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陆运收费标准到付(重磅:顺丰快运推出“快运标准达”,背后有着怎样的布局?)

当快递行业加速分化淘汰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目光转向了快递行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企业都加码了这一领域的布局,如顺丰、中通、大云等。究其原因,在业内人士看来,快递有望重复快递崛起之路。

这不仅是因为零担快运集中度低,整合机会多;因为需求侧的变化,带来了充裕的供给。比如渠道的多元化、需求的碎片化、供应链的柔性化,使得订单从大批量、小批量走向小批量、多批次。此外,随着大件商品线上消费渗透率的提升,家具、家电、家装等大件电商品类增速明显。这既为网络覆盖有优势的快递企业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比如要求更强的服务能力。此外,货物的不同特性和不同的交付场景也驱使货主考虑成本之外的其他因素。换句话说,快递企业的竞争力将更加多维化。

其实从快递公司的动作来看,各路玩家除了比拼价格,也在从其他方面提升服务能力,比如根据需求特点推出针对性的产品。但也带来了新的痛点:供给侧的复杂性。比如,同一个商家在处理家具到店、到家、到仓等不同场景时,需要筛选对接不同的服务商,甚至在对接同一个服务商时,需要结合TO B或To C的需求考虑不同的产品,同样,一个普通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市场上的物流产品也可能让他显眼,公斤段的设定也可能让他纳闷。这是目前为满足碎片化需求而进行产品细分的思路所带来的普遍弊端。长期以来,企业的这种产品设计思路,考验着服务商的组织管理能力,也考验着一线和用户对产品的理解。而且随着产品越来越精细化,产品之间难免会有交叉,进一步影响客户的选择。

按照这个思路,随着服务场景的丰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快递市场玩家的增多,供需会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会不断翻倍。不过,顺丰速运近日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8月16日,顺丰速运升级官方公告服务,正式推出“快递标准”。与以往相比,《快递标准》的一些开创性特点可谓“前无古人”。

“快递标准达标”,升级在哪里?

在介绍“快递标准”的“史无前例”的特点之前,先了解一下顺丰之前的两个产品:“标准零担”和“重货包”。

两者相隔100KG,“重货包”为20-100KG大托运服务,采用首重+续重报价模式;“标准零担”是指100KG以上的大件、散件托运服务,采用单公斤报价模式。而在公斤段直接定位为20k g+的“快递标准”,正是这两个产品的融合,带来了三个明显的变化:
1。领先的及时性

据介绍,升级“快递标准”的前提是基于顺丰快递领先的时效。换句话说,“快”是“快递标准”的基础和标准。一方面因为产品的一体化,实现了公斤段的拉动,解决了部分产品倒挂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四网融合的推进和资源的陆续投放,顺丰的时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据统计,目前顺丰快递运单平均长度领先同行4小时以上。
2。规则简化

首先是产品简化,“快递标准”结合了“标准零担”和“重货包”,公斤段定位在20kg以上,也就是说直接拉通公斤段,实现了一个产品覆盖大市场;其次,定价简单,区别于产品的前两种收费方式。“快递标准”采用首重+续重的计费方式。也就是说,“快递标准”实现了一套价格,一个标准统一的大尺寸货物递送,简化了产品,降低了用户在进行选择时的决策难度。



3。服务升级

在服务的末端,“标准零担”也不同于“重货包”,前者是送货上楼,后者是大件物品入户。升级后的“快递标准”只对应一套服务标准: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上楼、仓储、保价、包装、揽收、派送等多重增值服务。不仅如此,楼上免费的门槛也有所放宽:上限扩大到单人票100kg以内。

此外,“快递标准”还带来了投保服务的升级。原来的保价服务主要由产品匹配组成,收费方式相对固定。升级后,基本险按照公斤段进行匹配,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基本物品保障需求,还实现了2元起最低收费,投保物品透明、直接、超值。
简而言之,“快递标准”直指前述市场供需复杂化的痛点。它的效用就像它的产品名一样,为大规模服务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以“一力十会”的方式解决复杂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对于客户来说,不需要做复杂的计算题和选择题,因为无论是B端还是C端,无论是楼上发货还是入库发货,“快递标准”都可以用一套价格体系和一套服务标准来满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通过“快递标准”寄大件物品,会像寄快递一样简单。

对于行业而言,“快递标准”不仅会让市场感受到更简单、更标准、更优质、更快捷的快递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将进一步推动“零担服务快递”,将整个行业的大件服务带入一个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合理又出乎意料

在梳理了“快递标准”的产品特性和价值后,我们思考两个问题:顺丰为什么要推出“快递标准”,为什么能推出“快递标准”?

“快递标准”的推出其实并不意外。首先,这符合顺丰此前在产品上的动作。顺丰是行业内最早提供快递“门到门”零担服务的企业;“更高、更快、更专”的理念也是在之前的产品升级中提出的。顺丰一方面继承了顺丰快捷时效和优质服务的基因,另一方面又有自己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产品功能为核心的产品研发思路。

其次,基于上述基因和理念,顺丰洞察了当前市场的痛点,回归用户的核心诉求。用户对快递服务的核心诉求无非是两点:时效和价格,而不是产品的品种和复杂程度。事实上,通过重量来区分产品价格和交付的方式,往往需要客户与多个产品合作,这就导致了选择、定价和管理的困难——这也是前面指出的痛点。顺丰的“快递标准”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化繁为简”满足了用户的核心诉求。



从运营端来看,之所以能够推出“快递标准达”,是因为顺丰的规模化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使得重货包裹和标准零担可以同网运营。由于产品的操作和交付方式基本相同,客户感知没有差异——这就为“标准零担”和“重包”统一升级为“快递标准”奠定了基础。

令人惊讶的是,顺丰产品整合的力度和思路——通过区分同行的产品细分,做出了“史无前例”的产品整合,实现了20kg以上大件服务的统一标准化。这是一个突破,也不同于以往的打法。

如前所述,快递企业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一般会根据自身能力和客户需求,采取产品分层的方式,这是一种“拆解”的方式。顺丰这次反其道而行之,统一标准,提升服务,以“合”的方式满足客户的核心诉求。这个动作可以比作智能手机。它的出现实现了一机满足多样化需求——既具备了功能机的基本功能,又融入了用户所需的摄影、游戏等功能,还可以通过各种应用满足个性化需求。它不仅避免了用户添加新设备来满足新需求的需要,还以智能设计带来了“傻瓜式”操作。

在快递领域采取类似措施,顺丰无疑是行业的先行者。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突破?就像智能手机的推出,除了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和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力,还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后者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顺丰的长期投入使其夯实了运营底盘,在时效服务上领先同行。第二,顺丰不断迭代升级终端服务,使其具备稳定多样的寄递和运营能力。第三,顺丰背靠顺丰集团,有生态资源做支撑。

对于前两个方面,无论是人车货场线的投入,还是末端配送模式的迭代升级,顺丰的努力,行业内外都有目共睹,在此不再赘述。第三点要注意,这是顺丰的独特优势,也是其他玩家无法模仿的。

与同行不同的是,顺丰天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的。这种团战的优势不仅带来了顺丰的品牌知名度和资源再利用,也让其自然而然地注重时效和质量——这就是“快递标准”诞生的背景,也是顺丰被称为“快递之王”的原因之一。或许也将带动顺丰成为未来“陆运之王”,尤其是4月份。

顺丰陆运收费标准



概述

回到现在,虽然“快递标准”史无前例,但也符合顺丰今天的地位,可以预期未来会有更多“史无前例”的事情。

2020年,顺丰收入规模和业务增长排名第一。2021年,顺丰推出“进攻300”计划,营收目标300亿元。这不仅意味着,作为行业老大的顺丰已经进入了“无人区”,前面已经没有追随者了。同时还得加速,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在这种背景下,顺丰自然需要更多的“主动”和“非常规打法”。

虽然打法标新立异,但还是有逻辑可循的,一方面是基于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基于产能的提升。在快递领域,尤其是中高端市场,客户对时效和服务还是有期待的。随着“四网融合”的推进和自身规模的不断提升,顺丰也将具备产品进一步分层的能力。目前顺丰用“快递标准”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满意的选项,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服务的“基本标准”,换句话说,未来还会有高于标准的产品出现。

对于行业而言,“快递标准”不仅是顺丰占据主赛道的重要分支,而且凭借其领先地位和突破性举措,为行业提供了标准方向树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尤其是在回归客户核心诉求、顺应零担快递趋势、突破条条框框、提升大件服务能力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顺丰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服务标准。

“快递标准”推出后,行业内可能会出现类似的产品。但是,在这批产品诞生之前,或许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快递标准”最本质的启示:当行业内的产品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回归用户需求本身,弱化产品概念,更加注重输出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是顺丰产品升级传递的信号,也是联邦快递等三巨头展示的服务特色。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