今年6月,我在这个APP上花了199元买了一条裤子。9月10日,我接到自称售后人员的电话,说有其他用户反映穿了这条裤子后过敏,想追回商品,赔偿我两倍的金额。另外对方准确的告诉了我的名字,电话,购物订单信息,然后我就信了,按照对方的要求做了。没想到会被骗成这样。”
-受害人,秦先生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个因为购物信息泄露而被骗的受害者。自然,不止他一个人。
2020年9月,佛山站派出所接到报案,对方称其在JD.COM出差期间接到冒充客服的诈骗电话。犯罪分子以在JD.COM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为由提出退款,随后被诈骗,诈骗金额共计12万余元。
2021年3月,黄山市黄山区一女子某日接到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称其在淘宝平台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平台方愿意赔偿原价三倍。后来该女子在与客服交涉的过程中被骗,总金额9万余元。
那么,诈骗分子是如何在协商过程中将退款变成欠款,然后成功实施诈骗的呢?
据秦先生反馈,“售后人员”先加了他的支付宝好友,然后让他下载一个视频会议软件,分享手机屏幕。在一个多小时的远程指导过程中,对方告诉他去支付宝开通备用金功能,方便收到退款。他这样做后,对方还称他操作失误,每周自动从他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里扣500元。要关闭这笔备用金,需要下载微贷贷款,然后一次性“还清备用金欠款”即可关闭备用金功能。随后,秦先生根据对方提供的“零用金账户”账号,将申请到的贷款从小额贷款中转出,在此过程中,对方不断催促秦先生操作。等他反应过来,自己已经被骗了。原来,所谓的“零用金账户”就是骗子的收款账户。
其实总的来说,骗子的诈骗套路无非就是以下几个步骤:
1.从黑产上游购买用户泄露的个人信息、购买订单信息;
2.自称是售后人员,并声称用户之前购买的产品有质量问题,表示店方可以双倍或三倍赔付;
3.通过引导相关退款程序,诱导用户下载远程分屏软件及一系列金融贷款产品;
4.通过指示用户退款,诱导用户贷款、转账等方式。,在此期间,他们被敦促扰乱用户的思想。
那么,这么多诈骗分子,如何辨别真假客服呢?
1.首先,正规客服不会引导用户在第三方平台交易。自称平台客服但要求去非本地购物平台进行资本运作的都是骗子;
2.正规平台客服不会要求用户分享屏幕等。,并且相关的退货和退款都可以在相应的购物平台完成,要求分屏指导资金操作的很有可能是骗子。
说了这么多,最后我想提醒大家,对于陌生来电,一定要关注并核实官方形式的来电信息。核实后再采取行动为时不晚。轻易听信轻信就容易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