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2021年,电商平台经历了很多风雨。在严格的监管下,它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整顿混乱,并承担起规范自己业务的责任。互联网行业流量的整体下滑,也促使各大电商平台着力提升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2021年,电商平台出现了新的问题,同时,新的秩序正在建立。平台型电商未来该何去何从?
接替范姜掌管大淘宝业务一个月后,戴珊开始了第一把火。
1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baba)负责中国数字商务的总裁戴珊通过内部信宣布,淘宝和天猫将在后台全面整合,这意味着淘宝将形成统一的平台机制。
天猫和淘宝的合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人员和机构的精简,其背后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战略重心从流量主导转向产业主导的体现。事实上,2021年天猫多次提出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深度结合,结合必然延伸到供应的上下游。天猫和淘宝合并,将为组织架构奠定基础,扫清障碍。
或许这是岱山对2021年电商平台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后的决定。
反垄断调查,电商主播退税风波,流量红利下降,2021年电商平台出现新问题,新秩序也在构建中。平台型电商未来该何去何从?这不仅是阿里巴巴,还有JD.COM(JD)和拼多多(PDD)。
一、监管重锤来临,合规成为第一要务临近2021年底,直播商界发生了一件大事。
去年12月,被称为“直播一姐”的维雅因偷税漏税被浙江省杭州市税务局追缴罚款13.41亿元。就在维娅出事前一个月,有货主播悉尼和林珊珊刚刚分别因偷税漏税被罚款6555.31万元和2767.25万元。
处罚公布后,维雅道歉并表示完全接受税务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并积极筹措资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就有消息称维雅涉嫌逃税,但此后维雅在“双十一”期间一直直播,打消了外界的疑虑,直到12月宣布处罚。之后,Viya微博、Tik Tok、淘宝直播间相继关闭,悉尼、林珊珊也销声匿迹。
直播能赚多少钱?
艾瑞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年增长率197%。预计2023年直播电商规模将超过4.9万亿元。曾经负债6亿的罗永浩,在进入直播领域后,迅速上演“真回归”。不久前还从限制高消费名单中消失了。
赚钱的同时,带货直播的乱象层出不穷,假货、商品质量问题、刷单、年底偷税漏税等等。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出类似的新闻,其中不乏头上带货的主播。“野蛮生长”是近年来带货直播发展的共识。但一个缺乏规范和混乱的行业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合规将成为2021年电商平台的一大任务。
除了货锚,平台利用行业优势强迫商家进行的“一二三”行为也在2021年被严厉打击。在国家反垄断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也被罚款。
“电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监管滞后的,这在互联网行业相当普遍。一方面,在新业态发展初期,政府会给予较为宽松的环境支持其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其发展中的不合规行为也缺乏相应的规范约束。”长期观察电商领域的人士告诉汕头财经,“但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平台企业利用优势侵害市场和消费者时,必须建立行业新的管理秩序,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是为了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规范的电商平台新秩序需要监管成为常态。澳头财经了解到,早在去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就专门下发通知,明确2021年底前能主动举报并及时纠正涉税问题的网络主播,可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Viya的处罚,预示着直播电商的发展将进入规范时代,也提醒平台,未来平台也要承担相应的规范自身业务的责任。
二、从数量到质量,电商平台向供应链发展反垄断、追税等法规趋于严格,这是2021年电商平台的大背景。在此背景下,以往热闹的电商节日在2021年显得有些“冷清”。去年双11各平台低调处理销售数据冷清。
澳投财经发现,去年JD.COM、天猫、拼多多等平台的“6·18”、“双11”销售数据仍在增长,但增速已不如从前。在对外宣传上,相对于数据的数量,各平台都把数据的质量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增速下滑,对发展质量的重视是结果,电商行业流量红利消失是原因。
面对互联网行业流量的整体下滑,深耕供应链上下游,更好地匹配供需关系,提升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将成为电商平台未来竞争的重点。这在去年的“双11”就已经有了苗头。2021年,“双11”比以前提前了4个小时。这种变化就是电子商务平台对于服务的变化。
“作为电子商务的推广手段,更早的‘双11’出于销售数据注水的考虑,将开场时间定在午夜。随着打折、低价商品的推出成为常态,‘双11’的消费体验成为第一位。”前述观察人士告诉汕头财经。
在提升服务的同时,各平台也开始深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让互联网赋能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而不是单纯的做一个“零售企业”。
“JD。COM是建立在供应链基石上的数字智能公司”是JD.COM集团总裁徐磊对JD.COM的定义;“随着对数字商业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自我意识更加清晰,我们希望最终成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更好的公司。”这是阿里巴巴CEO张勇对阿里巴巴的期望。
碰巧的是,JD.COM和阿里都把目光放在了改造供应链上,D2C成为了他们努力的方向。
所谓D2C,就是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上商店直接接触消费者,洞察消费者需求,调整经营策略。背后是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深度结合,也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深度结合。
借助D2C模式,D2C品牌如完美日记、三杯半咖啡等。都是通过天猫跑出来的。去年“双11”期间,服装品牌杰克琼斯通过与京东的合作,深刻洞察了消费者的需求。COM的供应链和数字潮流项目,最终做到了男装排名第一,超过去年新品增长15倍。
走向供应链,深入企业产品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等环节,是电商平台未来十年的新出路。
记者:肖敏,实习生:云升;微信官方账号:theSankei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hWJtZUKH0KcrT2bR_WLzxg
本文由@澳头财经授权,以产品经理的身份发布给大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