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的票(没有了9.9元低价票,会影响观众走进电影院吗?)



从2014年票务网站烧钱抢占用户开始,在线售票成为观众观看电影票的重要手段。格瓦拉等老牌在线售票网站终究未能在网络烧钱大军中生存下来,电影补票成为抢占排片的重要手段。观众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观念,即电影总是有低价票。

然而,“门票补贴”这种被业内视为常规操作的“推广”方式,可能会成为历史。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文件发布,但是网络电影局已经组织各大影院高层开会,取消门票补贴从10月1日开始执行。该报记者也从多个渠道证实,已经收到行业各方面的消息。本周以来,影院工作室一直在开会调整后续应对方案。

新规定主要包括四条:

停止所有在线售票,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

第三方售票费不高于2元(含售票系统),不允许影院/影院参与发行;

线上票贩子对影院的结算周期从今年的10月1日改为8天内结算,明年十一票要求立即结算;

在线售票平台的数据需要同步上传到专项资金办公室。

按照惯例,国庆档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年国庆档也可谓是强片云集,但截至目前,预售中已经看不到低价票的踪影。按照往年的经验,这个时候,所有国庆档电影应该都已经开始轰轰烈烈的19.9元预售了。即使点开具体预售信息,偶尔几个影院还是会显示“特价”,只显示9月30日。记者向几部即将上映的国庆档电影的发行方询问是否有票补,有表示“还在等通知”。

业界早就想取消“门票补贴”?

文艺小件就不用说了,就是缺钱拍电影。没有钱做宣传,没有钱补贴电影票,只能在电影院“三日游”,甚至“一日游”。

大公司也往往骑虎难下,被门票补贴拖累。

即使票房号召力像冯小刚,也应该炮轰。在今年海南举行的电影投资高峰论坛上,冯小刚批评说,门票补贴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好莱坞这么多年不搞门票补贴,为什么在中国一切都变坏了?什么幺蛾子,包括买收视率,什么门票补贴等等。,都在争钱?电影应该比的是作品质量,而不是谁有钱。”

当时华谊老板王中磊也说“片方被门票补贴绑架了”。很多时候,片方看着对手同期投了多少票,竞争互相加码,导致“水涨船高”,但竞争对市场各方都是巨大的负担。

进入在线票务市场较晚的淘宝电影,这两年疯狂抢占市场份额。格瓦拉和微票相继通过并购去了猫眼,让票务网站两大巨头平分秋色。但淘宝电影的市场份额只靠票补我们的出路,阿里影业一直在承受巨额亏损。阿里影业今年上半年发布盈利预警公告。仅今年第一季度,阿里影业的亏损就已达7亿元。

数据显示,2016年阿里影业为淘宝电影投入10亿张门票,2017年21亿张门票,2018年仅春节期间就投入超过5亿张门票。可以说淘宝电影是阿里影业用钱烧出来的。

一位从业多年的发行人告诉该报,几乎每部电影都有相应的发行比例,但实际上从发行角度来说,有票补是不可取的。“这有点扰乱整个行业秩序的行为。如果没有票补,比赛会比较正规,有了票补,就有可能争取更多的钱。”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门票补贴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绑架”了影院布局,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像猫眼、淘宝电影,都是参与制作,有自己的发行团队,有自己的平台,相当于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比如平台自己发行电影,就和院线合作补活动。“比如你的影院,排片达到30%才能参加19.9的活动。如果没有,活动就给隔壁电影院,观众分流到隔壁。就算剧场经理不想给这么高的布置,他也会为了活动安排的很高。”

短期内,一些小影院可能会受到影响

随着互联网行业进入电影行业的发展,门票补贴原本是互联网公司为了争夺用户提出的市场手段。前期确实起到了培育和引导电影市场的作用,以低票价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进入影院,也培养了观众在线购票的习惯。现在,“门票补贴”已经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剩下的就成了行业各方的负担。因此,取消机票补贴的消息一出,业内各方的反应都相当积极。

qq电影票

许多电影院和影院管理公司召开了许多会议来调整他们的策略。“短期来看,像国庆这样的大档期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甚至可能因为影片单价的提高而创下新高。之后,10月份的业绩应该会反映出变化。”

然而,从电影院和电影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好消息。“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的手段,但传统的分销无法与之抗衡。包括电影公司,宣传都有预算补贴,但是因为第三方票务平台很强大,传统发行很难拿到好的比例。”

同时,根据新规,“今年10月1日起8天内完成网络票贩子到影院的结算周期,明年11月要求实时结算”,也可以缓解影院到影院再到电影制片厂的现金流压力。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以前第三方给影院的票是月供,影院要等影院把票交上来,扣除其相应份额后再给发行方,发行方扣除份额后再给片方。片方的付款期会拖相当长一段时间,然后当天就可以结算,也就是说没有现金滞留在票务网站上。

同时降低服务费的比例,在同样的总量下,票价本身也可以相应提高,改善部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分成。

从这几个方面来说,虽然对第三方票务网站有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也是有利于发展的。毕竟烧钱大战对猫眼和淘宝膜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并不是长久之计。

取消机票补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者可能买不到那么方便的便宜机票了。

很多电影不是“必看”,有便宜的票,消费者愿意去电影院打发时间。如果把票价提高到50-60元,必然会导致观影热情降低,影院人流量减少,对影院销售(如爆米花)利润影响很大。

相比之下,一线城市的中心商圈影响会相对较小,郊区和三四线城市影响会更明显。

位于上海闵行华漕区的华夏尚锋国际影城长期以来严重依赖优惠门票。电影院的经理卢向该报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目前,我们认为取消门票赔偿仍有不确定因素。现在有了票补,很多口碑一般的电影都会卖的很差,更别说以后没有票补了。观众看惯了低价电影,你要让观众一下子回到30多块钱的价位。对于市中心设施好、地段好的影院,应该是有利的,更适合他们进行营销,而对于票价低的偏远影院,观众需要一个适应期。”

一般票补主要来自两方,一方是平台,一方是片方。从体验上看,光线、万达等制片方出品的电影。,通常能拿到更多的票,而且很多补贴的电影都是中小型的都市言情片。

“大片很多观众肯定会去电影院。原本支持小观众的观众自然会支持,也就是那些音量中等的可能影响最大。没有便宜的票,观众很可能不会看。”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再加上近期税收问题导致很多影视项目停工观望,取消门票补贴可能成为另一个让片方担忧的因素。

还能买到低价票吗?

虽然票补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看电影真的会成为一种奢侈吗?对此,各方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

上海影院一位从业者告诉记者,未来应该是“回到2014年票补大规模普及之前的样子”。每个院线和地面发行团队之前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但是后来应该能重新获得更好的渠道和资源。“片方还有这个预算,可能线下直接用,给院线,具体补贴抓住安排。现在电影院可以通过会员卡和兑换券卖给观众。还可能增加观众和影院之间的粘性,对影院来说是好事。”

华夏的陆经理随即向记者抛出了影院自己的线下优惠活动。有了会员卡,至少10元就能买到2D电影,15元就能买到3D电影。

“我们影院一直都有观众线下会员的增值服务。只是在线上和票补的冲击下,影院自己的线下优惠政策非常少。现在大部分客人都是在网上买票,算着来电影院的时间,很少关注电影线下的活动。”

不过,对于“会员卡将迎来第二春”的观点,DFC电影管理的一位经理持否定态度。“已经停止的线上机票补贴会转移到线下,大系统更容易获得这样的机会。大系统的会员卡也更有优势,小工作室就更没优势了。限制第三方的权力来平衡工作室的自主权是对的,但做法有点过分。”

也有业内人士猜测,未来票务网站可能会推出价格相对优惠的优惠券。网站显示特定电影的票价为50元后,可以用19.9的优惠券兑换。

但多方有一个共识,这一轮“改革”会对电影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观众不再因为便宜的电影票而进电影院,最终会因为一部好电影而进电影院。“比如9月份还没有取消门票补贴,但是没有特别好的内容支撑,票房表现并不理想。无论如何,前提是需要好的电影来吸引观众进电影院。”陆经理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