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年利率是什么意思(两大风险压顶,美国还敢加息吗?我们该如何应对美元紧缩)

现在全世界都在担心,美国加息周期会拖垮哪些国家?因为美国玩的这一套金融收割术,全世界都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我们拿它没办法,因为美元还是国际货币,这个地位是它胡作非为的基础。

如果这个根本不根除,它会有大把的办法来剪你的羊毛,因为这相当于全球的金融规则,还在它手里。有了规则解释权,还是要由它来决定怎么玩。有了美联储无限的美元供应,市场上所有的游戏都没有人能赢。



毕竟对他们来说,钱是无限的,任何交易的筹码都是有限的。从无限到有限,迟早会输。所以不怕你赢,只怕你不会玩。

现在美联储已经多次宣布在3月份加息,这实际上是一种预期指引。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根本不相信美联储会加息。他们有两个理由,他们认为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加息。

美国加息的两大风险

大多数认为美国不敢加息的人说的是两个巨大的风险。一个是美国的债务太大,加息会导致利息支出大幅增加,美国破产。另一个是美国股市现在泡沫太大,加息可能导致崩盘。

从这两点来看,金融破产或者美股崩盘,都是美国无法承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一定道理,但先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把数据拉出来,看看是否真的是这样。

对于第一次金融破产风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债务规模。

目前美国国债总规模约为30万亿。每年的利息支出是多少?

2019年美国国债规模为23万亿元,当年利息支出约5000亿元。2020年,美国的国债不到28万亿,当年的利息支出约为4600亿美元。到2021年底,国债30万亿,利息支出,按照预算,4214亿美元。



这是一个有趣的情况。借款额增加了,但利息支出减少了。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压低了利率。这也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如果美国加息,利率上升,利率就会大幅上升。美国怎么有钱还利息?

让我们算一下。

2021年债务和利息方面,30万亿国债,4214亿利息,综合利率差不多1.4%。如果美联储在未来两年内加息至6%,几乎是两年内平均加息2.3%,这样美国每年增加的利息约为6900亿美元。

这是多少钱?话不多说,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待加息了。如果你是投资一个企业,这就是投资的成本,因为它可以获得高回报。如果加息两年可以戳破全球资产泡沫,那么利息支出大概会增加1.38万亿元。但危机过后,如果美国资本出动抄底资产,这种长期回报可能远远超过利息支出。

对于加息后的利息支出还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利息支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实际上,如果把加息理解为美联储的商业手段,美联储只要抄底资产优质就可以快速降息,不仅可以减少利息支出,还可以推高抄底资产价格。

人们对负债还有一个误区,认为总额过高,风险就大。一般来说,要看资产负债率。如果资产规模大幅增长,比债务的增长高出数倍,那么资产负债率不仅不会上升,还会下降。

这其中的关键是,美国加息后,要制造债务危机,以救世主的角色抄底全球优质资产,放大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知道一轮加息完了,另一轮降息往往是新的周期,资产价格翻几倍是常事。

因此,提高利率来增加债务利息对美联储来说没什么可怕的。目前,美国国债的70%持有者是美联储和美国的金融机构,以及美国国内的投资者。利息或多或少,不过是左兜右兜的问题。

美股崩盘风险之二。先说加息会不会导致美股大跌。

人们对这件事最大的误解是,他们会认为美联储也害怕美国股市崩盘。其实美股大跌是美联储操作的必要步骤,因为美债和美股是全球美元资本加杠杆的主要市场。要制造流动性危机,只有借助美股大跌,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抽干全球的流动性。

流动性危机是资产泡沫破灭的必要步骤,其次是债务危机,使得白菜价抄底优质资产成为可能。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美联储不怕美股大跌,那么2020年3月美股因疫情暴跌时,为什么要无限放水救美股?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没有准备的美股崩盘是美国的灾难,有准备的崩盘是美国收割的手段。无限制放水后的这两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收缩调整,就是为最后的金融收缩做准备。

既然已经准备好了,为什么还要害怕呢?对他们来说,这也是做生意的成本。资本市场的兴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它不符合市场规律。

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加息导致金融破产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不会一直加息,也不会永远保持高利率,收割后可以降下来,这不是问题。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加息带来的美股崩盘风险,如果做好了准备,也并非不可承受。

如果明确这两点,我觉得,总体来说,美国加息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不再来一波,真的是撑不下去的。

美国会怎么加息

疫情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美国真的是靠印钞撑起来的。虽然它的GDP增速还不错,但是你想想它放水的规模,不都是纸面增长吗?美国如果不多吃肉,真的会有喝多了水胀破的问题。

你想吃的肉,就是你未来想买的资产。用印出来的美元买实物资产,是美国控制别人的核心手段。如何给这个资产定价,是美国玩这个游戏的本质。

其实巴菲特早就总结过,别人贪婪的时候害怕,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流动性危机是市场最害怕的时候。市场会因为流动性枯竭而非理性暴跌。这时候贪婪就是复制别人割下的肉。

在实物资产方面,是债务危机导致的大萧条。一边是美国金融机构压债,一边是美国大企业收购,你左右开弓就能买到好东西。这就是巴菲特说的,在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并持有。

所以如何加息,如何制造流动性危机,如何制造恐慌,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工作,科学性和艺术性。



很多人想知道,美联储会用什么节奏加息?这恐怕是一个连美联储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因为美联储加息也需要看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节奏,并没有固定的剧本。

不过虽然没有固定的剧本,但是还是有相对固定的套路的。总结一下,这个套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温水煮青蛙,第二阶段是暴风雨天气

前期用温水煮青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在紧缩周期开始的时候,加息需要温和一点,照顾市场,不要让人急,让大多数人觉得加息根本不是问题,尽量营造这样的氛围。

这种缓慢而微小的加息步伐,是为了保证全球市场以大致相同的速度运行,不能有仓促或拦截。同时,要结合美元指数、美国国债、美股的走势,综合评估全球市场的流动性变化。

年利率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后来的风暴是什么意思?即在紧缩周期的后半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抽干市场的流动性。但要扭转美股的走势,就需要迅速提高市场的资金成本,使融资成本x杠杆率迅速高于美股市场的潜在收益率。这样做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做的空也会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加息是没有套路的。每月加息一次,一次加息100个基点,也不是不可能。重点是看市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资金成本必须快速提高,这样才能先把美股市场的流动性抽出来。崩爆阵地是必经的一步。当美股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美股的投资者将反过来从全球其他市场抽走流动性。

美联储加息大致就是这样的套路。实际操作谁也不知道,因为要看具体的市场反应,一步一步来。

这里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在整个逻辑链中,我首先把美国的加息定义为美国的金融丰收。根据美联储的声明,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美国加息是为了控制通胀吗?



网友总结的美国加息周期的后果

我觉得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显然控制通胀不是主要考虑。原因很简单。还有许多其他不伤害人们健康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比如利用美元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从源头上降低大宗商品的价格,或者取消对我们征收的关税,都是简单有效的降低通胀的方法。

但是美国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方面,更没有尝试过,所以通货膨胀只是加息的借口。事实上,在金融丰收的逻辑下,全球的高通胀更有利于加息。其实也是这样。美国的实际行动更多的是推高全球通胀,而不是降低通胀。

所以至少现在看来,金融收割的逻辑还是比较现实的。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应对美国的收成呢?

我们如何应对

我们今年已经降息好几次了,但是很有意思。这些降息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降息。传统的降息就是降低基准利率。我们下调了LPR利率、MLF利率和SLF利率,但基准利率保持不变。



市场上对此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全面宽松,一种认为是安慰性宽松。事实上,这些降息幅度都很小,从0.05%到0.15%不等。一般来说,最常见的调整单位是0.25%。

所以,可以看出我们其实是很谨慎的。如果把前面的问题说清楚,其实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一点,那就是前半段,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建立预期上,真正的大招必须留到美国加息的后半段。那是什么意思?

美国下半年加息,核心目的是制造流动性危机。这时候你要想避免被它带进沟里,就得释放过剩的流动性来对冲美国的紧缩比如我们现在的基准利率是3.8%,相当于我们的额度。现在用得多了。当下半年真的有事发生时,可用的就少了。

市场上焦虑的声音很多,现阶段确实需要释放一些与美国相反的宽松预期。我们做什么呢再说一次,对大家都好。我一直持这种观点,确实宽松,必须留到下半年对冲美元流动性危机。

很多人会想,为什么我们可以释放流动性来对冲美元的流动性危机,而其他国家不行?其实很简单。我们的池子是封闭的,因为我们有资本管制,然后还有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这是第二道金融防火墙。这样可以保证池子里的水不会被抽干,关键时刻一旦松绑,可以避免流动性危机,避免核心资产跌入白菜价被廉价捡走的问题。

国外大部分市场基本都是自由流动的。这个池子跟美国联系很紧密。再宽松,流动性也无济于事。因为美国是大海,其他国家是一条小河沟。

最后

一个国家是否真正独立,不仅取决于政治和国防,还取决于它在经济和金融上是否拥有完全的主权,是否能够自主决策。否则,你想走什么样的路,取决于别人的脸色。它把你置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你要处于什么位置,能不能升级,那就别人说了算。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根本没法和美国的这套规则抗衡。你知道这不公平,那你能怎么办?所以说不,是一件看似很自然的简单事情,但其实你可以感受到,2015年汇改以来,我们承受了多少攻击和压力。

这是我们为独立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今天不承担,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承担更大的代价。就像有些战争,上一代不打,我们这一代就得打。而这其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