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文|光子星球,作者|何芙蓉,编辑|吴仙芝
去年4月,怪兽充电上市。当天街电和搜电合并,“三电一兽”的竞争格局变成了“小竹兽”。
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随着共享经济泡沫的破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最近小电科技裁员的消息再次传出。据报道,小电科技目前正面临严峻的人事动荡。预计裁员2000人左右,占公司总人数近40%,且未承诺任何补偿。
这似乎再次印证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骨感现实。
有员工表示,裁员是公司直接转代理导致的。之前小电站90%以上的点都属于直营模式,现在的突变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模式困境。高额的入场费,多玩家争夺优质积分等。长期困扰着企业,这也是直营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搜电和街电现在都是代理模式,我们不做直销。很大的原因是让更多的地方代理商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分散和抢占市场。”竹芒科技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代理模式成为其主要玩法。
到现在,头部玩家,包括怪兽、小势力玩家等中小玩家,以前以直销为主,现在都在发展代理模式。盈利模式单一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似乎正在成为充电宝销售公司。
但快速抢占市场,转嫁风险,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盈利模式很难理解。
分享经济利润很难,充电宝行业也不例外。几乎没有头部玩家可以持续盈利。
2020年和2021年之交,行业景气度最高。这期间充电怪也上了资本市场,上市是巅峰,之后就一直跌。
当时怪兽充电的发行价是8.5美元,市值高达21亿美元。截至2022年3月8日收盘,Monster股价已跌至1.090美元,总市值仅2.67亿美元。
持续亏损,商业模式单一,始终是所有共享充电宝玩家的共同烦恼,也是行业不看好的原因。
怪兽充电财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怪兽充电营收分别为8.469亿元、9.724亿元和9.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2.46%、52.85%和0.60%。增速呈现快速下滑趋势,三季度增长几乎停滞。Q3净亏损7944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09亿元。
收费怪解释说,由盈转亏的原因是疫情的区域性爆发,导致各场景人流量大幅下降。根据预测,2021年第四季度,怪物充电预计仍不乐观。预计营收8-8.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9.3亿元下降10%-15%左右。可见行业还会继续低迷。
拆解怪兽财报会发现,其亏损主要是高额营销费用造成的。2021年第三季度,怪兽充电的营销成本高达8.14亿元,占当季收入的87.53%,同比增长23.8%。这是由于推广网络合作伙伴的奖励费用增加,POI覆盖范围扩大,人员相关费用增加。
同时,根据小电科技的招股书,小电科技的激励费用从2018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3亿元。份额率从24.2%提高到38.2%,进入率从1%提高到16.3%。可见基于点对点发展,抢占优质商户的成本在不断上升。
充电行业依然是多方抢市场的局面,玩家在争夺优质积分。在这个过程中,入场费和给商家的分成不断增加,进一步导致行业亏损。
共享充电宝本身没有行业壁垒。怪兽上市时,蔡光远提供的聊天信息显示,点对点像素级副本互相贯穿。这样一来,任何玩家都可以用价格打破格局,为了抢占市场,非常容易陷入恶性竞争。企业难以掌握积分议价能力,导致营销费用膨胀。
一位搜电的区域代理商表示,在酒吧、夜店、车站、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场费提高到一年20多万元是很常见的。
现在行业还处于市场扩张期,给商家打工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凸显了行业模式的困难。
代理模式的悲欢离合
共享充电宝行业主要通过直销模式和代理模式拓展市场。直营模式是共享充电宝企业向商家支付入场费,向用户收取的费用按约定比例与商家分成的模式。
但随着营销费用和损失的逐渐增加,直销的弊端已经显现。
代理模式能否解决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亏损问题?至少在现阶段,已经被企业视为降低开支、拓展市场的重要计划。
去年7月,小电开始从直销转向代理,主打代理模式。这次裁员也是代理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为了拓展下沉市场,怪兽充电采用直销+代理商的方式联合推广;美团直接收缩直销,转为代理模式下沉到三四线;珠芒科技在搜索力和街电合并后直接放弃直营,走向纯代理模式。
区域代理一般都是掌握当地业务资源的人,这对于当地业务的拓展无疑更快更容易。代理模式也被企业视为控制成本、占领市场的突破方式。
我们从很多品牌了解到,在代理模式下,代理商直接从品牌方买断共享充电宝柜,之后是商家、代理商、企业之间的利润分成。
但所有企业都还处于抢占市场的扩张阶段,所有相关企业都是为了代理商利益最大化,所以请瓮中之鳖。
珠芒科技上述人士表示,一级代理商享有充电宝租赁的定价权,与商家的分成比例也由代理商自行协商。此外,企业和代理商的分成比例在资金回笼前为1: 9,回笼后为2: 8。“代理商一定要大赚一笔。”
另外,怪兽收费代理模式,企业只抽取5%,其余95%由商家和代理商协商。
“我们都是驻扎在熟人的店铺里,也都认识。一般我们都是签排他性协议,商家可以参与分成。”重庆的一个怪物经纪人说。可以看出,当地代理商与直销模式存在差距,掌握了业务资源的代理商优势进一步凸显。
现在头部玩家在代理模式下都采用这种“卖产品+抽小金额”的玩法,比直营模式轻,有助于改善商家有议价权的局面。但代理商对定价权的掌握也会放大市场的乱收费,比如景区、酒吧充电宝价格虚高,会进一步引发用户的反感。
另外,一些地方的小玩家为了抢占市场,花了很多钱。
秀典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他们的品牌现在可以排到行业前五,目前正处于市场扩张期。在代理模式下,他们将收入全部交给代理商和商家,品牌方不参与抽成,企业收入仅来自产品的一次性销售。
“没办法,现在竞争太激烈了。我们的点数不如其他人头多。为了抢市场,只能盈利。”
这个行业好像越来越没有想象力了,现在更多的是硬件销售企业,但也正是因为门槛低,所以不缺竞争对手。
但代理模式让企业变轻了,同时也把经营风险转移给了代理商。
广州某头部企业代理商近日在各大社交网站发帖转让手中140多个充电宝柜。光子星球跟他沟通了一下,得知他是去年7月份开始做的,现在大部分都没有退钱。“当时品牌给我的预估是三个月才能回本,现在半年过去了。”
今天的情况是,他手里有100多个产品,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护,没有时间去关心。“即使是当地代理商也很难独家签约每一个项目。一个店有几个设备是相当普遍的,因为商家永远是利益驱动的。”上述代理人表示。
同时,根据光子星球的说法,玩家开发代理时,并不存在某个区域的独家代理。某个区域每个品牌可以有多个一级代理,二级代理可以在一级代理下不断拓展。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为了抢占市场,似乎陷入了一场卖充电宝柜的混战。供应量太大的时候,这种模式下,要背锅的是代理商。
第二条增长曲线缺乏想象力。
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充电宝行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2021年怪兽充电Q3的营收构成,主要由共享充电服务、充电宝销售和其他以广告服务为主的业务构成,分别贡献8.954亿元、2740万元和720万元。
除共享充电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占总收入的96.28%。此外,充电宝销售和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0%和47.5%,但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仍然很小。
基于共享充电宝本身开发第二条增长曲线的选项并不多。就现有的做法来看,要么是跨行,要么是基于充电宝。
首先是广告服务,这似乎是唯一可以基于共享充电宝柜开发的选项。
竹芒科技上述人士表示,正在推动共享充电宝柜的升级,最直接的就是柜体有了屏幕。“屏幕的主要用途是播放广告。除了部分商家自身的广告需求,也可以开发其他品牌的广告主进行推广投放。“以前广告的形式多以人体贴为主,小程序中也可以植入广告。
但整体来看,由于充电宝活跃用户和使用场景的限制,基于广告的收入很难实现高增长。目前怪兽充电的广告收入占比不到1%。
此外,这些玩家已经跳出充电宝本身去做其他业务开发。
例如,小店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要挖掘To B数字营销服务,为点上的合作伙伴和商家提供短视频和直播营销解决方案。
怪兽通过收费发展了白酒业务。去年4月推出白酒“开欢”,利用现在的点做白酒推广。
珠芒科技在智能硬件领域发力,开始试点测温机充电宝、无人零售、口罩机、AED体外除颤器等硬件产品。
这些新的尝试能否帮助企业打破单一的增长模式,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需求不大不小,但这个低频刚需行业似乎也经不起更多的玩法。
“目前我们珠芒科技的市场点数量居行业第一。现在100多万的电搜和街电合并,怪兽的充电点在80万左右。”竹芒科技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同时,沙利文与投宝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珠芒科技、怪兽、小店用户规模分别达到3亿、2.6亿、2.4亿,位列行业前三。
有一次,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格局将被改变,珠芒科技将通过两个子品牌在用户规模和积分数量上反超怪兽。
在行业发展的后期,也会像网约车行业一样合并,最终结束割据混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