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几块炸猪排都可能过度包装。/外貌关联度100%
回想十几年前,我们没有什么高贵的丝带蝴蝶结,也没有高级的蓝色绒布,日子依旧。
十几年过去了,商人早已在日益复杂的包装中渐行渐远。他们越是自以为聪明,就越是自我陶醉不能自拔。反而得到了商品的快乐,越来越单薄。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春节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业收寄包裹7.49亿件,也就是说,随着复工,不仅是难以回头的生物钟,还有物流年后爆仓的传统。
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货物,你会留下多少个包裹?你一瞬间扔掉了多少包裹?
各大博主的春节公关礼品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哔哩哔哩截图
什么是包装?而什么是过度包装?曾经有人在网上问:“一包装的口罩是不是过度包装了?”
这个问题挺尴尬的。如果说口罩为了保证卫生而单独包装还情有可原,那么超市里“一包”的苹果和草莓就让人不得不思考其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涨价吗?
泡沫网比第一幕的草莓更壮观。/微博网友截图
去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50批次产品中有12批次包装计量检测不合格。其中,美容产品成为重灾区,人们长期停留在过度包装的世界中,即使是垃圾也会五颜六色。
彩妆博主的开箱视频比上图丰富多彩多了。/微博网友截图
据不完全统计,城市固体废弃物中有33%是毫无艺术气质的包装废弃物。每天在高速公路上飞的2.4亿个快件,每一个都装满了气泡膜、塑料袋、大黄粘纸。
按照一个包裹0.2公斤的标准,这些包裹加起来差不多有1.5亿成年人的重量。
这个世界已经负担到这个地步,商家们还是不愿意停止他们的花式。
层层包装背后,是成堆的垃圾。/过度包装的终结
江湖中不乏过度包装的传说。你准备好迎接元宵节礼物的洪流了吗?
没有奢侈品,没有包装
如果一百年后,历史课本上有一章是消费主义时代,建议老师列出21世纪的各种外包装,相信无论学生多么笨拙,也能感受到沉迷于金钱和衣服的力量。
还记得中秋节被月饼盒主宰的恐惧吗?
人们都说“月饼六两,礼盒三斤”,这是真的。现在的月饼盒每到节假日都是从头到尾双开。
打开门后,内容是一个穷人无法想象的世界。没有五仁莲子,只有无尽的旋转木马,嫦娥剪纸,灯笼霓虹灯,苏州园林,音乐精灵。
比如优衣库月饼,拉出的大半圆抽屉,是中式扇形旋转抽屉,里面嵌着一对金色刀叉和两个空窝月饼;
更不精致的礼盒是纸盒盒。/哔哩哔哩@灯笼正在起飞。
以太阳镜闻名的时尚品牌Gentle Monster也来凑热闹了。拉链一拉,里面是淡雅的深色绒布,点缀着夜幕下的四块月饼空。
这就是奢侈品的快乐吗?
巧合的是,李佳琪在去年的一次直播中打开了盒子。当他面对一个巨大的血红色皮包和一个俄罗斯玩偶式的包装盒,从纸板里抽出一支护手霜的时候,他沉默了,撇着嘴看着kenzo,看着屏幕,看着助理,他却大喊了一声“谢谢”。
其实不仅仅是李佳琪,各大博主随机选取的视频,无论是化妆品、日用品、医药用品还是小礼品,都能看到商家出奇制胜,用花里胡哨的包装告诉顾客“你是最尊贵的”。
有网友买了三支口红,背到一个15cm长的大箱子里,里面装着一张占了半个箱子的京剧剪纸。她专程去了解这个剪纸对口红有什么帮助,结果无济于事,纯艺术。
谁能想到只有三支口红能有这么大的面条?/哔哩哔哩@只剩下几分钟了。
有人激动地拿回了电子阅读器快递,坐在办公室里开始了漫长的开箱仪式,五分钟撕掉八九层包装纸,这样才不华而不实,但很难相信这还是那个提倡无纸化的Kindle。
电子阅读器包装,给自己留个面子吧?/哔哩哔哩@嘻哈呵呵
很多时候,网友对这些扑朔迷离的场景一笑置之。然而,当一个农民工兴奋地拆开公司派发的豪华新年大礼包时,羊头卖狗肉的巧妙想法,不禁让劳动人民的脾气大了起来。
“哔哔,反诈骗中心?”/微博网友截图
老板给你画下一年的大饼,你怎么连一种无力感都没有?
回想十几年前,我们没有什么高贵的丝带蝴蝶结,也没有高级的蓝色绒布,日子依旧。
十几年过去了,商人早已在日益复杂的包装中渐行渐远。他们越是自以为聪明,就越是自我陶醉不能自拔。然而他们却在获得商品的快乐,越来越瘦。
用变装魔术掀起消费主义潮流
在过度包装的喧嚣声中,一位自称18线彩妆设计师的博主反思道:“为什么有人在评价弹幕里指责我过度包装?”
评论区对过度包装的批评让设计师自我怀疑。/哔哩哔哩截图
从一次痛苦的经历中,她开始把自己设计的产品一件一件的拆解,并对契合度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要在纸箱外面加一层糖果袋?因为糖果包是塑料薄膜的迭代,做了美甲的小姐姐不用担心刮破塑料薄膜会刮到指甲。
为什么会有塑料薄膜?因为有无数消费者用奇迹拆开纸箱,把用过的口红原封不动放回箱子里要求退货,但店家却无力反驳。
一层一层的分析包装后,每一个纸盒子,糖果袋,硬纸板,似乎都在起作用。/哔哩哔哩截图
为什么要在纸箱上再加一层纸板?因为无处不在的暴力物流,纸箱会被压碎,纸板是盘古不屈不挠的存在。
为什么要在快递箱外面再加一个快递袋?因为可以保护快递盒不脏,而且节俭的粉丝会省一笔钱买收纳盒。
同样,零食行业的商人也能给出无懈可击的答案。比如100g的饼干,分别装在5个小袋子里,方便取出食用。例如,用野餐级餐具的钓鱼餐就是为了防止渗漏...
网友:“我要砂锅粥,不要砂锅粥。”/哔哩哔哩@Makyyang
1000种包装方式有1000套解释,对于每年180万吨的包装垃圾,也可以成为一部装饰艺术史。
第一个向形式主义设计开炮的设计师来自大西洋彼岸。从可口可乐的Logo到雪佛兰,雷蒙德·洛伊走了一条奢华快速的推广设计之路,成为《时代》杂志第211期的封面人物
雷蒙德·洛伊的设计很好地说明了“形式追求市场”而不是“形式追求功能”。/哔哩哔哩@罗晨野
在工业革命之初,美国人民为明星雷蒙德·洛伊花了很多钱,而不是为商品本身。
中国人说“换汤不换药”,但这在消费冲动面前总是无力的。
消费主义最优越的行动是掀起一股潮流。药还是那袋药,外壳却从一张破油纸变成了英式下午茶拼盘。日复一日,破油纸被贴上“过时”的标签,一切都符合精致。用最不费力的变装魔术,掀起最高消费浪潮。
即使性能不变,也不妨碍包装设计的快速发展,不让人撕支票。/哔哩哔哩@罗晨野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这被称为计划废除制。消费也不过如此。最了解人性弱点的一方,永远是商人。
去年,轰动整个上海滩的普拉达菜市场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买椽子还珍珠”,丈母娘盯着新鲜的芹菜,时髦的KOL做了一个眼花缭乱的普拉达购物袋,菜场旁边的垃圾车堆着刚交钱的水果蔬菜。
这是艰苦朴素的人所不能理解的。/@新闻晨报
如果说包装纸是最直观的物化,那么各种火锅店、奶茶店越来越夸张的超级贴心服务,是另一种精神上的过度包装?
用《非诚勿扰》里葛大爷的话来说,就是把脚当脸伺候,从进门的美甲到桌上的生日快乐,逐渐打通每个人的总督脉,至少在客户还没反应过来的期间,商家赢了。
乍一看,作为消费者,我们被宠坏了,就像贻贝中的珍珠。其实我们早就离不开忽明忽暗的蚌壳了。
精致的垃圾盛宴,不要也罢
我们需要这种绷带包装吗?
周轶君在圆桌会议中提出一个观点“信息的表达不能超越信息本身”如果一支口红本身就是信息,那么信息的表达就值得玩味。
是带着五颜六色的祥云而来,还是采取最原始的方式独自骑行?我们从发货追溯一下,看看商家愿意花多大的力气来表达这款口红。
仔细算算这笔账:有人为它设计了包装盒,有人在上面放了拉菲,有人写了品牌情书,有人送了卸妆湿巾,有人搬出了Logo美工器,有人在里面装了五倍长的防震气柱。
我一时分不清是订了气柱还是碳粉。/哔哩哔哩@锅的魔盒
就这样吗?你有点看不起万物互联时代。这款口红还有独立的GPS定位线,从哪个仓库到哪个仓库,从哪个分拣站到哪个分拣站,从哪个快递员到哪个快递员,一目了然,令人心动。
当一个快递员不小心丢了一件或者送错了,这支口红的故事就会变得更加激烈。就因为这个损失,一个骑手的工资马上就要被扣,一个站的声誉马上就要被打压。我们忙着支付下一次网购的费用,甚至接到快递员非常抱歉和诚恳的电话。
消费时代的商人更全面,彼此服务更认真,一堆小礼品让利,一系列真诚的客服发言,一盒巧妙的设计堆叠,一盒防震防漏的泡沫填充...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共同表达的信息,只是一支口红。
在这幅精致的画面中,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有人要为这种过分美好的表情付出代价。
拖到郊区的包裹会以怎样的方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Unsplash
城市丽人每年仅快递这一项生活工程就要消耗900多万吨的废纸,约180万吨的塑料垃圾,以至于网络名人中某零食的高管通过倒卖自己公司的废纸箱就能获利68万,成为当代互联网的又一奇葩新闻。
当然,在汹涌澎湃的消费大潮中,也不是没有人尝试过逆流而上,比如日本流传至今的吕锋的包装手法,一块方巾包好一切。
无论是易于包装的饭盒,还是奇怪的透明酒瓶,京都人都能找到一种最靠谱的包装方式。他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展示包装魔术,展示布料最精美的部分,以示敬意。
鲁夫的礼物都在方巾里,不需要华丽无用的铺张。/“定制包装:含义”
虽然不能抵抗暴力物流,但是抵抗超市里的手提塑料袋,大盒子小盒子,夸张的额外装饰。
始于室町时代的简易包装法,一直被小心翼翼地沿袭下来。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物化浪潮的抵抗。
腐神的故事,还记得吗?/千与千寻
王小波说:“生活方式就像一个曲折的长篇故事,或者像一个让人迷失的迷宫。可惜,任何一种消极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细节,才显得有趣。人们会沉浸在这种乐趣中。”
作者写这段话的时候,我们的包装还远没有这么复杂,但当它被用来形容几十年后人们对过度包装爱恨交加的态度时,似乎并没有违背。
参考资料:
1.中秋月饼的包装盒你会怎么处理?“,嗨,阳光公园,外外路,2021.09.22
2.什么是大众消费主义?、哔哩哔哩@罗2019年9月12日
3.《疯狂抢普拉达纸袋的人,放开菜市场》,《新周刊》,颜飞,2021.10.13
4.“高管转卖纸箱68万元,网络名人零食过度包装该停了”,中国食品工业,左玉清,2021,(12),124-125。
5.又是一年“双十一”,如何解决过度包装问题,深圳特区报,赵志江,2021.11.01
6.“快递到了,快递包裹去哪了?界面新闻,牛早霞叶展航,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