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奥米克隆已成为国际上的优势流行毒株,人和物传入我国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在中国,由冷链物品或海外邮件引发的疫情接连发生。消费者该如何“海淘”?国际邮件查杀能让人放心吗?如何应对「物质传递」的可能性?
如何购买「进口货」?
记者在海淘App和海外买家的几个网站上就海淘的安全性进行咨询,得到的回复都是“外包装会经过多次消毒,不会有携带病毒的风险”、“购买和发货前会对包裹进行消毒,在海关会对包裹进行集体消毒,所以携带病毒的概率很小”。
不过,一位专门代购海外某品牌奶粉的批发商也表示,从某个国家发货的奶粉,当地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主要靠国内海关杀保包装。目前代购主要是国外直邮或者国内保税仓发货。但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直邮时效不稳定,预计需要三周以上才能到达。
这是一封有防疫提示的海外邮件,拍摄于1月21日。新华社记者陈忠禹摄
JD.COM生鲜体验推广部负责人岳清华介绍,为满足消费者对进口冷链食品“买得清、买得放心”的要求,JD.COM生鲜为消费者提供了进口商品全程追溯的服务平台,冷链流通全程可查询、可追溯。消费者在JD.COM平台购买进口冷链产品,可通过追溯码查询产品的原产地或地区、生产日期、批号、流通路径、消毒证书等全方位信息。
国家邮政局安全监督管理司1月16日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筑牢国际快件疫情防控屏障,严防境外疫情通过寄递渠道传入。要综合评估进口邮件快件源头疫情风险等级、上游经营主体资质、寄递货物属性等因素,按照精准防控、升级管控的相关要求,制定高疫情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邮件快件疫情防控方案,减少境外高疫情风险国家和地区的邮购和快件。
如何安全查杀国际邮件?
据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新发现1例本地确诊病例,报告其近期收发过国际邮件。疾控人员经过采样和核酸检测,发现邮件包裹和证件内外表面部分纸质样本呈阳性结果。此外,北京市公安局通报,某食品批发部经营者违反冷链产品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擅自将从东南亚某国进口的带鱼等海产品进口标签改为国内标签,规避进口冷链产品正常监管。
如何安全杀死国际邮件,关系到疫情能否有效预防,关系到消费者能否放心海淘。
联邦快递中国运营部董事总经理魏志德介绍,在灭菌过程中,从航班卸载开始到发货前的全过程,都会按照相关防控要求和技术标准对进口货物的包装进行全覆盖和多次灭菌。同时,工作人员还会对国际邮件处理场所和车辆进行消毒通风。
岳清华介绍,为确保进口生鲜商品的流通安全,JD.COM生鲜商品要在符合当地进口冷链商品监管标准的基础上,查验待入库商品的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确认无异常后方可入库。同时,应定期对仓库进行彻底消毒,并根据当地防疫部门的要求,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确保运营安全。此外,在京东物流的生鲜园区也同步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
如何应对“人传人”的可能性?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认为,新冠肺炎能在低温下生存较长时间,冬季物质传播风险增加。过去我国多个省份也有过通过冷链或非冷链物品传播的病例,最近我国多地也有境外邮件等物品呈阳性的报道。
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陈小友表示,由于冬季气温普遍较低,新冠肺炎在低温环境下的存活时间会明显延长,在物体表面和冷链环境下都有可能存活,因此需要坚持“人医合一”的原则。市民在拆解快递时,如果认为有风险,特别是在拆解进口冷链商品等风险相对较高的包裹时,要戴上手套,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包裹外包装进行消毒,坚持“消灭一层,撕裂一层”。
1月21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工作人员在海关待验放的境外邮件货架区工作。新华社记者陈忠禹摄
庞建议,在接收境外邮件或物品时,应减少直接接触和沟通,尽可能实现无接触交接。如需当面签收,应与快递员保持1m以上的距离。拆卸时,尽量在室外进行。外包装不要带回家,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果需要带回家,可以用含氯消毒剂对内外包装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完邮件后,要脱下手套,更换口罩,消毒双手或认真洗手,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口、眼、鼻。(记者吴、杨娜、参与采写: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