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证券交易所关闭(《武汉百年瞬间》第五十三期: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成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抓住改革试点城市、开放城市、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机遇, 以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 武汉多项改革创新位居全国前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本期推出——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成立。

1992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共同成立武汉证券交易中心。中心为非营利性企业法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该中心共有704个交易席位,会员最多时达700人,其中80%来自外地,遍布全国。该中心将分散的场外债券交易与标准化的集中债券交易有机结合,业务主要提供股票交易、现货国债交易、国债期货交易和国债回购。全国11只基金上市,上市规模4.5亿元。年交易量全国第一,成为当时最大的国债交易中心。

与中国其他区域性证券市场相比,武汉证券市场起步早,发展快。1986年至1991年,是武汉证券市场的起步阶段。为适应国库券上市交易和调整中介机构间库存结构的需要,武汉证券交易所试行成立。1988年4月21日,武汉成为全国首批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七个城市之一。在市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全市30家金融中介机构分别于1985年和1986年开始办理向个人发行的国库券转让业务。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批准推出国债存单等新品种。1993年,国债面临“股票热”的强烈冲击,国债处于发行困难、交易量极度萎缩的低迷状态。武汉证券交易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国债交易量达到510亿元,比上年增长4倍,占全国国债年度集中交易量的2/3,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其交易价格成为国债市场的指导价格。1994年,国债交易量达到443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倍,国债现券交易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1994年底增加国债期货代理业务,1995年5月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在此期间,全市各银行陆续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企业债券也开始问世。1986年,武汉企业开始向社会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1989年以后,主要发行企业长期和短期融资券。1992年,公司债发行量首次超过国债发行量,表明公司债已经成为一级债券市场的主体。到1997年底,全市已批准377家企业发行26.86亿元企业债券。1992年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推出了住房开发、财政贴息、城市建设、公路开发等一系列新的债券品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1993年按规范要求发展为“武汉融资中心”。到1998年9月,累计筹资2155亿元。

1988年,武汉率先成立证券公司,开展证券业务。到1998年,在汉的本地及外资机构已达80余家,有力地促进了武汉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9年,根据国务院要求,武汉股交中心正式关闭。



-结尾-

FM89.6武汉交通广播

审计:王波

编辑:张峰·王刚

读者:曾建斌、傅、汪洋。

作者:丁杨王旋张赟应张道旺张磊陈驰陈杰高青谢伟建(按姓名笔画排序)

音频制作:孙思源

编辑:王馨漪

交易关闭是什么意思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