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巴克,AirPods可以不唱歌,但一定要戴!”随意走进一家星巴克,这里很多人都标配了轻薄笔记本、AirPods、一杯热饮的“氛围组”。
但实际上,你看到的“AirPods”未必是苹果官方生产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TWS(真无线蓝牙立体声)耳机行业,白色TWS耳机的销量占比达到49%,远超苹果的21%。
“白牌”是指一些厂家生产的不知名品牌或自有品牌的产品。换句话说,白牌产品在外观上可以和AirPods相似,但内核却大不相同。
AirPods上千元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消费者对低价实惠的TWS耳机的需求成为白牌行业“造富”的源泉。在广阔的市场中,白耳机上游的核心器件主控芯片市场也在疯狂增长。
经过十几年的鏖战,很多白牌耳机芯片厂商计划上市。继音频芯片厂商、国内知名白芯片供应商恒轩科技上市后,另一家白音频芯片大厂中科蓝汛也向科创板发起了最后的冲刺。
中科蓝讯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收从8442万元飙升至9.27亿元,净利润也从72万元飙升至2.15亿元。
除了财富的积累,早期的野蛮生长给中科蓝汛留下了其他印记。2018年和2019年期间,中科蓝汛利用个人银行账户进行公司往来账款的收付、工资发放和费用报销。其中,2018年资金流入和流出分别为2585.8万元和2586.13万元。
尽管招股书显示,自2019年2月起,中科蓝汛已停止使用个人账户进行资金交易,并对相应员工的工资、奖金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种做法还是不可想象的。
1月13日,中科蓝汛科技创新板IPO成功举行,公司拟募资16亿元。
未来,面对二级市场的白牌耳机产业链的玩家,势必会逐渐抛弃过去不计后果的做法,面对新的挑战。
01、白菜价买到苹果耳机体验感?虎年春节期间,王在给家人准备礼物时,从网上买了两只耳机。两款耳机都支持苹果AirPods Pro的标准功能,如“改名定位、弹出连接、入耳式检测”,外形与后者非常相似。
而王购买的AirPods Pro单价仅需49元,不到AirPods Pro售价1999元的1/40。而且这款耳机的产品页面上也没有明确的品牌信息,简单来说就是耳机的主板来自厂家月湖。
毫无疑问王购买的耳机属于白牌产品中“厂家生产的非自有品牌产品”的范畴——人们更习惯于称这些产品为“山寨货”。这也是最常见的白色品牌产品。
(耳机卖家深圳龙华XX电子厂产品详情页,来源:购物网站)
目前TWS耳机市场主要有四家,分别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手机品牌厂商,以Beats为代表的传统音频厂商,以网易云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以及华强北白牌厂商。
在四类玩家中,白牌厂商是“以量取胜”的代表。
庞杂的销售渠道决定了白色TWS耳机的出货量数据很难准确统计,但在各大调研成果中却是一个巨大的价值。
《2021TWS耳机行业白皮书》写道,多渠道供应商的数据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白牌耳机出货量约为3.5亿部。
据上海证券研究所测算,2020年白色TWS耳机出货量将达到2.27亿台,占总出货量的49%,在四类播放器中排名第一。
这充分说明白牌厂商以极低的产品价格俘获了一大批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的心。王楠就是其中之一。他对城市社区说:“我回去过春节,要给家里的孩子带礼物。一方面,我的(经济)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孩子们会努力保持新鲜感。说不定回去玩几天就坏了。没必要买太贵的东西。”
跟王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李俊从各种渠道购买了三款100元以下的白色TWS耳机,用于满足运动(降噪)、办公(不降噪)、备用的需求。李俊告诉市场,购买耳机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我很粗心,经常丢耳机,坏耳机,太贵了,不好换。”
白牌耳机的低价来自于白牌厂商在生产链上的熟练程度。
白牌厂商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用业内流传的“男模”来做耳机。“公共模型”是与“私有模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私人模具不仅可以指一些耳机厂商根据特定消费者的耳道形状定制的模具,也可以指苹果等厂商开发的产品模具。公模是指按照苹果、华为等品牌产品1:1复刻外观的模具。有些厂商为了规避风险,会将公模按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也就是俗称的“中性模”。
白牌耳机的生产链整体分为三部分:芯片、模组、终端组装等部件。如果公模能保证产品外观与品牌产品接近,中科蓝讯等芯片厂商的存在,可以让白色耳机提供与品牌产品相似的功能体验,“重命名定位、弹出连接、入耳式检测”等苹果所宣传的功能都是由此实现的。
白牌耳机销售行业从业者张琦告诉赶集网,与正品苹果耳机相比,其销售的白牌耳机几乎可以提供正品的所有功能,但外观上没有“五号位”,也没有设计和组装信息。“五码”是指AirPods(Pro)机身、充电仓、原装外包装、产品购买单、耳机连接手机后的设置上显示的序列号。
对此,城市社区致电苹果官方客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苹果官方在验证苹果TWS耳机的真伪时,一般都会使用耳机充电仓上印制的产品序列号,这是正品,不可能伪造。
(设计和组装信息会印在正版AirPods Pro充电盒上。来源:白牌耳机销售行业从业者张琦)
总之,虽然白牌耳机在音质、稳定性、续航、降噪效果等细节上难以与品牌产品相比,但满足了消费者对低价的强烈需求。
正如一位消费者所说,除了价格,它更重要的指标是耐用度。“买之前随便看看评论,看看有多容易坏。”至于品牌耳机的音质,并不是其考虑的重点。“我不是搞音乐的,听不出太多区别。”
02、灰色地带中的巨大市场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来说,价格几百上千的品牌耳机功能“过剩”,而白色耳机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便捷的连接体验,性价比更高。这体现在产业链上,就是品牌产品和白牌产品按十倍计算的成本差距。
目前,安装在AirPods TWS耳机中的苹果音频芯片并不出售。根据透宝的研究,苹果AirPods 2、AirPods Pro、AirPods 3使用的H1主芯片单价约为11美元(约合人民币69.97元)。
中科蓝讯招股书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TWS蓝牙耳机芯片销售单价为1.24元,约为苹果H1芯片的1/56。
然而,白色品牌与山寨产品的模糊界限给白色品牌厂商带来了相应的法律风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利代理人表示,通常在各大购物网站可见的“苹果AirPods 1:1”产品“可能涉及商标侵权、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和版权侵权”。
专利代理人认为,认定白色耳机商标侵权的可能性较大。“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可以作为判断侵权的标准,商标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可能更容易判断,设计上还是有一些主观因素的。如果贴上苹果商标,未取得苹果商标使用许可,则构成商标侵权,违反《商标法》第五十七条,依照第六十条、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和赔偿”。
如果苹果等品牌厂商选择法律维权,很多白人玩家将面临巨额赔偿。
风险的另一端是巨大的利益。自诞生以来,整个白色TWS耳机产业链一直徘徊在这样的灰色地带。
2017年,福建黄志强莱莱的音频芯片高级技师刘柱展创办了一家合资企业,目标是新兴的TWS市场。后者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蓝牙USB 3.0技术的老牌企业荣剑国际的元老级人物。
目前,黄志强是中科蓝汛的董事长、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此外,黄志强还在中科蓝汛的股东中设立了家族持股平台。创世纪的六个合伙人都是黄志强家族的成员。
此外,上述向应和陈玉珊的个人账户用于公司的资金往来,包括当期支付、工资发放和费用报销。根据招股说明书,向颖是女儿黄的朋友,而是的朋友。
(来源:中科蓝讯招股书)
上海证券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苹果首款TWS耳机发布于2016年9月,安卓厂商普遍比苹果晚2 ~ 3年发布TWS耳机。这2 ~ 3年的宝贵窗口期,成了白牌厂商野蛮生长的宝贵机会。薄利多销的运营模式帮助百派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一边是汹涌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可观的利润空。这两个市场因素造就了培育白耳机行业的土壤。随着部分消费者对白色耳机“用脚投票”,中科蓝汛等上游产业链玩家实现了财富“滚雪球”。
据透宝研究院研究,在TWS耳机产业链中,中科蓝讯等厂商的主要蓝牙芯片环节是核心环节,决定了TWS耳机的信号传输效果和音质表现,成本占比在10% ~ 20%。
中科蓝汛招股书显示,2020年,公司营收9.27亿元,净利润2.15亿元。
但中科蓝讯的盈利能力在一群白耳机芯片玩家中并不算顶尖。
目前国内白牌耳机芯片厂商也可以分为中低端两类。以罗达科技、恒轩科技为代表的中端玩家,与品牌厂商有合作,同时在白牌市场也有份额。中科蓝汛和李杰科技是低端玩家中的佼佼者。
目前,罗达科技尚未公布其上市计划。其余三家厂商中,中科蓝汛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垫底”,2020年为26.68%,低于恒轩科技的40.05%和李杰科技的28.85%。
其中,知名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旗下的罗达科技可以算是白耳机芯片界的“无冕之王”。从数量上看,根据我爱音响网2021年发布的40款TWS耳机拆解情况,高通、恒轩、罗达解决方案的占比分别为25%、13%、13%。
此外,罗达芯片的性能和质量也处于白色耳机芯片市场的“金字塔尖”。据腾讯深圳援引业内人士称。com,罗达二代芯片批发价90元,罗达三代透明模式批发价120元,罗达三代降噪透明模式批发价220元。
这和我们在白耳机销售行业从业者张琦那里看到的价目表基本一致。
(罗达芯片版白牌耳机价格参数表,来源:白牌耳机销售行业从业者张琦)
03、白牌耳机还能走多远?在消费电子领域,白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义来说,叫不出名字的品牌都可以算作白牌。
电商平台卖几十块钱一副的无线耳机,外观和苹果AirPods差不多,属于白牌范畴。但就像白纸可以染成各种颜色一样,白牌耳机可以做成任何品牌的耳机。
耳机爱好者徐大伟是资深的耳机行业观察家。他出门一般会带一个半斤重的选手。在他看来,白牌耳机市场会长期存在。不过,徐大伟也指出从长远来看,白牌耳机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减少,因为品牌耳机也在推出低价产品。
国产电子品牌从不回避价格战。根据某电商平台最畅销的无线耳机,红米的Redmi AirDots和联想的thinkplus部分型号售价不到100元。“如果差价不大,你会选择品牌耳机还是白色耳机?”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恐怕还是会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品牌知名度越高,越容易被信任。
有HiFi发烧友对市场表示“大厂更靠谱。这款耳机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调节起来极其复杂。”一个买了白色耳机的用户讲了自己的经历:“如果有用,就听听”。
《我爱音响网》报告显示,参考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规律,品牌厂商会凭借产品质量、品牌溢价、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优势,抢占白牌市场份额。根据更早的统计,2007年,中国至少有1.5亿部山寨手机。随后,随着“中华酷联”、“小米OV”等手机的兴起,山寨手机逐渐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相比之下,白色耳机的生命力要顽强得多。
与手机产业链不同,TWS耳机的门槛很低,几十万就足以生产一款新耳机。因此,虽然白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减少,但不会被TWS耳机这个品牌甩在后面。据行业预测,到2024年,TWS耳机市场出货量将增至10.5亿副,其中白牌耳机出货量将超过5亿副,市场份额仍将超过40%。
所以,生存空对于整体的白色TWS厂商来说不是问题。但具体到某白牌厂商,情况并不乐观。如前所述,依靠仿制的白色耳机总是面临专利侵权的风险。另一方面,白牌厂商能够获得的实际收入有限,会直接限制其发展。
在手机领域,苹果能拿走全行业70%以上的利润,靠的不仅仅是技术优势,还有品牌红利。耳机行业也是如此。
在徐大伟这样的发烧友看来,AirPods在性能参数上是不错的,但在实际性能上存在瑕疵。比如分析力不强。当同时演奏多种乐器时,无法清晰地分析每种乐器的声音。而一些国产品牌厂商,比如曾经挖走了“索尼音频部灵魂”Kaoda Naokita,自己研发芯片的华为,有一些产品的性能指标并不逊色于AirPods。
不幸的是,就TWS耳机的销量而言,苹果仍然引以为豪。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华为和小米仍然需要加强在耳机市场的存在。白牌厂商如果不能自己贴牌涨价,就只能自己看着别人吃肉喝汤了。对于中科蓝汛这样的低端耳机芯片厂商来说,必然会受到冲击。
山寨手机的没落是前车之鉴,靠低端业务不是长久之计。
(注:王、、张琦为化名。)
(除单独标注出处外,以上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作者|顾明明、李楠,编辑|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