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一个红色规划,免费规划,守信用
如果合伙人做得好,大家都会赢。如果他们做得不好,所有人都会成为敌人
1。谁能成为合伙人?
1。谁是合伙人?
公司股权的股东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员工和外部顾问(期权池)以及投资人。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出资人和股东。
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全职致力于期望的人,就是公司的合伙人。这里主要的一点是,合伙人是一个能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到期望中的人,因为创业公司的价值只有在公司所有合伙人长期共同努力后才能实现。所以中途退出的联合创始人,不应该在退出公司后继续做合伙人,享受公司发展的预期价值。
合作伙伴深受[长期]和[强关系]的束缚。
2。谁不应该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求人容易,求人难。创业者要按照合伙人的标准谨慎分配股权。
(1)资源承诺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可能需要大量的资源来启动公司的发展。这时候最容易对早期的资源承诺承诺过多的股权,把资源承诺变成公司合伙人。
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所以对于只承诺投入资源,不全职参与创业公司的,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权绑定。
(2)兼职人员
对于技术上NB,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员工,最好按照公司对外咨询标准发放少量股权。一个人不在公司全职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凡是在做自己其他全职工作的同时为公司工作的,只能拿工资或工资“欠条”,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始人”一直在做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险投资,然后辞职来公司全职工作,他(他们)也比第一批员工好不了多少,毕竟没有像其他创始人一样承担风险。
(3)天使投资人
创业的逻辑是:1)投资人投入大量资金,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2)风险合伙人投入少量资金,占有较大份额,通过长期专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简而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资(少量资金),也有贡献。所以天使投资人的股票购买价格应该高于合伙人,不应该按照合伙人的标准低价获得股权。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组建团队创业的时候。创始团队和投资人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投资人不全职参与业务或者只投入部分资源,但是占用团队太多股权。
(4)早期普通员工
一方面,公司的股权激励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励效果非常有限。在公司早期,给员工个人5%的股权,很可能对员工没有任何激励作用,甚至会认为公司是在鬼混,画大饼,起到了负激励的作用。
但如果公司在中后期(比如B轮融资后)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很可能5%的股权就解决了500人的激励问题,激励效果非常好。
二。合伙人股权怎么分配?
1.早期创业公司的股权分配设计主要涉及两个本质问题:一是如何利用合理的股权结构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二是通过股权分配帮助公司获得更多资源,包括寻找有实力的合伙人和投资人。
2。应尽快实施股权分配规则。
很多创业公司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在创业初期,大家一起努力,不考虑自己拥有多少股份,如何获得这些股份,因为这个时候,公司的股权只是一张空支票。当公司的钱情越来越明朗,在公司里能看到的价值越来越大的时候,早期的创始成员会越来越在意自己能拿到的股份比例。如果这个时候再讨论怎么分股份,很容易导致分配方式达不到大家的预期,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
3。股权分配机制。
一般参与公司持股的人主要包括公司合伙人(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员工和外部顾问、投资人。在创业初期设计股权结构的时候,要保证这样的股权结构设计能够方便后期的融资,后期的人才引进和激励。
当投资机构准备进入时,投资方通常会在投资进入前要求创始人团队在公司股权比例中预留一部分股份作为期权池,预留给后期进入公司的员工和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免后期稀释投资方的股份。这部分留作股权池的股份一般由创始人持有。
在投资进来之前,原创业股东在分配股权时,还可以根据公司一定时期的融资计划,预留一部分股份进入股权池用于后续融资,预留另一部分股份进入股权池用于持续吸引人才和激励员工。原创业股东按约定比例分配剩余股份,股权池中的股份由创始人持有。
4。合伙人持股。
在工商注册初期,一些初创公司会采取合伙人股权代持的方式,即部分股东持有其他股东的股份进行工商注册,以减少初创期核心团队离职导致的频繁股权变动,等到团队稳定后,
5。股权约束。
股权在创业公司的真正价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服务赚取股权,也就是说,股权是按照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工作的年限逐步实现的。原因很简单。创业公司是大家一起做的。当你在某个时间点停止为公司服务,就不应该继续享受其他合伙人创造的价值。
股份的最佳约束期为4至5年。任何在公司工作至少1年的人都可以持股(包括创始人),然后逐年兑现一定比例的股份。没有“股份绑定”条款,你给谁送股份都不靠谱!
6。有些合伙人拿不到工资或者工资很少。他们应该给更多的股份吗?
创业初期,很多创始团队成员选择不拿工资或者只拿很少的工资,而有些合伙人因为个人情况不同,需要从公司拿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工资的创始人,在创业初期不拿工资,可以换来更多的股份。问题是,你永远无法计算你应该多给多少股份来回报当初没有得到报酬。
比较好的办法是创始人给拿不到工资的合伙人写下工资借条,然后在公司财务相对宽松的时候根据借条补发工资。
另一个问题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如果一些合伙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者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专利、知识产权等。,最好的办法就是溢价给他们一张欠条,公司有钱后再进行赔偿。
三。合伙人股权退出机制
公司发展过程中,核心人员总会有波动,尤其是已经持有公司股权的合伙人退出团队。如何处理合伙人手中的股份,可以避免合伙人的股权对公司正常经营的影响。
1。提前商定退出机制,并管理合作伙伴的期望。
提前设置股权退出机制,约定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在哪个阶段返还股权以及返还形式。创业公司的股权价值是所有合伙人通过对公司的长期服务获得的。合伙人退出公司,其股权要以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继续在公司工作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2。股东中途退出,溢价回购股票。
回购退出合伙人股份的方式只能事先约定。退出时,公司可以按照公司当时的估值回购合伙人的股份,回购价格可以按照公司当时的估值适当溢价。
3。设置高额罚款条款。
为了防止合伙人退出公司却不同意回购股份,可以在股东协议中设置高额违约金条款。
四。解释
合伙人股权分期到期、辞职回购股权的退出机制能否写入公司章程?
工商局通常要求企业使用其指定的章程模板,股权的这些退出机制很难直接写入公司章程。但合伙人可以另签协议,约定股权退出机制;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尽可能不冲突;股东协议中,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有冲突的,以股东协议为准。
合伙人退出时,如何确定退出价格?股份回购其实就是“买断”,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一个原则,一个方法”。
“一个原则”是,他们通常会建议公司创始人,一方面可以从退出的合伙人手中收回全部或部分股权;另一方面,要承认合伙人的历史贡献,以一定的溢价或折价回购股份。这个基本原则不仅关系到合作伙伴的退出,也关系到企业的重大长期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一种方法”,即如何确定具体的退出价格,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退出价格基数,二是溢价/折价倍数。比如可以考虑以合伙人支付的收购价格的一定溢价回购股份,或者退出的合伙人可以按持股比例参与公司净资产或净利润一定溢价的分配,或者我们可以以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定折价回购股份。至于选择哪个退出价格基数,商业模式不同的公司会有差异。例如,尽管JD.COM上市时估值约为300亿美元,但其资产负债表并不太好。很多互联网新经济企业都有类似的情况。
所以,一方面,合伙人如果按照退出时可以参与公司净利润分配的一定溢价回购,合伙人很可能干了N年,但退出时就被清洗一空;另一方面,如果按照最新一轮融资估值的价格回购,公司将面临很大的现金流压力。因此,确定具体的回购价格,需要分析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既让退出的合伙人分享公司的成长收益,又避免公司有过大的现金流压力,还预留了一定的调整空和灵活性。
如果伴侣离婚,股权该怎么处理?近几年离婚率上升,企业家离婚率可能偏高。婚后财产的处理,包括股权,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离婚影响的不仅仅是家庭,还有企业的发展机会,比如土豆网。婚姻也有可能改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婚姻期间的财产原则上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但夫妻双方可以分别约定财产的归属。因此,配偶可以签署“土豆条款”,规定配偶放弃对公司股权主张任何权利。但为了认可配偶在婚姻期间所做的贡献,也为了获得配偶的认可,夫妻关系不会因为股权关系而变红。一方面保证离婚配偶不会干预公司的经营决策管理。另一方面,离婚配偶的经济权利得到保障。
股权分配后发现合伙人获得的股权与其出资不匹配。我该怎么办?公司的股权是一次性分配给合伙人的,但是合伙人的出资是分阶段到位的,这样确实容易造成股权分配和出资的不匹配。为了规避此类风险,请考虑:
(1)合伙人在磨合期后对双方负责。所以,可以先谈恋爱,再结婚;
(2)创业初期,为后期的股权调整空预留较大的期权池;
(3)股权分阶段到期和回购本身的机制也可以对冲这种不确定性风险。
提示:一个红色计划,免费计划,说话算数。作为全国性的专业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弘毅策划免费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咨询和策划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