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之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月21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18年消费权益纠纷案件审理情况,指出“海淘代购”广受追捧,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保障。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电子支付缺乏安全性等问题时常发生。现货代购模式中,“海淘代购”应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
2018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消费权益纠纷案件634件,包括买卖合同纠纷、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服务合同纠纷四类案件,均为二审案件。其中,因消费者购买商品引发的纠纷418件,占65.9%;因经营者提供服务引发的纠纷有216起,占34.1%。
海淘代购纠纷多,维权难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侯军表示:“从诉讼主体来看,2018年起诉的经营者、生产企业多集中在电子商务经营者、百货商场、家具店、大型超市、教育培训机构、美容养生会所、健身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其中166起案件涉及电子商务经营者,反映出电子商务在当前消费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比较突出。”
通过“海淘代购”,消费者可以选择世界各地的商品。这种购物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商品选择。由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发展迅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消费方式。跨境电商平台逐渐崛起。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据广西电视台报道,山东济南的王小姐通过朋友介绍和法国买了一瓶高端名牌乳液。打开快递后,王小姐觉得这瓶乳液不对,联系卖家后更加气愤。
王小姐:“卖家说不同批次有差异,国内外卖的产品都不一样。她说:“你要是觉得是假货,就投诉我。“她一说这话,就哽咽了。我们都在和支付宝打交道。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在哪里,也不知道去哪里投诉她。”
部分商家长期提供假货代购,声称外观100%一致
代购奢侈品,用高仿品冒充正品,有的卖家低价购买仿品发到国外,然后直接发给客户,连婴儿食品都是假的。一些标榜代购海外奶粉的商家从国内供应商处低价购买产品,一位在荷兰兼职做奶粉买手的女士向媒体透露,曾经有商家找她洽谈合作意向。
代购女士:“他微信联系我,说愿意给我供货,可以保证外观100%一致。即使他们的产品换了内包装,他们也会第一时间知道。此外,他还表示,不仅代购从他们那里进货,连城的一些母婴店也用他们的货。他还说因为我在荷兰有优势,他们可以从中国发货,提供阿姆斯特丹的直邮证明。出了问题还有售后团队让我放心。”
海淘代购问题很多。消费者应该如何防骗?
侯军表示,北京市三中院的审判实践也反映了“海淘代购”的问题。
侯军:“跨境商品涉嫌假冒、国内外商品版本不一致、商品质量及相关售后服务难以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侵犯、电子支付缺乏安全性,使得跨境电商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侯军进一步分析说:“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现货采购是指购买者从国外购买商品,然后公开对外销售。此时购买者已经取得了现货商品的所有权,公开销售的商品是针对不特定的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者向购买者销售商品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转售行为,双方建立买卖合同关系。”
法院判决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中的现货采购不同于根据买方指定,代表买方购买特定商品的代理关系。因此,在现货购买模式下,购买方在国内公开销售现货商品时,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范畴。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他们应该保证自己经营的食品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在规范经营者行为的同时,也要提醒消费者。当您有海外代购需求时,请尽量选择正规平台购买。如果是通过朋友或微信群购买,也要仔细了解卖家的真实身份和商品来源,避免虚假“代购”。
不仅如此,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时,要利用电商平台提供的聊天系统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证购物过程的完整记录,便于遇到问题时的投诉解决,并有效提示和屏蔽站外钓鱼网站。此外,任何产品的问题都必须通过官方渠道进行验证。不要点击不熟悉的链接,下载非官方购物平台提供的app。最重要的是,你的个人信息不要随便泄露给陌生人。你收到的验证码是你财产资金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定不要轻易泄露。(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