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WonderLab在微信官方账号推出新品,这是该公司“双十一”结束、微博和微信沉寂一周后的又一大动作。
以代餐产品起家的WonderLab,依靠营销成功“出圈”,如今已成为各类消费品培训班必提的成功案例。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底,WonderLab在官方微信官方账号发布第一款代餐奶昔后,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WonderLab在天猫代餐品类中排名第一,当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
代餐产品“破圈”后,Wonderlab也迅速推出维生素泡腾片、纤维粉等产品,将品牌形象从单纯的“瘦身”标签升级为“新营养健康”。今年“双十一”,WonderLab的市场份额为24%。
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时表示,Wonderlab的成功在新消费行业并非独一无二。比如,三只松鼠,江,等。都是依靠互联网思维的高效营销能力,从大品类中找到小切口,快速破圈。但高光时刻过后,这些品牌的长期发展还是个问题。
为什么神奇实验室?
江创始人曾提出一个品牌破局模式,即“高大上新”,其中,“大,即产业规模要大;小就是切口小。”
在减肥的“事业”中,代餐产品之所以总能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胖与吃”的矛盾。欧睿国际的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根据第一财经和天猫的调查,绝大多数减肥者每年在代餐上的花费超过3000元。
换句话说,这个市场足够大,可以支撑企业。
在切口上,Wonderlab将自己定义为专注于“90后、90后女生减肥场景”,围绕这部分人群打造产品。其实Wonderlab关注的与其说是“90后、90后女生减肥场景”,不如说是年轻一代“群居动物”的社交场景——要在“颜值即正义”的今天保持良好的姿态,在高压工作中实现“奶茶自由”。
“奶茶”的自由催生了“奶茶社交”的场景,一批茶饮料品牌乘虚而入,随后奶茶引发的健康问题养活了Wonderlab这样一个以“奶茶自由”为卖点的代餐品牌。所以直到今天,奶茶味代餐奶昔贯穿了Wonderlab代餐的核心。
确定了产品的核心之后,想要打造同品类产品的差异化,还得在品牌文化上下功夫。与行业内的中外巨头相比,Wonderlab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把产品做成可以随身携带、颜值符合年轻一代审美的外观。
这类产品不仅完美解决了老代餐产品容量大、无法携带的问题,还增加了饮酒频率,更贴近目标人群的审美。
在营销上,Wonderlab完美诠释了“品牌如何成长”的策略。“品牌如何成长”的策略,源于南澳大学营销学教授拜伦·夏普的一套营销逻辑:疯狂砸广告,实现心智渗透全覆盖。
代餐产品本质上是局部的。在知乎、豆瓣等社交媒体上,网友自发提出“XXXX代餐产品是否是智商税”的话题,一直占据着较高的流量点。除了产品的话题性,Wonderlab的营销被网友称为“魔术”。其高效的全球流量推广,品牌知名度开启后的快速跨界联合品牌推广等。,都是这个品牌迅速破圈的原因。
2020年,Wonderlab的朋友圈广告一度被网友嘲讽,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广告内容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其数量和频率都达到了“就那么一点点开”的程度,从而在朋友圈社交流量中形成了“神奇”的传播效应。
微博中一位网友表示,“如果不是Wonderlab广告,我根本不会发现我的朋友圈里有这么多活人”。然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话题是流量。本文作者向同事推荐Wonderlab时,第一句话就会问,有用吗?
第二句是,我来试试。
据行业组织透露,Wonderlab也推出了oCPM智能发射。
OCPM是朋友圈广告的一种竞价方式。品牌可以根据实际推广需求定制广告的优化目标,并对优化目标进行竞价。Wonderlab利用这种方法来确保广告在第一时间使用反馈数据来匹配目标用户。数据显示,Wonderlab的广告比业内其他广告增加20%,提高效率30%。
全世界的传播很快让这个品牌出了圈子,但也招来了非议,就是把投资人的钱放到了营销上。当然,比起朋友,Wonderlab真的应该是没钱“烧”的。
据中国财富网不完全统计,Wonderlab的竞品中只有“Smeal”品牌获得了两轮融资,其他竞品品牌目前均已自给自足。2019年1月至今,Wonderlab已获得六轮融资,最近一轮是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的股权融资。
图片:天眼查APP
Wonderlab及其宝洁部门创始人背后的资本
说起Wonderlab背后的资本,还得从品牌创始人肖国勋说起。肖国勋曾担任P&G区域市场负责人,创业后曾担任商辂地产联合创始人。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刘乐此前是腾讯电商食品品类运营负责人,也曾在宝洁担任区域市场负责人,在互联网圈和快消品圈有一定资源。
2015年,两人开始合伙做彩色沙拉,2019年,共同创办了WonderLab。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好色沙拉还是WonderLab,IDG资本都投资了天使轮或者A轮。
此外,根据中国财富网的观察,WonderLab本轮的投资者“钟情”新消费类公司。如天途投资已投资、百果园、小红书、江;黑桃投资对“新零售+”一直钟爱有加,一提到同类公司就趋之若鹜;最近加入WonderLab的淡马锡也在中国投资了Manner Coffee、袁琪森林和Hi Tea。
肖国勋很少在公开采访中露面。在为数不多的报告中,他已经提出了自己对新消费产业发展的理解,这可能是他长期受到资本青睐的原因之一。
他认为,做消费行业,要选择大赛道,然后操盘手要敏捷稳健。很多新消费品,生于流量,死于供应链。
“创业公司的机会是节奏,不断强化自己的长板,形成自己的战略。等网站越做越大后,我再抢着做下一阶段。”
他的几个观点在WonderLab品牌的发展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健康的轨道不需要解释。在供应链的稳定性方面,2019年WonderLab宣布恒美食品成立运动营养食品联合研发中心,2017年获得“运动营养食品专用膳食”生产资质,拥有FSSC 2000和HACCP认证。
从节奏上来说,WonderLab的循环速度是惊人的,品牌延伸速度也是惊人的。代餐奶昔出来后,WonderLab很快推出了其他营养品。在营销方面,品牌也在2019年进行线上销售,2020年打通线上和线上全渠道,线下渠道超过10000+。
问题:生于交通,死于_ _ _ _?[/s2/]
11月18日,WonderLab在其微信官方账号推出“代餐粥”。更多非新兴产品的创新似乎已经成为WonderLab的固定玩法。
WonderLab定位于“Z时代90后-95后”女性,但其动作始终向主流靠拢。与身体管理相关的类别,如代餐、益生菌、脂肪“阻断”剂等。,由WonderLab出售;WonderLab也在销售流行的口腔美容产品,如透明质酸。
首先,在对市场的掌控上,WonderLab是否已经从创业初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转变到了要先“滚”市场的地步?
其次,在构建品牌护城河的阶段,WonderLab依然逃不开互联网消费企业“代工”的问题。代餐奶昔被曝由代工厂生产,即上文提到的恒美食品。据中国财富网粗略调查,奈雪的茶和贵格代餐奶昔均来自代工厂恒美食品。
第三,WonderLab从代餐奶昔到益生菌产品,一直被外界质疑。针对质疑,WonderLab不仅邀请了各行业专家平台和科普,还积极参与主流媒体活动进行品牌代言。但还是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被网友批评为“智商税”。
秉承长期原则的WonderLab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自己的品牌真正构建起护城河的?这恐怕不是WonderLab的Klein Blue品牌色,出席草莓音乐节,请流量明星代言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