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千万不要实名认证(多名大学生利用京东白条漏洞冒用他人信息注册账号、赊账购物,被判诈骗罪!)

打白条购物,很多人都不陌生。最近发生了一起大学生利用“JD”恶意信用购买的案件。“欠条”引起了关注。然而,对于判决,有人问,难道JD.COM不应该负责吗?

最近一个微博话题“JD。COM白条漏洞”登上热搜榜:



是京东金融于2014年2月推出的信用支付产品。用户可以先消费后付费。

据报道,大三学生王某想在2017年意外发现“JD”存在“致命”漏洞。COM IOUs”——他无需实名认证,也无需绑定他人身份信息的银行卡,就可以注册账户,赊账购物。

王觉得很“好玩”,于是找到他的小伙伴和他的小伙伴,组织他们用别人的身份在账号注册网购,然后卖掉换成现金,企图实现真正的“打白条”。最终,王等9人以诈骗罪分别被判处10年9个月至1年2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大学生因“打白条”受罚[S2/]

2017年,就读于湖南某大学的大学生王某听说JD.COM推出了“京东”的信用购买业务。COM IOUs”,可以先消费后轻松审批。“第一次用自己的信息买东西,当时就发现了漏洞。我想告诉JD.COM公司,但我不知道如何联系他们。”王意识到这是一条“赚钱”渠道,立即联系老乡张某,决定先试一试。

后来,王在长沙某大学附近的网吧花200元买了一张学生证。利用身份证上的信息和新买的手机号码,王在上注册了一个账户。com,并查询了这个身份证对应的学籍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王在平台上申请了一个账号,并提交了“京东”的申请。商务”。之后,王将身份证和学籍信息全部交给张某,张某利用学籍信息来到失主所在的大学,找到该校的面签官(一般是兼职大学生)当场做面签。

面签员只为张做了简单的询问面签,然后完成初审,再将初审材料发送到公司后台,由公司后台进行终审。核准后,王使用了核准后的“JD。COM IOUs”信用额度在平台购买了一部6000多元的手机,并通过快递寄给了张。手机到货后,张某以原价18折的价格出售赃物获利5200元。

第一次“生意”成功后,王和张某都尝到了甜头,他们开始招兵买马,进行大规模的骗购。“这种方式来钱太容易太快了。看到钱,心态就变了。”

京东实名认证有必要吗

王雇佣张、刘某亮、刘等人员,负责购买身份证、手机卡,查询学籍信息,注册户口,办理“JD。COM白条”赊购业务,收货、发货、变现;雇佣张某等15人冒充大学生,找面签官进行面签审核。王在高校网吧和长沙火车站附近,以每张300元的价格,购买了90多张不同价格的身份证。在该案中,他们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弊、收藏和销售的链条。

被捕后,王承认,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不需要这么多钱。“我投资10万元在学校开了一家京东快递店。”



3月8日,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并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

天心法院一审认为,王、张某利用虚假身份骗取“JD。COM IOUs”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恶意消费,骗取京东金融公司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已构成诈骗罪,二人均为主犯。最终,法院判处王有期徒刑10年9个月,并处罚金8万元。张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其余7名被告人也被判处有期徒刑。

至少有200人因“JD”被判刑。商业欺诈

在该案中,大学生王坚持认为京东。COM自身的漏洞是他犯罪并越陷越深的诱因。在多起骗取JD.COM借条的案件中,法院判决书也提到被告利用了京东。COM的审计漏洞。

据纸媒消息,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的140多个案例显示,全国至少有200人因“JD”触犯刑法,受到相应处罚。商业欺诈。根据JD.COM公司向芙蓉区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湖南至少有89人被冒用身份信息,骗取JD.COM借条的信贷额度。

根据140多起案件的统计,已有200多人因“JD”被定罪判刑。商业欺诈。根据判决书,107名被告的平均年龄为28岁。在长沙两家法院宣判的JD.COM借条诈骗案中,大学生占了近一半。被告的最高刑期为19年,平均刑期为2.35年。此外,判决中提到的被骗大学生人数超过362人,成为受害者中引人注目的群体。

“面签官基本都会过,不给小红包就过了。”一名律师介绍,在诈骗案庭审中,一名被告当庭进行了陈述。有律师表示,“这是JD.COM公司自身无法避免的审计漏洞。京东作为知名企业。COM的风险控制值得怀疑。”

网友:难道JD.COM没有责任吗?

对于判决,很多人觉得对不起这些大学生,但也有人说这是JD的利用。COM自己的审核漏洞,所以平台没有责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