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职场的小人物》第117期:一个90后女企业家,融资100万在北京成立定制旅游公司却亏了20万,在公司濒临倒闭的时候拉进来500万投资
年龄:28职业:定制旅游公司老板
坐标:上海月收入:目前公司营业额一月20万左右。
我是一个热爱自由,折腾的人。当大家都选择暑假回家的时候,我会带着平时的兼职和攒下的钱四处“穷游”。我一个人去过西藏做背包客,为了省钱晚上睡机场。
毕业那年,我舍不得离开北京,因为我喜欢旅行,喜欢探索这个城市特殊的核心,于是我和两个北京粉丝走遍了平时最喜欢的巷子,花了5万块钱租了一个我们都满意的院子。
这个房间里有四个房间。除了一个房间给自己,我们选了三个,设计成三种风格,开了民宿,在Airbnb上线。
做民宿房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遇到很多不同的人。
为了让游客对他们的北京之旅有更好的感受,我们会邀请客人一起吃饭,一起坐在客厅的壁炉旁看电影,或者一起出去逛逛周围的胡同。
经常有人问我们在哪里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北京。
有什么游客少的好玩的地方吗?
以我们对北京的了解,经常打开箱子,像倒豆子一样告诉客人箱底的“宝贝”。
比赛后他们回家时总是很开心。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先宣传一下这个?”这个声音突然出现在我心里。
于是我开了博客,不仅分享发生在我们民宿的故事,还分享北京的一些好玩的地方,甚至偶尔会举办线下茶话会,邀请不同行业的朋友来分享。
表面上看,这样的生活很让人羡慕。我们可以减免房租水电,收入分成三份,每个月只能分到2000多块,不够我们好好生活。
慢慢的,两个朋友的重心都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留下我一直打理这里的工作。
这时,我的脑海里又冒出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得更好呢?
帮客人定制一场属于自己的旅行,摆脱无意义的打卡,找一个最了解这个城市的朋友带路,感受最普通的当地生活,岂不是更好?
抽时间和朋友聊了聊,研究了一下方案,我就拎着行李出发去实地考察了。
我们的号关了一个月,很多人在后台留言问我们怎么了,我一直不回复。我只想把最大的惊喜留给大家。
这个月,我经历了云南最有趣的一次旅行。
我在村里的工作室扎染了一条围巾,手都变蓝了。
走在哈巴雪山上,途中休息用的小木屋里用纸杯泡的速溶咖啡特别香;
参观古村落,欣赏老年人民间乐队的表演;
亲自去一个藏族朋友家泡酥油茶,和巴赞用糖聊一下午。
……
回到北京后,我给每一次体验贴上标签,分类,希望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为了规范服务,我请朋友和我一起合资。
我们一起筹集了100万,我用这笔钱注册了一个专门做旅游定制的小公司。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的第一条线路就可以在网上预定了!
大家对这种旅行方式很感兴趣,马上就过来咨询,但是一听到“定制”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好贵,买不起。
这让我很苦恼。第一个月,一单交易都没有,客户总是问了又消失,甚至还没等我算好价钱。
第二个月,两个女生来问我,说想去云南。他们懒得做策略,不想加入群体。他们想尝试我们的定制。
我太高兴了!
我跟她们聊了聊她们平时喜欢做的事情,发现她们都是文静文艺的女生。
我给他们做了一次随时变化的旅行,他们亲近自然。最重要的是选了一个会拍照的咖啡师带他们去云南,在那里感觉不一样。
每天看着他们一边玩一边在群里喊太棒了!
这是什么神仙住的地方?本地朋友太牛逼了!
我觉得很幸福。虽然这单我只赚了500块钱,但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这时候我才明白,不能一直一个人奋斗。我需要一个至少三个人的小团队来同时运营和提供服务。
我在望京的联合办公空以每月4000元的价格租了一个小房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每一个项目我都亲自出去体验,在广东、香港、重庆开辟了几条不同的路线。
招的两个妹妹负责驻守在这里,做好手头的工作,活跃我们旅行团的气氛。
晚上回到酒店,我们就重复语音通话一天。
除了做旅游定制,不想浪费北京的资源。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组织“趣味周末”,一起爬长城或者野外露营。
不过可能想象力太足了,月营业额不高,再加上工资房租等开销,每个月都是负数,大概要花3万左右。
生活已经很艰难了,要一直打起精神带动团队积极向上,但晚上睡觉总是要自己喝两杯。
我手里没有钱。为了继续发展,我决定找投资人注资。
每天忙完琐碎的事情,大部分时间都在做“BP”的缩写——“商业计划书”,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商业计划书”。
这是当前投融资市场上最主流、最具描述性的关于商业理念和计划的文档。
只有在“BP”没有任何逻辑漏洞的情况下,我才有机会和投资人对话,更深入地阐述我的想法,所以里面的每一句话对我来说都意义重大。
收拾好所有需要的东西,连我都踩不上高跟鞋。我参加了一些鸡尾酒会,希望赢得投资人的青睐。
当时清华创业孵化器一位负责对接投资的老师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谈好了下一步的计划,同意春节后启动项目。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留在了北京。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这一切。
旅游业受到重创,原定计划被搁置。投资人说,要观望大环境。北京的房租到期,员工工资发不出来。
我把身边的朋友都借了,但是疫情下,大家能拿出来的现金有限,只能告诉员工等着。我会想办法尽快把工资发给大家,看着各种花坛和借的账单,拖欠的已经接近20万了。我在北京似乎无法生存。
收拾好年后的行囊,回老家待了半个月。
我让我的家人帮我填补了两个最紧急的漏洞,并告诉我的员工,我们将熬过最后三个月。如果疫情没有好转,我打算放弃,人还是要面对现实的。
久而久之,我发现南方城市已经逐渐恢复了基本生活,我觉得我们的客户多是南方人。
我决定利用最后这段时间去上海试试。
我一个人拎着行李箱来到上海,租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房子,把客厅当临时办公室。告诉员工,如果他们愿意来上海,我们再合作。
有了这些必要的准备,除了我自己,远在北京深圳的朋友也在帮忙找投资,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我们这几年的心血就这样化为乌有。
通过老师对清华创业孵化器的介绍,认识了对我们感兴趣的大老板。经过几次讨论、研究、方案阐述,我用我的自信征服了她,她为我们投资了500万。
我们可以继续做梦!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我放下了曾经抱着的架子,先试着“推销”自己。
我在各个平台注册了个人账号,分享我这些年的旅行经历和踩过的坑,然后开通了视频号。当我旅行到一个新的地方或做研究时,我也花时间录制视频,编辑视频和直播,向你展示新的东西...
除了努力打造个人IP,还推出了各种新颖的活动,适合周末短线游、免费旅行卡、盲人旅行箱等。通过朋友介绍,我们建了一个100人的群,还发展了除了定制以外的固定路线的特殊群...
看着公司账户500,1000元的增长,我现在一个月大概能赚10-20万。我已经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终于可以放心的给自己发工资了!
现在公司真的稳定了,已经不可能放弃了,但是我知道,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挑战永远存在。
马斯克曾在采访中提到:“创业就像嚼玻璃,凝视深渊。”
我觉得不管未来的趋势会怎样,都要一直保持乐观,因为悲观是没有用的,不如在开心的时候提升自己,努力坦然面对一切困难。
我记得当时心里最初的梦想:做一个独特的品牌,做一个除了旅行之外,更人性化,更懂客户心情的平台。有梦想就勇往直前,想到就努力,做一个长期的行动派没有错。
很多人问我,作为一个创业者,赚钱的正确姿势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如果是我,我觉得这些才是重点:创业是九死一生,所以创业之前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在什么点及时止损,失败了不要抱怨,不要颓废;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你更有动力继续下去;当你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时候,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再忍了。如果你坚持下去,你可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空。不要一句话不说就放弃。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想法,就是讲述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关于事业和创业的故事。他们可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是财富上的富足,甚至不是为了生活和房子而努力。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故事里一定有悲伤,有温度,有力量,有感动你的东西,小人物,也有很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