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贝尔旗舰店官方店(千元大衣百元“甩卖”:数十直播间集体带货背后“真假”拉夏贝尔)

“破产清算”莫名其妙地给拉夏贝尔带来了一波“野消费”。虽然人气没有降温,但吐槽接踵而至。

“1999年的外衣不是为了799或者399,只为了今天的299。”直播清仓优惠没能让李林(化名)抵挡住诱惑。打开Tik Tok,刷到一条又一条的直播推送,过几天她就会点2000元左右的“剁手”。

随着买家的涌入,商家的集体“收割”早已展开。贝壳财经新京报记者发现,同一时间段,拉夏贝尔门店线上至少有数十个直播间带货。此外,“支持拉夏贝尔,7天7夜不播”的情感牌频繁出现,多家拉夏贝尔店铺密集播出。其中,11月底后,单个直播间一个月内已直播40场。

然而,原本打算错过的“救援”大军,似乎进入了代工迷局。"包装盒上的印刷感觉很奇怪,很假."“感觉像羊毛毡垫。洗标严重吗?”“拉夏贝尔的衣服根本不是夏嘉的,只是厂货直接加了防盗扣。”很多买家觉得买假货和学生时代的“回忆杀人”不一样。

随后,拉夏贝尔产品的“代工”业务被推到了台前。

事实上,早在2020年9月,拉夏贝尔就调整了经营策略,业务重心转变为“品牌授权+运营服务”模式,其中品牌授权就是消费者熟悉的“代工”。目前,拉夏贝尔已经在公司内部设立了授权部门。拉夏贝尔的财报显示,品牌授权业务的毛利率达到100%。

果壳财经记者通过淘宝和Tik Tok搜索发现,以“拉夏贝尔”命名的店铺或用户超过100家,包括工厂店、品牌店、专卖店等,背后的企业多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服装有限公司、个体工商户等。

冲进直播间被薅羊毛攻击?

继大规模关店、连续亏损、诉讼纠纷频发之后,一条对市场来说并不意外的消息让拉夏贝尔迎来了转折点。

11月22日晚,拉夏贝尔被多个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随后登上热搜,至今已有3亿人阅读。令人惊讶的是,消息发布后,消费者纷纷涌入直播间“捡漏”。在几个直播间里,以前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女装,打折幅度不到9折。一些标价3000元以上的衣服,清仓价只需要300元左右。

在消费者的印象中,拉夏贝尔的折扣从来没有这么低过。贝壳财经记者在Tik Tok拉夏贝尔官方旗舰店看到,大衣的进价一般为299元,标注的原价从4000元到几百元不等。另外,中山装、毛衣低至40元、30元。

一时间,拉夏贝尔迎来了“狂消费”的势头。平时直播间观看人数不到10万,11月底热搜后超过几十万。现在距离申请破产的消息发布已经一个多月了,拉夏贝尔直播间的人气依然不算太差。最近在其官方旗舰店淘宝的直播中,实时观看人数约为12万。



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同时线上往往有数十家“正品拉夏贝尔店”进行直播。其中,12月28日晚8点,记者搜索发现,抖音平台上至少有30家拉夏贝尔旗舰店或官方账号、专卖店、品牌店进行直播,涉及的商品品类以女装、男装、童装、鞋类为主。

不仅如此,很多拉夏贝尔店都在密集播出。拉夏贝尔一家店铺的直播显示,从今年8月9日到11月19日,三个月有40场直播,11月结束后,一个月左右有40场直播。11月26日,“拉夏贝尔”的Tik Tok账号发布视频称已经爆炸,微博中“拉夏贝尔说已经爆炸”的话题被600多万人阅读。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在火爆的销售市场下,拉夏贝尔从最初的清仓悄然演变为预售,消费者下单后工厂临时下单。其中,很多11月底销售的商品预售日期已经安排到次年1月中旬。12月,在几家拉夏贝尔门店发布的视频评论区,经常有消费者留言催促发货。

以清仓为名预售的情况还在继续。12月28日晚,在拉夏贝尔某门店的直播中,显示了“年终羽绒大清仓促销”的字样,商品详情显示,该商品最晚于下月7日预售发货。还有的店铺也进行年底清仓,活动上卖的商品也显示为预售,最晚下个月17号发货。

贝壳财经记者在拉夏贝尔的一家门店看到,一款女装的销量约为1万件,以299元的折扣计算,销售额约为300万元。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女装销售数千甚至上万。

然而,疯狂的“扒手”过后,不少买家收到货后开始怀疑大降价是“假”的。

李琳告诉果壳财经记者,她在拉夏贝尔的几家店都放了六七件衣服,大概花了两千块钱。等了近一个月,衣服近日陆续到货。对比收到的衣服,她发现款式和质地都和她在直播间看到的不一样。“应该是代工”。

线条不直,洗标和吊牌参数不符,质感差,褪色严重...近日,随着消费者陆续收到商品,大量关于拉夏贝尔产品质量的负面反馈涌现。不少消费者表示,看得出来商品明显是“品牌商品”,所谓的超低清仓其实只是对应了商品本身的价值。也有许多网民留言,建议“小心薅羊毛不会被打败”。在差评中,也有很多消费者对“品牌化”没有意识。



“直播间一直说拉夏贝尔破产清仓了,我们就信了,买了。问题是直播间说100%羊绒到了就改成50%了,还有一股汽油味儿…….”贝壳财经记者在黑猫投诉中看到,关于拉夏贝尔的投诉有183条,很多都与近期的促销活动有关,问题集中在发货慢、退款纠纷、假货、质量问题等等。





代工真相:个体户卖“正品”品牌授权毛利率达到 100% [/S2]

谁是真正的拉夏贝尔?现在越来越多的门店涌现,这也成了很多买家的疑问。

果壳财经记者在淘宝和Tik Tok搜索发现,名为“拉夏贝尔”的店铺或用户超过100家。工厂店、品牌店、专卖店是这些账号名称中的常用词。



据果壳财经记者查询,Tik Tok拉夏贝尔旗舰店和淘宝旗舰店的运营公司均为上海樊沂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通过Tik Tok搜索发现,大部分拉夏贝尔店铺都是个人身份的注册账号,没有平台的官方企业认证。在标有企业认证标志的账目中,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不少企业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服装有限公司和个体工商户。从注册资本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注册资本低则1万元,高则500万元。

在一家拥有约7万粉丝的拉夏贝尔店,果壳财经记者查看了商家资质信息,看到主账号是苏州一家服装商行,今年7月注册为个体户。

壳牌财经记者分别在LACHAPELLEHOMME双一店、La Chapelle女装店下单购买衣服。标签二维码显示拉夏贝尔是真品。但其经营主体是今年4月成立的杭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今年4月成立的福建百货。后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其实早在2020年9月,拉夏贝尔就已经提出了品牌授权的经营策略。

当时,拉夏贝尔发布了关于调整线上业务运营模式的公告。随后,同月29日召开的股东大会通过了这一决议。公告称,拉夏贝尔线上业务模式调整为“品牌授权+运营服务”模式,将成为公司线上业务日常运营的新模式。

最近有投资人在互动平台上问“你的线上直媒体或者直播平台账号有哪些?授权的非直接账户有哪些?以及收入和存货是否计入财务报表?”对此,拉夏贝尔回复称,公司在线业务目前采用授权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会将线上业务交给品牌运营公司或经销商代为运营,而不是用自有资金购买线上商品,线上收入主要来自授权费的收取。

果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所谓品牌授权,就是大众熟知的“代工”。这种模式主要依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优势,向厂商或经销商销售品牌标签等。,品牌商收取一定的授权费。

此前,拉夏贝尔的线上业务采用“策划设计-自主采购-平台运营-线上销售”的传统模式,需要参与产品设计、自主采购、流量运营、平台销售、物流仓储、售后服务的每一个链条环节。产品主要通过天猫、唯品会和JD.COM等电子商务平台销售。

2017年至2019年,拉夏贝尔线上销售收入仅占总营业收入的13.65%、14.13%和10.65%,始终面临线上流量成本增加、线上业务盈利能力弱的问题。同时,根据公告,全面维持线上业务、供应链体系、流量运营的品牌价值,需要R&D设计、营运资金、营销等大量资源。

但从2019年开始,公司全面实施“收缩”策略,可投入的资源更加有限,对线上业务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新模式下,拉夏贝尔线上业务采用“轻资产”的业务运营模式,将其品牌系列商标分别授权给供应商、经销商和代理运营商,将线上业务的运营管理交给专业的品牌运营公司。后续将不再使用自有资金采购线上商品,也不再独立经营电商平台的销售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拉夏贝尔收取授权费的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特定平台实现的销售额(包括平台扣款减去返还金额)*约定费率、授权对象年收入*特定比例、标志使用费*产品数量、公司提供的供应链服务或其他增值服务。

此后,品牌授权迅速成为拉夏贝尔的主要业务之一。2020年年报显示,第四季度授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8万元,占拉夏贝尔全年收入的1.05%。2021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拉夏贝尔授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6500万元,占报告期收入的23.3%,成为公司业务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财报显示,公司已成立专门的授权业务团队,并计划进一步拓展直播电商渠道,积极布局Tik Tok、Aauto faster等短视频平台的授权业务。

根据拉夏贝尔今年6月11日发布的公司组织架构可以看出,其中包括授权业务部,与总裁办公室和销售部平行。



“代工”业务可谓是拉夏贝尔赚钱的工具。根据其2020年年报,授权业务毛利率达到100%。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知名“代工”企业南极电商已经从事品牌授权业务多年。2021年半年报显示,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毛利率为91.95%,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毛利率为96.31%。其品牌授权相关业务包括为授权厂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商标管理、大数据营销等综合服务或电子商务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

相比之下,毛利率100%的拉夏贝尔更看重的是出售商标本身带来的营业收入。



过去有近万家店铺“迅速收缩”面临退市和倒闭的风险

拉夏贝尔旗舰店

品牌授权模式下,如何保证带有“拉夏贝尔”标签的商品质量,自“品牌授权加运营服务”实施以来,拉夏贝尔多次对相关经营风险和品牌损害风险进行提示,但提示更侧重于业务发展。

表示存在新业务模式实施不到位、相关业务资源有限、利益相关方合作意愿不强等因素,导致公司业务拓展和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同时,如果后续公司的品牌授权策略和品牌文化管理不当或未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可能会对公司最终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La Chabel提出的对策是,通过严格筛选代理商、进行销售承诺保障、加强品牌授权控制、建立不良管理退出和负面清单淘汰机制等,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收入的稳定。并加强对品牌运营公司产品质量和规范运营的监管,维护和提升公司的品牌美誉度。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了LaChabel的官方公告和财报,并未看到其在品控方面的具体投入和措施。

濒临破产的拉夏贝尔曾在国内服装市场迅速扩张,被称为“中国版Zara”。

1998年,拉夏贝尔由前股东邢家兴创立。2007年,拉夏贝尔获得首轮融资,随后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相继获得融资。投资方包括高蓉创投、君联资本等。在资本的帮助下,拉夏贝尔采取了“多品牌、直销为主”的策略,门店数量迅速遍布全国。

2014年,拉夏贝尔在香港上市。2017年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的服装公司。2017年至2018年,拉夏贝尔门店数量保持在9000家以上。



然而,拥有近万家门店的拉夏贝尔已经出现了危机。“多品牌、直销为主”的经营模式正面临着人工、房租等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的巨大压力。财报显示,2018年,拉夏贝尔首次出现经营亏损,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2018年下半年起,拉夏贝尔在原有直营渠道布局的基础上,开始推行合资、加盟等经营模式,对现有渠道和所有门店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快速关闭亏损和低效门店。2019年,拉夏贝尔实施了战略收缩策略。截至2019年末,境内网点数量为4878家,较2018年末净减少4391家,网点数量下降47.37%。2020年,网点数量已经下降到959个。截至2021年6月30日,拉夏贝尔拥有427家线下门店。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线下渠道网点关闭、进货减少等因素影响,拉夏贝尔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此时,拉夏贝尔还涉及债务逾期和诉讼案件,部分资产被查封冻结。

由于最近两年连续亏损,2020年7月1日,拉夏贝尔a股股票被给予退市风险警示,简称由“拉夏贝尔”变更为“*ST拉夏贝尔”。

拉夏贝尔最新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为-89648.1万元。现阶段,公司仍面临较大的债务负担和经营压力。若2021年末公司经审计净资产仍为负值,公司a股上市可能被终止。

12月30日,拉夏贝尔发布了关于累计新增诉讼、诉讼和资产冻结累计进展的公告,其中给出了重要的风险提示,包括财务强制退市风险、破产清算风险、流动性和持续经营风险、诉讼和资产冻结风险。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未决诉讼案件约5.25亿元,未决诉讼案件未了结金额约18亿元。因诉讼较多,共冻结公司及子公司银行账户145个,冻结金额约1.11亿元;公司17家子公司股权被冻结,冻结股权金额合计约107565万元;受多起诉讼案件影响,公司4处房产(截至2021年11月30日账面价值合计约16.46亿元)待查封。上述事项对公司的资金周转和经营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排除后续新增诉讼案件或公司其他资产被冻结。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Xi丽丽编辑王金玉校对郭丽勤。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