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每日经济》20日报道称,根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的数据,韩牛中野律纪(韩国原产牛肉)的最新价格为每100克17274韩元(折合每公斤2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000元)。100克韩国五花肉的零售价也涨到了2700韩元左右,比去年上涨了近30%。
10月20日,首尔市中心一家大型超市出售猪肉和牛肉。
韩牛是韩国的“优质产品”,价格是进口牛肉的好几倍。最近物价的飞涨已经让韩直接成为的“奢侈品”。
涨价的不只是韩牛。韩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韩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用于衡量居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连续上涨,10月同比增幅有望超过3%(一般定义为通货膨胀)。
这将是韩国近10年来首次出现3%以上的物价涨幅。韩国财政部表示,该国经济正经历持续的不确定性。
政府并没有无所作为。事实上,面对物价上涨,韩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但是牛肉等价格就像韩国的房价一样,政府越是努力调控,涨的越快。
韩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洪南基表示,预计韩国10月份CPI将超过3%。
如果说泡菜是国菜,那么烧烤就是韩国社会福利的标配。没有吃烧烤的自由,无异于剥夺人的快乐。
在首尔工作的文山祖一直平躺着。他告诉See the World,他获得了25万韩元的政府补贴,但这笔钱不够支付他的房租。他没想到物价会下跌:“物价会继续上涨,就像房价一样。政府控制不了市场价格,它(价格)只会自己加油。”
文|汤兴
本文转载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KSJ-世界观”(ID:KSJ-世界观)。原文首次发表于2021年10月21日。原题为《1000元/斤,吃肉如割肉》,不代表智库观点。
1“食物膨胀”
《首尔经济新闻》用“蛋白质通胀”(protein+inflation)一词来形容最近韩国肉、奶、蛋等产品价格飙升。媒体指出,蛋白质含量高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韩国家庭的食品支出负担加重。
以韩国生鲜电商巨头Market Kurly的数据为例。从10月15日起,一级韩牛牛排(200g)的价格从3.1万韩元涨到4.2万韩元,上涨了约35%。一级韩牛脊(200g)的价格也从2.5万韩元涨到了2.69万韩元,当地五花肉从1.24万韩元涨到了1.3万韩元。
一名市民正在韩国一家大型超市挑选商品。
每天的“口粮”都在增加。看世界了解到,首尔铜仁市场当地五花肉(600g)价格从8月份的1.6万韩元涨到1.8万韩元。
因为本地肉是韩国的高端食材,普通家庭每天主要吃进口肉。然而,目前,进口肉类的价格也在大幅上涨。根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披露的信息,进口五花肉价格为每公斤14133韩元,比一个月前和一年前分别上涨2.4%和29.6%。
韩媒预计由于全球物流危机导致海运费飙升,进口肉类价格将长期居高不下。
在韩国论坛里,还是有很多网友吐槽,餐饮店在涨价,不涨价的店铺在悄悄降低肉的重量。
韩国经济指出,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相比,牛肉和猪肉的短缺越来越严重。因为防疫措施,人们外出就餐减少,家庭对生肉消费的需求持续增加。与2019年相比,韩牛和中国进口牛肉的平均采购量分别增长了11.5%和1.8%。
一名韩国市民正在挑选猪肉。
但韩国国内肉类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导致肉价整体上涨。当地生产力有限,进口量也因全球物流危机而下降。截至今年9月,根据韩国海关总署的数据,由于海运费增加,1-8月猪肉进口量较正常年份减少18.7%。
有分析指出肉价飙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肉类加工企业的用工荒。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劳动力成本增加,肉类供应价格不可避免地上涨。
此外,作为高蛋白来源的鸡蛋和牛奶的价格也在飙升。在市场Kurly上,每箱鸡蛋的平均价格约为7200韩元,是去年同期的近两倍。
对于牛奶等乳制品来说,涨价的接力才刚刚开始。据悉,8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首尔牛奶、每日乳业、南洋乳液等各大公司本月将纯牛奶价格上调5-6.1%。不仅纯牛奶,果味奶和乳酸菌也会被调整。
10月19日上午,首尔一家加油站的价格牌上显示的汽油价格为2563韩元。
韩国经济担心面包、咖啡、冰淇淋等相关食品的价格也将陆续上涨,“牛奶暴涨”将成为新的热词。
“蛋白质扩张”正逐渐向“全品类扩张”发展。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信息,10月份菠菜(1kg)零售价为10260韩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7.2%。同期生菜(100g)从917韩元涨到1514韩元,上涨65.1%。
10月1日,韩国可口可乐制造商和经销商LG过上了健康生活,便利店的芬达、雪碧等36种主要饮料价格平均上涨5.9%。《每日经济》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饮料价格上涨是因为原糖(未精制糖)、包装材料等辅料成本的增加,以及人工和物流成本的增加。年初以来,PET、铝等国际原辅材料价格涨幅均超过30%。
在首尔一家超市,市民正在选购蔬菜。
韩国《中央日报》指出,原油价格上涨作为价格变化的信号,带动了所有产品价格普遍上涨。
韩国财政部表示,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韩元对美元的汇率是近期整体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延世大学经济学教授程泰银表示,“最近国际油价上涨导致物价压力增大,预计韩元走软将持续很长时间”。他认为,价格上涨将持续整个第四季度。
2补贴越多,就越高
“拿补贴,吃韩牛。”
9月份国家补贴的发放也被许多韩国专家认为是价格飙升的一个因素。
韩国政府的“疫情灾害支援基金”不是有选择地给生活贫困的人,而是几乎无差别地分发给全国近90%的人口。韩媒称这笔资金会刺激人们的消费心理,导致一次性消费增加,长期来看会助推通胀。
在釜山的一个水果批发市场,市民正在选购。
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在政策公布时公开表示,“当物价持续上涨时,补贴很可能导致物价快速上涨”。韩国Tankook大学经济学教授金敦基认为,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发放补贴,是因为不愿在中秋节前放弃舆论导向。
据《每日经济》报道,9月份刚收到政府的灾害支援金,牛肉价格就上涨了5%左右。
媒体指出,韩牛价格根据救灾物资的分配而波动,起到了刺激牛肉需求的作用。
今年5月新一轮紧急灾害扶持基金发放后,一级韩牛价格开始全面上涨。经过去年的两轮补贴,牛肉的需求也大幅增加。韩国农村振兴院去年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人使用政府发放的灾害支援基金购买农产品,其中34.4%的人购买了韩牛,44.6%的人增加了猪肉购买量。
自8月16日以来,农心包括“新拉面”在内的方便面平均价格上涨了6.8%。
大型连锁超市乐天玛特的数据显示,从补贴开始到10月17日,牛肉、猪肉等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7%。
在最近一轮补贴之前,政府吸取了去年的教训,采取了大规模的先发制人措施,增加了蔬菜和肉类的供应,并举行了肉制品折扣大赛,但都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
有分析指出预计随着灾害支援资金的耗尽(约两个月),补贴引发的通货膨胀将逐渐消退。
与此同时,韩国价格信息研究院负责人李东勋表示,加工食品价格一旦上调,即使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也几乎不可能再次降价。综合考虑气候、人力成本、物流等客观因素,预计价格波动仍较大。
3个惨不忍睹的个体户
除了普通消费者,个体户贸易商也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自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个体商家因经营困难而倒闭。尤其是首尔首都圈,限制店铺营业时间和用餐人数的措施已经实施了近一年,直接打击了当地的个体户。
10月8日,首尔市中心明洞一家店铺的门上挂着铁链锁,上面写着停业通知。
据韩国统计厅统计,截至今年9月,韩国个体户比例首次跌破20%,创下1998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今年上半年,约有48400家倒闭的个体工商户领取了政府发放的类似“遣散费”的黄伞津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
屋漏偏逢连夜雨,苦苦支撑的个体户遇到物价飞涨,苦不堪言。
在首尔龙塔洞做了25年烧烤生意的金(音)说,她所在的街道有一半以上的店铺都关门了:“从来没有这么难,食材价格涨得太高,房租、电费、人工费都在大幅上涨”。
在首尔龙山区经营餐厅十年的林觉得自己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慈善:“第一次遇到这么严重的涨价,除了外卖平台手续费和食材成本,基本赚不到什么钱”。
今年8月,首尔钟路区一家餐厅的午餐时间依然不景气。
他们抱怨没有感受到灾害支援基金的效果,在韩牛的狂欢与他们的利润无关。
韩国计划下月放宽防疫限制,这对餐饮业是一个积极信号。不过个别商家还是很悲观。
《朝鲜日报》近日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近八成个体户认为,随着今后物价继续上涨,他们的生活状况会变得更糟。而且大部分都是在贷款,担心通货膨胀增加利息负担。
与文山祖的列平不同的是,个体户的焦虑,物价上涨怎么缓解,什么时候缓解?[/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