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笑笑,笑笑,敏敏,奥菲寺的鱼羊
qubit |微信官方账号QbitAI
张朝阳是真的沉迷于当物理老师。
刚直接上完一节线课,当场手推质能方程,整个黑板墙几乎贴不进去。
这个姿势,不就是你老师的风格吗(手动狗头)?
没地方继续扣了。在擦黑板之前,我得说一句“我舍不得擦”。
讲台上姿态饱满,而讲台下的学生则在疯狂地记笔记,比如第一排的李永乐,相当认真。
线上直播的气氛也相当热烈。虽然是“网络课程”,但学生们也很积极。
嗯,看来张老师真的不仅仅是一个姿势。确实有两把刷子。
其实说到物理,张朝阳的资历就是杠杠的。
1986年,张朝阳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同年获得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博士后工作三年,1996年回国创业。
离开物理20多年,张朝阳对它并不陌生。他一个多小时没看书了。最后他推导出质能方程E = MC,让网友看到了一个互联网大亨对物理发自内心的热爱。
难怪有网友说张朝阳讲物理的时候“眼里有光”。
那堂课张朝阳到底在讲什么?
演讲的核心内容是狭义相对论。
张朝阳最早推导出“运动的尺子变短了”“运动的钟变慢了”的相对论,就是著名的洛伦兹变换。
然后说说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然后质速关系推导出质能方程,全程广泛使用微积分,提高了知识直播的门槛和水平。
在这节课结束之前,“张老师”已经在物理科普领域工作了一段时间。
他的第一堂物理直播课将于2021年11月开始。
张朝阳称这是“第一次上物理第一课”,从一些力学基本公式的推导开始,最后延伸到马斯克飞船、中国空站等时事应用。
授课方式也是不是PPT翻页,而是像直播聊天一样,张朝阳一边在平板上画图、推理一边介绍物理公式,仿佛例子都是当场想到的:
△现场画面
其实在物理课开始之前,张朝阳也讲过一段时间英语。
但从题目中精心总结的内容和知识点以及每次近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来看,张朝阳的每一节物理课都是真的“有备而来”:
△英语课回放简单默认标题。
张朝阳的第一堂物理课,第一次就获得了近2000条互动评论,相比英语课平均100多条的互动评论,非常受欢迎。
之后,张朝阳的物理课“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举办30多届。从难度来看,高中到大学的物理都有涉及。
从机械物理课开始,基本概念如能量守恒、光散射、温度、普朗克、电磁场等。都是我们在高中物理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学过的内容。
不过后面的课题几乎都是大学物理专业术语(颇有点华而不实的赶脚):
但同时,一些我们高中物理没学过的知识点或者书本上没有的科技普及应用也会适当延伸。
就连张朝阳也会来一些口头背诵,以“无白板,不扣分”的解释吸引大家:
随着这些物理课的直播,网友的反应也逐渐从“老板的物理课”“看搜狐CEO怎么说物理课”的态度转变为试图理解知识的状态:
△第一节课vs开学后两个月
“卷”到飞起的科普圈无独有偶,近日,一段物理课的视频在著名学习网站哔哩哔哩上冲击排行榜前十,播放量300w+。
视频的主角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粉丝们亲切地称呼她:吴奶奶。
然而,她的视频非常硬核。比如这一期的最新一期就是讲解宇称不守恒定律。
要说这个规律本身其实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
它是指弱相互作用中相互镜像的物质运动的不对称性。最初由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吴健雄用钴60验证了它。
吴奶奶站在镜子前,用了一点剪辑魔术,只用了2分钟就给大家普及了这个定律。
这也是她一如既往的视频风格,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道具,用简单直接的实验来呈现晦涩难懂的定理。
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哔哩哔哩、Tik Tok、快手吸粉过百万,她的ID叫“不要刷题”。
甚至有网友表示,看到了吴奶奶用电磁炉炒电线的实验,了解到了自己三年都没搞懂的楞次定律。
和张朝阳类似,这位吴老太也是物理系的,也是意义非凡。
她叫吴颐人,是同济大学的退休物理学教授。她是物理演示实验室和教研室主任。
因为父亲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吴仁仁从小就在学习物理科学。
从他们的实体视频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和学习内容正在各大视频平台逐渐爆发。
其实还是有很多学者一直在尝试做科普。
例如,另一位物理学科普领域的熟人,北师大物理系的赵征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相对论和黑洞的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还有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王。
网友们评价他的科普地理知识,就像爷爷讲故事一样有趣。
看来现在各大视频平台真的要变成学习基地了。
不管怎样,你有私人科学博主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结束-
量子QBITAI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前沿科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